基于文本的个体特征考查阅读素养
2021-11-01王旭东
王旭东
一、设题形式从“理解言语内容”角度向“鉴赏言语形式”角度转变,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
众所周知,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是一篇文章的两个组成部分。言语内容一般包括情感、形象、主旨等,主要体现“写什么”;言语形式则包括结构、手法、语言等要素,主要体现“怎么写”。
长期以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存在重言语内容轻言语形式的现象。阅读题大多侧重于考查信息提取、句意理解、情感把握等言语内容方面的东西,而对考查语言特色、结构思路、表现手法等言语形式方面的东西关注偏少。如:
例1(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第8题)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例2(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第8题)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例3(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第9题)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例1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内容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心理,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情感的理解。例2考查考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例3考查考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要求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以上考题都属于“言语内容”方面的考题。不过,这种情况在新高考背景下新高考卷中发生了改变,“言语形式”类考查题目开始大幅增加。如:
例4(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8题)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例5(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9题)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例6(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8题)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例7(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第8题)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
例4重点考查考生对文章谋篇布局的理解能力,需要分析材料的组织、安排与主旨的关系,本质上考的是写法;例5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思路及结构的鉴赏能力,具体落在行文线索上;例6考查考生分析鉴赏作品写作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查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例7考查考生对情节安排、语段设置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是考的写法。
通过以上对比举例,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考题的变化。由此,也能发现新高考命题遵循的思路和导向,设题形式从指向言语内容转为指向言语形式,新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设题特点从“依据考点”向“依据文本特点”转变,更注重考查文本的个性特征
所谓“因文设题”是与“因考点设题”相对的。以前,我们命制试题是依据考点开展,比如“比喻”“对比”是考点,这次就考“比喻”与“对比”,然后去寻找有比喻、对比的文句,不管这是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或特色,反正是一定要考的。
而真正好的阅读命题是不以考查考生是否掌握考点为目标的,而是以考生是否能把握文章的个性特征为指归的,考查考生是否具有高阶的阅读能力。它要求考生用真正有用的知识而非仅为考试而准备的套路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考生的情感是否丰富、思想是否深刻、逻辑是否缜密、审美是否高雅、个性与创造力是否突出等就在他对文章的审美表达与文化阐释中得到检测,这就是“因文设题”,即强调对“给定文本”即“这一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把握,淡化套路性的知识考查。
如果我们依据文本特点设题,选文的特色就会成为命题者命题时关注的重点。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考查的文本是游记类散文,对于这类散文而言,游踪一般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写作内容自然会随作者的行踪变化而发生变化。而命题者所出的第9题,就关注到了文章的行文结构,体现了明显的因文设题特点。又如:
例8(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第9题)《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例9(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第9题)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例10(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9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例8直接点明“故事”与“新编”是本文的基本特征,属于典型的依据文章的个性特征设题;例9中“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金人生悲剧的线索,也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本题抓住了文本阅读欣赏的关键;例10中,“门”是文本的核心意象,需要考生根据文本深入思考。
要做好高考阅读题,考生仅去关注考点,是很难真正解决问题的。考生要去关注文章本身,关注思维方法。只有在理解文章本身意义的大情境下,在感知并理解文章语言背后的文化逻辑后,考生才能真正认识那些考点所考查的能力素养,才能真正地解决阅读问题。
原创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黑小白
何存中
庚子年“新冠”疫情期间,黄州“封城”两个多月。解封之后,老汪对人别的不说,专说小黑和小白。在古城黄州的森林公园里,世事初谙的小黑和小白,患难见真情,是老汪此生在人世间注定的忘年交。
老汪说,他是在黄州“封城”后第五天深夜,从所住的二手房小区用木板隔的栅栏翻出来,带着狗粮到森林公园临时住所去看小黑小白的,顺便捉鸡。
这时疫情严重,全城封得严严的了,白天所有人都宅在家里,不准出来。商店和娱乐场所都封禁了,包括森林公园。老汪惦记着小黑和小白,同时惦记着那里圈养的七只鸡。封城禁令下得急,老汪撤离森林公园时走得仓促,狗和鸡都顾不及。五天了,鸡吃什么呢?狗吃什么呢?老汪想趁夜深溜进去,带点儿狗粮给小黑小白吃,同时将那七只圈养的鸡,用蛇皮袋子装回来,杀了算了。老汪以为深夜无人,他的计划可以落实。
夜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天下着细雨。老汪穿着雨衣,戴着口罩,一手拿着电筒,一手提着蛇皮袋子,做贼一样在街上走,哪晓得走到水库坝上,还是被深夜巡逻队的人拦住了。带队的就将狗粮,用一个消毒的黑袋子装着,没收了,说:“都什么时候了,什么东西都敢外提,你不要命吗?”老汪想讨也讨不回。这也是规定,疫情期间,不明来历的东西,怕交叉感染,要集中销毁。
虽然老汪戴着口罩,但借着车灯,带队的还是认出了老汪。于是叫他快去快回,之后参加学习班。老汪谢过了带队的,打着手电筒,慌不择路,朝公园大门跑。公园的铁栅门锁了,老汪从水库旁边的缝儿钻了进去。
手电筒的光亮亮的,小黑和小白知道主人来了,急忙赶上来迎接。弟兄俩饿得体瘦毛长,又是蹦又是跳,欢喜得不行。带的狗粮没有了,搞得老汪心里酸酸的,很不好受。
老汪的手电筒照到了鸡笼子,他用棍子搅了搅,那七只鸡被惊动了,叫声震天。那叫声在深夜格外瘆人。小黑和小白被主人惹鸡乱叫这事惊呆了,茫茫然不知所措。见老汪罢了手,兄弟俩才又绕到老汪的脚边。老汪摸着小黑和小白的头,鼻子眼睛发酸,说:“对不起,特殊时期,人命关天,顾人的命,顾不上你们的命了。也不知道何日解封,你俩只有听天由命,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各自找吃的求生保命吧。”
山风阵阵,寒意袭人,老汪黯然神伤。
谁也没有想到黄州古城封了六十多天。眼看春天过去了,窗外红梅花开过了,粉红的樱花在风里接着开,该是夏天了。
老汪说,他是“解封”那天清早起来,约老婆一起到森林公园去的。初夏的太阳暖暖地照在天上,老汪和老婆戴着口罩,沿着水库坝上的樱花大道朝森林公园临时住处走。封得太久了,走出家门,那感觉恍如隔世。
老汪的老婆说:“那两个小东西,不知道怎么样。”
老汪叹了一口气说:“六十多天了,恐怕早就饿死了。”
老婆说:“饿得死它们?不晓得找垃圾吃?”
老汪一听就嚷老婆:“你以为是平时吗?平时垃圾桶管理不严,可以翻东西吃,疫期垃圾桶用袋子扎得死死的,环卫工人随时消杀,即时运走了集中焚烧。”
老婆说:“两个小东西真可怜!”
老汪说:“也许它们饿不过,早就逃走了。我那天夜里对它们说了,顾不上它俩了,叫它俩听天由命,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各自找吃的求生保命。”
老婆眼睛红了,说:“哪里能找到吃的?也许小黑饿不过把小白吃了。”
老汪愤怒了,说:“你这个女人真狠心,尽往坏处想。”
老婆说:“叫你莫养,你就是不听。多条性命多个痛。还说我心狠!”女人就哭。
老汪马上检讨,安慰老婆,说:“都是我的错,再不要提这伤心事。”
夫妻二人低着头默默地在樱花大道上走。风一吹,血红的樱花瓣落了他们一头一身。
天上的太阳很好,地上的风儿和畅。公园大门真的开了,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游人三三两两在戴着口罩散步。夫妻二人走进去,那感觉真好。群山新绿,空气新鲜。水库清幽,鱼儿起浪。就在那清新如画的天地里,老汪看见两个小东西,一黑一白,一前一后,如影相随,沿着水库的堤岸巡逻哩。六十多天了,原来兄弟俩并没有逃走,也没有饿死,一直守着领地,等着它们的主人归来。
老汪一声呼唤,兄弟俩跑到主人面前,又是蹦又是跳,久别重逢,亲热得无法形容。兄弟俩瘦得皮包骨头,老汪和老婆一人抱一个在怀里抚摸着,禁不住热泪盈眶。
六十多天,兄弟俩为什么没有饿死呢?老汪胡乱猜测,小黑和小白可能是靠吃草活下来的。废弃动物园的院子里有草坪,春天雨水浇灌,草长得茂盛,兄弟俩也许就是靠吃嫩草尖,度过了那艰难的六十多天。
森林公园管理处的姜处长闻讯之后,唏嘘不已,高屋建瓴地总结说:“这才是人间奇迹,是关于生命的大感动。”
(选自《人民文学》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老汪视小黑和小白为患难见真情的忘年交,从而表现出如同《小狗包弟》中老舍迫于形势舍弃包弟的愧疚之情。
B.小说两次描写樱花,第一次写的是窗外粉红的樱花,第二次写的是樱花大道上血红的樱花,都有寓情于景的效果。
C.姜处长的总结意蕴丰富,既是对两只小狗劫后余生顽强生命力的感慨,也是对他们“如影随形”同舟共济的感动。
D.这篇小说从一位城市平民的视角切入,用朴素的叙述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整篇小说因内容平实而更显真实。
2.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比描写小狗的欢喜和老汪的心酸,可以上承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启人与狗的忍痛分别。
B.通过写“弟兄俩饿得体瘦毛长”和“狗粮被没收”,使小说的矛盾冲突更加紧张。
C.用拟人手法描写小狗对人的亲热表现,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情感氛围,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
D.描写老汪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无奈,也为老汪夫妻的担忧做了铺垫。
3.小说细致描写了“解封”后老汪夫妻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作者把小黑小白的故事放在疫情封城的背景下,有何用意?(6分)
【参考答案】
1.A(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A项,老汪的态度表明他对两只小狗的情感,超越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物种隔阂的界限,进而实现了如同《山羊兹拉特》一文表现的主题,即尊重生命、万物生而平等、与其他生灵友好和谐相处等。故选A。)
2.C(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句段含意、分析结构作用的能力。C项,小狗拟人化的亲热表现,营造了小说的情感氛围,使小说的情感张力得到提升。故选C。)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考生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段语言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结构方面的作用。
示例:①刻画了老汪夫妻的善良品格,表现出人与狗之间的深厚情感;
②为小狗没有饿死的情节蓄势,为姜处长的唏嘘总结作铺垫。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考生要通读全文,梳理文章大意,了解文章主旨,再结合题干要求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示例:①疫情封城的形势使小黑和小白独自求生成为必然,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②小说明写小狗绝境求生,暗写人民战胜疫情,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融合,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
③通过记叙小黑和小白在封城背景下顽强生存的故事,隐喻黄州人民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依然不屈斗争,更好地深化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