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评价与分析
2021-11-01徐海峰
徐海峰
【摘 要】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需要在明确岗位分类的基础上,拓宽职业发展渠道,引入岗位胜任力分析,迅速建立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但是随着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变化,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对企业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提高企业员工的执行力是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论文结合目前企业员工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Abstract】The caree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nterprise staff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ork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aree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employees need to expand career development channels, introduce job competency analysis and quickly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romo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clear job classification. For the employees of enterprise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work tasks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abilities for enterprises to succeed.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employee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means of the enterprise at work. Improving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关键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评价与分析
【Keywords】work task; vocational ability;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1-0140-03
1 引言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竞争,如何保证企业员工在未来的社会大潮中生存和发展,是企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应该把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作为工作的核心,提高企业工作人员在未来的职场道路上的竞争力。企业管理体制建立明确的行政组织,建立一个清晰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秩序的顺畅。本质上就是要对公司内部的指挥系统和命令传递层次进行规划和设计,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地明确和规范公司内部谁服从命令,谁负责和指导工作。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完成后,应尽量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对于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化来解决。具体来說,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刚性的行政组织结构,以保证企业的行政管理。
2 企业员工职业能力的发展现状
2.1 企业缺乏专业人才
①企业职业规划管理缺乏专业人才,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需要引进优秀的人才。企业要想留住优秀的人才,就必须了解这些人才。只有了解他们,给他们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企业战略目标和生产计划的实施,影响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员工的执行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需要理解、创新思维、统筹规划、过程控制等能力。执行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需要高度的灵活性。目前,一些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所占比例较低,特别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稀缺,这使得一些岗位的员工不具备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然而,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不够,人才培训起步较晚。
②企业面临着招聘困难的问题,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员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企业教育。作为企业职业教育工作者,尝试从企业的角度来思考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有些员工超负荷工作执行力反映的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在企业发展中,长期高负荷工作带来一些干部和员工的工作疏忽,而缺乏责任意识和主动性。同时,交叉问题的出现也导致了责任不清、相互推卸责任导致一些环节的消极执行,严重影响了工作执行的效果。
2.2 企业内部和外部缺乏积极性和执行力
①部分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遇有问题时,不是主动解决问题,而是思考如何推卸责任。一些企业管理干部和员工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因部门内部缺乏合作,直接导致了企业工作效率低下。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是很多企业的突出问题之一。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有很强的执行文化,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团结一致,坚定地朝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前进。企业执行力文化的缺失使得企业各级管理者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技能,从而导致上下级员工的有效性,这就导致了工作执行效率低下。同时,大多数员工缺乏时间观念,按照时间表工作,缺乏及时性和创新性。
②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长期以来,效率低下、执行力不足困扰着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虽然近年来各项深化改革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企业的执行力,但企业执行力的水平仍然不容乐观。通过分析执行文化、团队合作、创新能力和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执行力的相应措施,并强调了强化党组织在增强企业执行力过程中的作用。基层员工学习模式相同,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按时、保质完成工作内容。另外,行政文化的缺失也使得基层员工缺乏执行力的观念和意识。员工没有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落实。企业只为员工安排工作,缺乏对工作结果的跟踪和检查。企业从上到下对员工的执行力关注较少,理解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员工的执行力对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作用。
2.3 企业员工缺乏职业素养
①企业员工缺乏对职业素养的正确认识,企业大部分员工在学习能力和自律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会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产生不利影响,如对企业工作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不理想等。这必然导致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专业认知能力。这种情况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员工无法培养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这必然会对员工未来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一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目前职业教育的缺乏造成的。
②企业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共同努力,克服许多困难,并为企业的有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一个企业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企业职业发展中,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完全忽视了对员工的职业认知教育。通过对现实相关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员工在专业能力方面缺乏足够的责任心,缺乏良好的专业沟通能力,缺乏完善的团队合作思维等。员工专业能力不足的原因也很复杂,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有效的规划,企业忽视了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
3 企业员工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渠道建设的意义是提高每个员工的创造力和热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挖掘其潜力,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职业发展渠道的建设可以使员工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员工职业发展渠道的建设是员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个人事业关系的基本要求,对企业和员工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企业发展中,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渠道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丰富和优化企业内部人才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加强人才的意义和作用。企业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员工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企业要想保持长期发展和创新发展,就必须为员工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保持员工工作的稳定性。企业为了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在市场开发中突出企业的优点,改变企业的管理理念,建立一个强大的工作团队,提高企业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提供员工良好的物质保障和职业规划。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辛勤付出,为了员工的发展,也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企业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应进行正确的定位,尊重员工的个性,并以多元化的激励、纵向与横向发展相结合,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体系和制度。
企业要构建执行力文化,须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团队文化,增加团队员工的认同感,从差异中寻找协调,做到同舟共济。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团队文化与企业文化效益的差异与一致性,使企业发展与团队合作有机结合,让团队成员始终将企业发展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大局观念。同时也要注意将团队文化与企业员工个人需求有机融合。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要牺牲自我意识维护大局,能够思考团队建设和企业发展,从提高企业工作质量入手,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
4 提高企业员工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明确员工在企业职业发展中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在构建企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过程中,要落实并明确企业各岗位的职责范围和考核标准。专业技术人员应从项目参与和问题解决水平、该领域专业技术的研究水平、专业领域技术人员的培训水平等方面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项目参与和问题解决,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项目的进度和项目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专业技術领域的研究,使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学习成果。企业注重组织协调,组织协调是提高实施效果的一种方法和有力手段。根据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原则,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责任托管制度,实施行政问责制度。企业建立管理机制过程中需要将管理中的量化、分解、安排、检查、实施、考核、评价等过程作为实施标准。实行员工定期轮换制度,解决员工长期不上岗、无压力、无动力的问题。企业领导干部要带头表率,亲自学习、部署、检查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确保落实建立处罚机制,对违反制度和管理的行为严格问责,确保执行效果。
严格执行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关键,落实程度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就业定位、科学的评价标准。目前,在企业单位就业方向上,务实工作者现象较为普遍,员工的执行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需要理解、创新思维、统筹规划、过程控制等能力。要提高执行层的执行力,就需要树立正确、明确的利益导向,兴趣会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执行力,如果在模糊的利益取向中出现问题,就会损害员工的进取精神,影响员工的执行力。企业还应积极通过新形势宣传的方式培养员工的思维能力。促进企业员工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加强党的领导,并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此外,通过新形势宣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约束员工,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积极推动员工实现人生目标。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未来战略运作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领导应在高水平研究、咨询专家和员工建议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具有高度的执行力,并使全体员工对该战略有较强的认识和明确的奋斗方向。一个企业要想实现严格的执行监督和控制,就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执行制度。作为一个高级管理者,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及时规范和控制自己的员工;作为下属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对上级领导下达的不合理的指示和工作流程提出建议,在企业内部建立可循环的良好工作制度。这种交叉管理控制体系一旦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正确引导企业创新意识,促进企业发展新形势下的宣传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政治工作建设,政治准则和法律法规可以通过媒体传播给企业员工,这样企业可以积极落实在具体的实践。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企业应加强跟踪指导,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信息反馈体系、实时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对员工岗位匹配度的监控,定期反馈工作意见,及时与员工讨论修改,帮助员工克服工作难点。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不仅要注重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还要监督员工的职业发展方向。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充分激发企业的活力,从而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企业发展通过新形势宣传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约束员工,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积极推动员工实现人生目标。对于企业的政治工作来说,新形势宣传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目前,仍有一些企业的政治工作中存在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积极创新,開拓进取,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使新形势下宣传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政治工作。同时,建设人才的培养对企业发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工装标准、工作方法和行为模式。在工作中,要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办的每一项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扎实工作,确保企业良好运行。在工作中积极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从而达到科学有效的优化工作流程的目的。
5 结语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团队的合作与协调,企业还应根据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制定良好的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在这个变化剧烈、竞争激烈的时代,培养一流企业管理者的趋势也将随之改变。企业管理者的培养必须面向世界,从全球的角度把握和开展这项工作。企业的每一套制度都增加了执行者的束缚,严格的规章制度可能会导致员工对工作的消极态度,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指示成为一种形式。企业要完善企业执行力文化,应从调整企业内部管理不足入手,通过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完善企业整体执行力文化建设,为员工制定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徐齐.我国物业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思路[J].社会科学前沿,2019,8(7):10.
【2】石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106-107.
【3】范春梅,王兆忠.施企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路径——以中交四航局“H”型职业发展双通道为例[J].施工企业管理,2020(05):97-98.
【4】蒙小燕.技工学校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7(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