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美育在培养学生优秀心理素质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2021-11-01倪浙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

倪浙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已成为高校甚至是我国整个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与此同时,它还以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重点及难点问题的形式而存在。针对怎样对大学生优秀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以及学者都进行了很多尝试及研究,并已有相应成果取得。不过从整体层面上来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依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高校作出不断的努力,进行持续性地探索。基于诸多实践可以发现,美育在大学生优秀心理素质培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对这一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优秀心理素质

1.美育对大学生优秀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时,学生通常都是被动式的接受相应的知识,但是,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做到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先让他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持认可态度,同时,在不断的吸收与内化过程中实现教育效果的有效发挥。常言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是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有力武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中的“情”,指的便是情感教育,亦可称之为美育。美育有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即表现出一定的趣味性以及娱乐性,可以用通俗易懂内容,以一种轻松的形式对较为深奥的哲理进行表达,让学生在一个愉快而又放松的情境(或者说是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情感,对其加以感受,形成感悟,最终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人们一提到美育,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音乐、舞蹈以及美术之类的教育。与专门的定义相结合,狭义视角下的美育其实指的就是艺术教育,也就是通过对各种类型艺术作品的运用,让人们对于美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他们进行熏陶,同时,触动他们的心灵,最终实现对其人生道德、情操以及理想等诸多方面因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推动其实现进一步升华。

2.有效发挥美育在培养学生优秀心理素质方面重要作用的路径

2.1从美育课程上,强化其内容美以及形式美

对于美育教育的开展,文学艺术教育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在我国很多高校中,艺术审美教育课程的安排以基本的艺术分类为基础,之后以具体的分类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美的理念及概念。今后,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美育的重视,让学生把握审美现象以及审美活动的规律,强化美育课程的内容美以及形式美,通过对语言艺术、实用艺术(书法、饰品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等)以及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等诸多艺术实践的有效融合,向学生反映丰富而又多彩的生活,进行对象的表现以及审美意识的传达,以此为基础,发挥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让他们在遇到各种不同问题之时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助其实现对理想的树立。

2.2营造美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高校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会形成很多价值规范以及行为方式,它们的总和即是校园文化。从其构成要素上来看,校园文化对思想教育、校风学风、人文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建设等诸多内容予以涉及,感染力非常强且无可替代,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优秀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存在,对此,高校必须对美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行营造。其一,高校应进行假山、雕塑以及建筑物等校园景观设施的建设,提高对美的要求的重视,让学生在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之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审美意识,以优良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增强校园美的感染力,实现环境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二,高校应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对图书馆与报告厅等当前基础设施的利用,组织与学生实际所需相契合的学术交流以及讲座等活动,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思想的传播,此外,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以及大合唱等互动类活动,实现教育与娱乐的相互融合,让大学生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实现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接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如此,高校还应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学生思想政治高度的提升为出发点,提高对传承及发扬传统文化节日及优秀风俗的重视,让更多学生了解、认同我国传统节庆及文化,将优秀传统在美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2.3提升教师审美素养及人格魅力

除了教书育人之外,教师还发挥着完善大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以及优秀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此,教师需要作出以下努力。其一,提高对知识积累的重视。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涉猎其他相关专业,持以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学习与积累相关专业知识,形成一种多学科的背景,以榜样以及美育作用的发挥对学生学习动力进行激发。其二,优化人格修养。教师个人所具有的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其高尚人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左右学生对于人生以及世界的看法,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不断优化自己的人格修养不仅仅是自己个人之事,还与祖国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教师的人格修养体现在其平常的教育与教学以及对事物的处理上,在当今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提高与优化自己的人格修养,并在各种方式的支持下对学生进行渗透。其三,塑造教师优秀形象。除了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以及优秀的人格修养之外,教师还必须提高对自身外在美的重视,例如语言与仪表等,它们可以在直观层面上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与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心理素质。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相伴随,社会群众所具有的审美意识也呈现出逐渐提升之势,他们对于美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这对内在美与外在美均有涉及,对此,教师应充分做到“慧中”与“秀外”,以此为前提为学生内在修养设定正确审美价值及标准,同时,让他们在外在形象上更加得大方与文雅。

3.结语

心理素質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组成内容,而在大学生优秀心理素质的培养上,美育发挥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高校应在学生优秀心理素质培养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将美育的载体作用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罗丽静. 美育在中职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意义与作用[J]. 职教通讯,2015(20):72-74.

[2]杨福运,刘天情. 美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作用[J]. 大众文艺,2012(15):281,52.

[3]明晓霖. 让美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29.

猜你喜欢

美育大学生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美育教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