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微型制造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
2021-11-01耿志安
耿志安
【摘 要】小微制造业企业是当前占比较大的企业类型,其明显区别于大型制造业与其他类型的中小型企业。大型制造业往往具备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科学管理的能力与体系,而其他类型的小微企业没有制造生产的过程,因而缺失了许多与制造相关的管理经验。因此,强化制造企业的制度化管理,对于小微型制造业有重要的意义与积极的促进作用。论文从薪资制度、销售制度、生产制度3个方面论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有效的措施。
【Abstract】Small and micro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a relatively large type of enterprises at present, which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larg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other typ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arg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ten has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bility and system. However, other typ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have no manufacturing process, so they lack a lot of management experience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positive promotion for small and micro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from three aspects: salary system, sales system and produc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小微型制造企业;制度化管理;措施
【Keywords】small and micro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1-0019-03
1 引言
小微制造业需要进行工业生产,区别于同等规模的商贸企业、电商企业、文娱企业等。工业生产是一个集采购、销售、生产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对于资金负担承载能力不强的小微型制造业来说,生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经营质量的高低。由此,制度化管理对于小微型制造业,显得尤为重要和不可或缺。但是实际情况中,小微制造企业通常忽略制度的重要性,没有一套严谨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而企业的运营质量也确实很差,基本处于管理混乱与微盈利的状态。本文旨在提出小微型制造业在制度管理方面具体应该采取的措施,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2 强化小微型制造企业的薪资制度管理
薪资水平是能否留住在职员工的决定因素,但是薪资水平需要制度化管理,做到公平公正、有据可循,任何的加薪与罚薪都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呈现。
2.1 建立有效、公正的考核机制
小微型制造企业由于订单、规模、资金的限制,无法仿效大型制造业的“白班夜班”制度,因此,加班对于小微型制造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实际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依据“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應该以加班的时长与加班的质量为参考,对员工作出有效的考核,并予以相应的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自我成就感。同时,考核机制要做到公平公正,必须要量化、信息化。通过考勤机、电子签到等互联网形式来进行考核,引入指纹、人脸识别等技术进一步强化考核的真实性、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考核都不能由某个人、某个部门来独立操作,这往往会引起企业内部的不公平、阶层化,既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也不利于员工的正常发展。不公正的考核,只会涣散员工的积极性、上进心,导致一系列的负面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必须建立起长效的监督机制,通过有效、公正的考核模式,真正带动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2 实施定期的普遍性加薪
普遍性加薪是为了顺应社会生活成本的上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与其他制造业存在较大的薪资差距而造成员工的流失。普遍加薪,有利于维持企业员工的稳定,但也要切实考虑企业的收益状况。因此,普遍加薪必须要注意加薪的幅度、加薪的频率。对于遵守规则、服从安排的员工,可以提高加薪的标准;而对于经常迟到早退、违规违纪的员工,可以减少加薪的幅度,甚至不加薪。企业管理者必须正确看待普遍加薪的作用,绝不能够把普遍加薪作为管理企业的有效手段,甚至视为留住员工的唯一对策。普遍加薪,只是为了消除与其他制造业的薪资差距,消除与当前实际物价的差距。
2.3 杜绝非正常加薪
非正常加薪,指随意地、无凭据地为部分员工涨薪。随意、无凭据地涨薪会破坏企业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违背制度化管理“公平公正,有据可循”的初衷,不利于企业日后进行制度化管理。因此,涉及涨薪的问题,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去讨论一下,甚至可以全员投票,从而决定是否涨薪、涨薪的幅度等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强化制度的公平公正性,更有利于小微型企业开展制度化管理。
2.4 突出优秀员工的加薪标准
强化突出优秀员工的加薪标准,是对辛勤付出的员工的认可与嘉奖,也是对于其他尚且不够优秀的员工的勉励与鞭策,有益于提高集体的工作竞争性,使员工在相互的竞争比较中,优化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突出优秀员工的家庭标准,也有利于推行好的工作模式,传扬优良的工作作风,对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强化优秀员工的加薪标准,能够不断促进企业内部的自我竞争,提升自我激励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
3 强化小微型制造企业的销售制度管理
小微型企业在过去总是有订单就接受,存在着多多益善的传统观念。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资金的储备与回笼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利益最大化的销售制度。
3.1 对产品的成本进行周期性核算
制造业的产品成本往往是不固定的,主要包括人工成本与原材料成本2个部分。人工成本始终都保持一定速率的增长,可通过构建函数来预判具体数值;原材料成本受到各种因素的不定期影响(如新冠疫情期间喷绒布的价格急剧上涨),无法作出预判和估计,因此需要安排销售部门协同采购部门作出周期性(建议为15天)的核算,对所有产品的盈亏状态作出判断,并及时合理地涨价以避免企业利益受损。目前,我国的许多行业,如电子产业、信息产业,原材料的价格不断提高,使得产品的利润被不断压缩,甚至出现了亏本的风险,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物价,及时对各个产品进行计价,掌握每个产品的盈虧情况,积极地与客户沟通价格问题,就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利润上的损失。强化企业的产品成本核定制度,能够实时监测、控制产品的盈亏状态,进一步优化和保障企业的盈利。一套行之有效、准确及时的核价制度,往往能够带给企业巨大的利益,应当被足够重视。
3.2 对客户订单进行甄别和选择
小微型制造业在接收客户订单时绝不能够“来者不拒、逆来顺受”,必须考虑自身当前的资金储备与未来的资金回笼能力,对所有订单作出准确的甄别,分为盈利订单、微利订单、亏损订单3大类。对于盈利订单,销售部门可自行接单,按照流程签订合同;对于微利订单,需要与领导协商后作出一致的决定;对于亏损订单,需立刻向客户提出提价请求,并报请领导知晓。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营商环境中,客户的质量参差不齐。作为小微型制造企业,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准确区分优质客户与劣质客户。加强与优质客户的合作、联系,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尽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产品的优越性;对于回款能力长期较差的劣质客户,应当果断地与其结束合作关系,避免风险升级。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往往存在着“一个大企业的倒闭,伴随着许多小企业的倒下”的现象。作为销售部门、企业领导,必须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提高自身的接单质量,强化自身的接单制度。一切从企业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寻求最为有效可靠的合作,接收优质的订单,放弃劣质的订单,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3 对库存进行周期性的统计
生产过程中存在产能损耗与产能剩余,产能损耗会一定程度消耗库存,产能剩余会一定程度增加库存。销售部门应及时做好统计,总结产能损耗的原因并制定对策,记录产能剩余的产品并尽快消耗、变现。维持库存的动态平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库存统计的方式上,应当引入信息化统计设备,如电子标签、NFC数据库等。一方面,能够减少工作量,不需要由人来每天统计;另一方面,数据库不会出错,提高了统计的准确率。一列准确、清晰的库存数据,能够让企业更好地开展销售、采购方面的工作,避免企业出现“成品过量堆积和原料采购不及时”的问题。
3.4 对发货的顺序制定计划
对于已接订单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发货计划,需要考虑采购、生产的实际情况,并放有一定的时间裕量,在计划制定好之后,上报给领导征求意见,当发货计划得到批准之后才可以告知客户,销售部门不得私自与客户商定发货日期,因为不合理的发货计划只会加重小微企业的生产负担,延长生产周期,降低资金的回笼能力。发货计划是企业的生产指南,指引着企业的采购任务、生产任务。合理的发货计划可以缓解企业自身存在的生产能力缺陷和资金能力短板,优化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周转能力,而混乱的发货计划,只会拖垮企业的基础,白白消耗企业的资源,造成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强化发货计划的监督,能够规范企业的运行流程,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3.5 对销售备库进行监督
提前准备库存是制造型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必要的手段。一方面是为了缓解产业高峰期时的生产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产业空窗期时生产任务不足的问题,避免产能的浪费。但是备库对于企业来说,是存在相当高的风险的。不合理的备库只会加重企业资金链的负担,额外占用企业有限的产能,弱化微小型制造企业的盈利模式。长期不合理的备库,很可能导致企业出现周转资金短缺,出现不可扭转的困局,甚至濒临破产。对于小微型制造企业而言,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任何自作主张的备货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的资金储备造成冲击、削弱,使运营效益明显降低,资金周转能力明显下降,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企业,必须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对所有的备货订单严格把关,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资金亏损。作为销售部门,不得跳过企业的监督自行备货,任何与备货相关的生产任务都必须与相关客户进行准确的、深入的沟通,确保储备的库存产品能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消耗。同时,要向企业领导报备,评估企业目前是否有备货的资金能力和生产能力。强化销售备货制度的落实,能够有效避免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3.6 提高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
产品售后应当包含质量售后与尾款售后2个部分。对于返修或是退货的产品,销售部门要及时作出处置,既不能给生产部门造成过重的负担,也不能不断推迟,引发客户的投诉。
在应收账款上,必须及时收回,对于延期未收回的尾款应及时敦促、时常提醒;对于尾款逾期严重的客户,须暂时中止相关的合作,直到回款正常方可考虑是否继续开展合作。
4 强化小微型制造企业的生产制度管理
生产制度的强化,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井井有条的生产流程,可以节省人工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而混乱的生产流程,只会给企业生产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削弱企业收益。
4.1 合理安排已有的大批量订单
生产部门应该始终将大批量订单放在第一位。因为大批量订单完成的时间久、周期长,需要早做安排,以防突发情况的产生。另外,大批量的订单通常能够带来较大的盈利,是小微型制造企业生存的根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生产部门在进行大批量订单生产之前,必须对订单信息进行核对校准,在信息准确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生产。绝不能够在信息模糊、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擅自进行生产。因为大批量的生产一旦启动,便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如果订单信息有误、异常,很可能导致生产停滞、搁浅,无法产生实际效益,反而占据了企业巨大的资源,引发一系列的资金问题,给小微型企业增加巨大的资金负担。因此,必须强化生产大批量订单的监督制度,做到生产谨慎、生产准确、生产有效。
4.2 妥善安排已有的小批量订单
对于小批量的订单,生产部门应该作出科学合理的穿插,充分利用时间的空隙,并结合加班等安排,保质保量地完成小批量订单。对于小批量的订单,生产部门必须作出系统化的、有计划的生产安排,决不能无计划地进行无规则的生产。无序的、不规则的、不系统的小批量生产,一方面会阻碍大批量订单的有效进行,给企业的生产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不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抬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耗费了巨大的企业产能。小批量订单的利润并不是很高,因此,需要妥善地处置小批量订单,强化小批量生产的监督制度,是节约产能、提高效益的有效措施。
4.3 谨慎地更改确定的生产计划
对于已经确定的生产计划,不得擅自更改,必须报请上级领导,核准确认之后才可以更改生效。因为对于生产计划的任何更改都会造成产能的巨大浪费,对于小微型制造企业而言,产能的浪费,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直接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加重了资金负担。对于客户提出的临时要求,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生产状况和客户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作出调整,必须要理智地、谨慎地修改生产计划,严禁盲目、毫无限度地改动生产计划。
5 结语
论文通过考察总结当前小微型制造业的经营状况与生产过程的具体细节,提出了目前小微型制造業不重视制度化管理的问题,如薪资制度不健全、销售制度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制度方面的措施,从薪资、销售、生产3个方面入手,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如突出优秀员工的加薪标准,对于客户订单的甄别与汇报,对于更改既定生产计划必须要核准等。任何制度上的不完善、缺失,最终都会变成企业经济利益的直接损失。
【参考文献】
【1】刘群群.浅谈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0(16):121-122.
【2】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3】刘群.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8):34-35.
【4】李君锋.基于精益生产的制造业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大众投资指南,2019(02):86-87.
【5】刘全林.企业内控专项审计工作流程及案例解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