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与立人教育

2021-11-01王耿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傅抱石言辞萧何

名师介绍

王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自2019年秋季起,国内部分省市高一学生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还增加了《老子》《史记》,选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另外,新教材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有关文件精神,本刊遴选出100篇精品,按“国学经典与成长教育”“国学经典与成人教育”“国学经典与成才教育”等系列分类刊发,并在杂志官微发布在线微课教学,帮助高中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国学知识。

知言阅人

经 典 重 现

(公孙丑)①曰:“何谓知言?”(孟子)曰:“诐辞②知其所蔽③,淫辞④知其所陷⑤,邪辞⑥知其所离,遁辞⑦知其所穷⑧。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⑨吾言矣。”

——《孟子·公孙丑篇上》

注释  ①公孙丑: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子的弟子。此篇主要记载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②诐辞:偏颇的言辞。诐,偏颇。③蔽:蒙蔽,局限。④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淫,过度,过分。⑤陷:失陷,犯错误。⑥邪辞:邪僻的言辞,不合正道的言辞。⑦遁辞:躲闪的言辞,回避不愿谈及的话。遁,躲闪,躲避。⑧穷:乏。⑨从:听从。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公孙丑)问:“怎样才叫作明辨是非善恶之言?”孟子说:“对于偏颇的言辞,需要知道它片面、局限的地方;对于夸张、过分的言辞,需要知道它出偏差的地方;对于邪僻的、不合正道的言辞,需要知道它偏离正道的地方;对于闪烁其词的言辞,需要知道它理屈词穷的地方。(这些言辞)如果从其内心产生,就必然会对政事产生危害;在政治实施中体现出来,就必然会有害于国家大事。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信从我的说法的。”

核心密码   知言阅人。知言,实际上就是对于是非善恶之言的明晰分辨,即不可被诐辞、淫辞、邪辞、遁辞蒙蔽了双眼。而要具有“知言”的能力,人首先就必须在内心确立一个是非善恶的标准。“世事洞明皆学问”,要有判别诐辞、淫辞、邪辞、遁辞的意识,自觉交益友,远损友。

慧眼识人

经 典 重 现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②良③于眸子④。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⑤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⑥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⑦哉?”

——《孟子·离娄篇上》

注释  ①存:察,观察。②莫:副词,没有(什么)③良:好。④眸子:这里指眼睛。⑤瞭:眼睛明亮清澈的样子。⑥眊:眼睛昏花不明的样子。⑦廋:隐藏,隐蔽,藏匿。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孟子说:“观察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办法了。因为眼睛掩藏不了一个人(内心)的邪恶。心胸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胸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浊暗无神。听一个人说话,注意观察他的眼神,这个人的善恶美丑还能隐藏到哪里去呢?”

核心密码   慧眼识人。孟子认为,观察一个人,最好是观察他的眼睛。言语虽然也是从人心中发出来的,但人仍能作伪、说假话,而眼睛却是不能骗人的。此篇体现了孟子散文论证严谨的特点:第一句话提出观点,接着用“胸中正”与“胸中不正”作对比论证,最后水到渠成归纳出结论。让我们修炼善良美好的真心吧,让我们拥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吧!

经 典 故 事

徐悲鸿慧眼识才

南昌棚户区出生的傅抱石,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奔波,跟一个修伞匠当学徒,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因为爱好刻字,傅抱石便一直练到可以在一块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整篇《兰亭序》来。后来,他又学治印,学画画。他对画画特别感兴趣,打算后半生付给丹青。但是,这条路能够走通吗?虽然南昌曾出过大画家八大山人,但是傅抱石却没有找到能够为他指点迷津的导师。

1931年夏天,徐悲鸿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每天都有很多青年美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向徐悲鸿请教。一天上午,一个年近30岁的来访者走到他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這人穿一件旧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徐悲鸿请他坐下。他没坐,打开包袱,拿出几块图章和几张画。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发现刻得很好,细看边款署名却是“赵之谦”。徐悲鸿感到奇怪,说:“这些图章……”那人喃喃地回答:“……是我仿的。为了生活,我仿赵之谦的图章卖。”徐悲鸿说:“你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很好嘛!”那人没有再说什么。徐悲鸿又看了看他的画。他画的是山水,张幅不大,却气势恢宏。徐悲鸿才一展卷,就仿佛有一股灵气扑面而来。对着画幅,徐悲鸿久久凝视,赞赏不已。

徐悲鸿十分欣赏这个灵气逼人的底层年轻人:“你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至于经费,我来给你想办法。”

徐悲鸿时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名声赫赫。他写生途经南昌,早已有报媒刊登其行踪。从不愿主动去见官僚权贵的徐悲鸿,为了傅抱石的留学经费,主动求见了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

徐悲鸿对熊式辉说:“南昌出了个傅抱石,是你们江西的荣誉。请你们支助一笔钱,派他出去深造。”当时正忙于“剿共”的熊式辉当然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徐悲鸿拿出自己的一幅画来,说:“我把这幅画留下来,就当你们买了我一张画吧。”经过在场的人的劝说,熊式辉勉强同意拿出一笔钱。这之后傅抱石公费赴日留学,由此开启了傅抱石的大师人生。

经 典 启 示

傅抱石没有辜负徐悲鸿的厚望,在留学日本期间,学习了各种绘画理论,并将其与传统结合。回国后,他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美术理论家、篆刻家。傅抱石后来的成就充分证明了徐悲鸿有识才的慧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为政者不仅要有识人的慧眼、爱才的诚意,更应有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九征”察人

经 典 重 现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②使之而观其能,卒然③问焉④而观其知⑤,急与之期⑥而观其信⑦,委⑧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⑨,醉之以酒而观其则⑩,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九征 至,不肖 人得矣。

——《庄子·列御寇篇》

注释  ①忠:尽心竭力。 ②烦:纷繁杂乱。③卒:“卒”通“猝”,突然。④焉:代词,代第三人称,相当于“之”,他们,这里指被考察者。⑤知:“知”通“智”,智慧。⑥急与之期:仓促与人约定期限。⑦信:信用。⑧委:本义为顺从,引申为托付、委托等。 ⑨节:气节,操守。⑩则:原则。?色:这里指脸色、面部表情。?征:证验。?不肖:一般称不孝之子为不肖。不成材,不正派。旧时读书人也用以表示自谦。这里指没有才能的人。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因此君子总是让人远离自己任职而观察他们是否忠诚,让人就近办事而观察他们是否恭敬,让人处理纷乱事务以观察他们是否有能力,对人突然提问以观察他们是否有心智,交给期限紧迫的任务以观察他们是否守信用,把财物托付给他们以观察他们是否清廉,把危难告诉给他们以观察他们是否持守节操,用醉酒的方式观察他们的仪态,用男女杂处的办法观察他们对待女色的态度。上述九种表现一一得到证验,不好的人也就自然挑拣出来了。

核心密码   “九征”察人。庄子分别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方面提出了遴选人才的九种办法,即“九征”识人法。此法对我们识人用人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岁月不寒冷就无从知道松柏的坚毅挺拔,事情不危难就无从知道君子的志向远大。所以说,只有经过艰难的考验,我们才能发现一个人的真正品质!这也难怪孔子会说“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啊!

观过知仁

经 典 重 现

子曰:“人之过①也,各于其党②。观过,斯③知仁④矣。”

——《论语·里仁》

注释   ①过:过错,过失。②党:类别,朋党。③斯:则,就。④知仁:指知仁与不仁。

经 典 解 读

译文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所以仔细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否有仁德了。”

核心密码   观过知人。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孔子给出了一个极为特别的识人技巧,那就是“观过识人”,通过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来观察、识别人。这个方法有时要比形貌识人、神态观人、细节观人、交友观人等方法还要客观有效。

经 典 故 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有勇有谋,但在项羽手下却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起初,刘邦只是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

一次偶然机会,他结识了刘邦的谋臣萧何。在接触过程中,萧何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他极为赞赏。于是他多次向刘邦推荐韩信,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韩信见自己仍不受刘邦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

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正在处理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去追赶韩信。离开时,他也来不及向刘邦打招呼。当时,刘邦正为军中开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军吏来报告说:“萧丞相也跑了。”刘邦一听大惊失色,说:“这还了得!我正要与他商议军中大事,怎么他也逃走了?”当下派人去找萧何。一连两天也不见萧何的影子,刘邦急得坐立不安。

再说萧何为追韩信不辞辛苦,一路问,一路追,一直追到天黑月亮升起来,他终于遠远望见韩信牵着马在河边徘徊。萧何抖擞精神,快马加鞭,大声喊着:“韩将军!韩将军!”他策马赶到河边,气喘吁吁地说:“韩将军,咱们总算一见如故,够得上是朋友。你怎么不说一声,就这么走了?”萧何劝他回去,韩信一声不吭。这时候,滕公夏侯婴也策马赶到。两个人苦苦相求:“要是大王再不听我们的劝告,那我们三个人一起走,这总可以了吧?”韩信只好跟着他们回去。

第三天,他们回到汉营。萧何去见刘邦,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怒,说道:“你为什么也想逃跑?”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韩信去了。”刘邦说:“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为什么偏偏去追韩信?”萧何说:“那些将军都容易得到,可韩信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没有韩信也能成事;如果要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您到底准备怎么样?”刘邦说:“我当然想打天下。”萧何说:“若大王能重用韩信,他自然会留下了。”刘邦说:“就依着丞相,让他做个将军,怎么样?”萧何说:“您叫他做将军,他还得走。”“那拜他为大将军怎么样?”萧何说:“很好。”刘邦当时就让萧何去召韩信来,要马上拜韩信为大将军。萧何说:“大王真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先得命人造一座拜将台,再选个好日子,大王还得沐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这样,全体将士才能听从大将军的指挥,就像听从大王的指挥一样。”刘邦说:“那就请你去办吧。”

几天以后,萧何筑好拜将坛,并择了吉日。刘邦带领文武百官,缓步来至坛前。只见坛前悬着大旗,迎风招展,四面列着戈矛,肃静无哗。丞相萧何将虎符金印呈与汉王刘邦。坛下一班金盔铁甲的将官都翘首伫望,不知这颗斗大的金印究竟属于何人。只见萧何代宣王命,高声喊道:“谨请大将军韩信登坛受封!”韩信从容步上将坛。

后来,韩信果然没有令刘邦失望,没有辜负萧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连战连胜,最终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

经 典 启 示

《尚书》最早提出“任官唯贤才”,意即只有任用有德有才的人做官,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国志》也有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创新人才培养、选拔、使用机制,慧眼识才,大胆用才,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傅抱石言辞萧何
此刻即是新掬之水
萧何为何不愿当头
美人如画
傅抱石“养”画
我不想感动对方
傅抱石“养”画
古柏
傅抱石的“恐水症”
好朋友就是相爱相杀
美国人最爱用的个性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