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财务绩效影响案例分析
2021-11-01郑超月
郑超月
摘 要: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较低。政府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政府补助的支持。本文以F汽车企业为案例,从财务绩效这一方面对政府补助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F汽车的财务绩效有一定的正向影响,F汽车对政府补助依赖性较强。政府补贴逐渐退坡,建议F汽车尽快加强自身的经营能力,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独立起来以应对未来的发展变化情况。
关键词:政府补助;新能源汽车;财务绩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的起源可以追溯于1920年英国的经济学家Pigou《福利经济学》一书中的表述,为了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可以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必要的干预,从而来纠正外部性,使资源配置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对企业发放补助主要是扶持企业发展,对新能源企业发放补助是鼓励企业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于现有的研究来看,目前学术界认为政府补助的发放动机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创造社会就业、支持行业和地区发展以及融资、扭亏和保壳。Carlsson(1983)研究了1970年代经济衰退后的瑞典政府对行业发放大量补助的动机。短期内,政府补助能够有效鼓励企业投资的决策,从而提高就业率。Wren和Waterson(1991)指出在1970至1980年的10年间,英国政府对许多行业进行了财政补助,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失业率的高攀。唐清泉和罗党论(2007)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政府为实现当地社会目标的上市公司提供补贴,而在对社会目标的考量时,就业是最重要的因素。王凤翔和陈柳钦(2006)认为地方政府给予上市公司各种政府补助的动机存在于对行业和地区支持的需要。
2.财务绩效
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是对财务绩效的体现,财务绩效的这些方面可以通过财务指标来衡量,其优点就是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数据也极易获得,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短期的业绩衡量只反映当期的财务成果而不反映长期业绩改善方面所做的努力,只注重最终的财务结果而对达成该结果的改善过程欠考虑,还可能受到会计准则稳健性原则有偏估计的影响导致无法公允地反映真正的业绩。
3.政府补助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
政府补助是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补助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目前有一些学者已经研究了政府补助跟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的行业所得的结论皆有不同。例如从行业视角看,邹彩芬等(2014)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政府补助对纺织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实质性帮助,但对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来说,政府补助提高了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正向作用。从企业所有制角度来看,曹阳等(2018)选取一些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政府补助对国有制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明显作用,对非国有制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外学者Harris(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Van Tongeren(1998)通過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能够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最终导致偿债能力提升。Brennan(2001)在对其国家政府补贴的研究中发现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的当期绩效没有影响。所以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间规模等很有可能并不能真正达到政府补助的直接目的,企业经营绩效与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也需要具体分析。
二、F汽车案例分析
1. F汽车简介
F汽车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目前拥有欧曼、欧航、欧马可、奥铃、祥菱、瑞沃、图雅诺、F风景、拓陆者、萨普、欧辉、F智蓝新能源、时代等业务品牌。公司定位于聚焦城市及干线物流产品和服务综合方案提供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价值,精益运营,从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向精益式价值增长型转变。
2.政府补助对F汽车财务绩效的影响
本文从盈利、偿债、营运以及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对财务绩效进行分析。
盈利能力。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被称为盈利能力,盈利能力随利润率的升高而变强。从下表近7年的数据来看,F汽车每年收到的政府补助在2013年-2015年是逐年增加的,从2015年之后政府补助数额逐年减少,这也应该是由于国家政策调整的原因导致的。从表1中可以知道,F汽车的净利润并没有随着政府补助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是下降的。2014年-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虽然是正的但是总体趋势呈递减趋势,在扣除政府补助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反而由正变负,在2019年F汽车的盈利能力稍有改善,扣除政府补助后净资产收益率勉强为正。
政府补助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政策,使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欲望提升了,不仅达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目的又增加了企业的营业收入。从扣除政府补助后的净利润连续亏损可以看出,政府补助是使净利润扭亏为盈的重要工具,如果没有政府补助,企业的连续亏损超过三年极有可能面对证监会的退市风险。随着政府补贴的不断加强企业对补贴的依赖性增高,新政策政府补助的退坡机制出台,企业的净利润出现了下降,如果企业不能尽快独立起来,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企业需尽快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摆脱对政府补助的依赖同时提升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企业偿还到期债务(包含本金及利息)的能力被叫作偿债能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好坏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通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可以考察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风险还有利于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测。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3年-2015年政府补助的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并没有降低,2016年-2019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依然是上升趋势,偿债负担不断加重,扣除政府补助后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扣除前的资产负债率均增加。从资产负债率不断升高的趋势来看可以知道企业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扣除政府补助后的资产负债率的提升说明了政府补助对企业的不合理资本结构有一定的掩饰作用。由此说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度地依赖企业的债务,政府补助虽然可以提高一点债务的偿债能力,但并不会解决资本结构的根本性问题,对偿债能力的影响是有限的。
营运能力。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企业通过对内部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料的组合配置进而对实现财务目标产生影响的大小称为营运能力。本文采取了总资产周转率这一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由此假设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均是现金形式。表3反映了F汽车近7年的总资产周转率变化情况,从2013年到2019年总体来看,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是下降趋势,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总资产周转率比扣除前略有上升,但变化幅度甚小,2014年变化最大也仅提高了0.03%,说明政府补助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较小。政府补助可以提升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的增加并没有促进总资产周转率态势变好,反而依旧是下降趋势,这极有可能是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较低导致的。
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又称成长能力。从表4的总资产增长率变化情况来看,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总资产增长率表现较好,企业的发展能力较强,有政府补助的总资产增长率与之相比大幅度下降,在2018年开始甚至为负数,这意味着政府补助没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而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企业对政府补助的依赖性过强,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五、结论
本文从财务绩效方面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衡量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可以认识到政府补助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提升作用,但政府补助的长期性会使企业产生较强的依赖性,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偿债能力有提升但无法解决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缓解企业债务的作用非常有限,对企业的营运能力有提升作用。目前来看,车企对政府补助依赖性还是较强,虽然政府已经放慢了政府补助退坡的速度,但是企业还需尽快独立起来,为未来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璐芳.政府补助发放动机的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 2014(02):298+315.
[2]Carlsson.Industrial Subsidies in Sweden[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83(32).
[3]Wren and Waterson.The Direct Employment Effects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Industry[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1(43).
[4]唐清泉,罗党论.政府补贴动机及其效果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7(06):149-163.
[5]王凤翔,陈柳钦.地方政府为本地竞争性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的理性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6(33):18-23+44.
[6]权家红,叶百川.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文献综述[J].财会学习,2019(36):220-221.
[7]邹彩芬,张惠,李静,张燎.政府補助的动机、实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对比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02):58-64.
[8]曹阳,易其其.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影响——基于生物医药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01):40-46.
[9]Richard Harris,Mary Trainor.Capital Subsidies and Their Impac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Northern Ireland[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5.
[10]Van Tongeren F.W.Microsimulation of Corporate Response to Investment Subsidies[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1998,20:55-75.
[11]Brennan.Which third way?[J].Thesis Eleven,2001,1: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