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麦子

2021-11-01宗术彦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5期
关键词:麦场麦垛麦粒

宗术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悠久的五月,在时间的大河里穿越奔流。经纬着人文,静观着沧桑,见证着辉煌,吹拂着天南地北的曙色。这多味的南风,撩起炊烟的缠绵,牵引出童年五彩的回忆。麦子,涵盖了童年所有的色彩。

清明忙种麦。一粒种子,从冬天的渴望中走出来了。清明时节,北方还是冷风剪剪、柳枝萧条,或雨雪霏霏呢。但是,有经验的农民是不会被这些“假象”迷惑的。他们,是时令最忠实的拥戴者和执行者。

其实,清明之前,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了。从仓房里搬出犁耙,锈蚀的犁铧被辛勤的双手打磨得锃亮,闪着希望。修补好破损的犁绳,整理齐铁锹、二齿子、洋叉、大叉、镐头等农具。世代耕种的土地,并非土润膏肥,甚至有些苍白(盐碱地)。但是,这阻挡不住一茬茬的希望。

翻耕过来的黑土地,带着冰碴和些许的睡意。一脚踩上去,倒也松软温润。这个时候,想闻到泥土的芳香还为时尚早。田边野草依旧枯黄,陌头老榆歪斜的身躯没有一丁点绿意。只有饱满的麦种,似乎怕被新芽冲破皮,迫不及待地撒入田垄里了。

麦粒被庄重地撒在冰冷的泥土里,不几天,绿油油的麦苗便悄悄探出头。麦苗长到寸把高的时候是要压青苗的。当时很不解,觉得大人们有些残暴,沉重的石头磙子在幼小嫩弱的麦苗上无情碾过。可是奇怪的是,过几天,被碾压过的麦苗反而长得粗壮敦实,没压过的依旧细弱单薄。现在,儿时那些想不通的困惑,已然明了。

当麦苗没脚脖的时候,其他作物才陆续播种。所以,麦子是童年最初也是最深的记忆。记住麦子,也不仅是它种得早。其他庄稼刚开始拔节或者开花的时候,小麦已经成熟了,金黄的麦浪已霸占整片大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老人们说,麦子是种在冰上,收在火上的。收割麦子,是最繁忙、最劳累的—“妇姑荷箪食,丁壮在南岗”。“麦收三晌午”,麦子熟了,一定要快速抢收。鸟雀、风雨、牛马都会影响收成的。唐人雍裕之在他的《农家望晴》里写道:“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白发老农高处望云,希望有个好天气。

我不到十岁那年的麦收时节,上午还是晴好的天气,午饭方过,乌云翻滚,瞬间大雨倾盆。地里收麦的人,都就近跑到我家躲雨,他们议论着今年的收成,也咒骂着这忽变的天气。母亲为避雨的人们烧了满锅的开水,供他们饮用,也忍不住叹息:“北田的麦子还有一半没收呢,这场大雨,要糟蹋多少麦子呢。”“哎呀,你就别担心那么多了,反正丢的不如剩的多。”邻居婶子安慰母亲道。年幼的我,听了他们的对话,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和滋味。也许,就是那些质朴的语言,开启了我思索的暗门。

麦子收割了,还没完,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好戏刚开始。麦子割回来,先要晾晒的。一方面是容易脱粒,另一方面也是让没有完全熟透的麦粒在秸秆上继续成熟,渡浆。原来,麦子也是有“后进生”的呢。

还有一些出来晚或者长得慢的青麦穗,是实在不能成熟的。这时候父亲便抽闲带领我们几个小娃去田边垄头,把这些“差生”捡出来“赏赐”给我们。烧麦穗真是当时的美味,把整个麦穗放到火里,火不能猛也不能烈,太猛烈的火会把麦穗烧的里生外糊,要慢慢地烘烤。锋利的麦芒遇火,一会儿就怂了,慢慢化成了灰,麦壳由青绿渐渐变黄,麦粒纯熟的清香悄悄弥漫开来,勾引得我们肚里的馋虫争先恐后。烧好的麦穗放在手里,轻轻地捧着一搓,缓缓吹去浮灰,饱满、橙黄的熟麦粒就像一颗颗星星,点亮苍茫的夜空,照亮懵懂纯真的童年,浓郁的麦香馥郁着整个夏天。

脱粒是最复杂也最有意思。那时候没有收割机脱粒,全是人工。父亲把麦一捆一捆、里一圈外一圈地摆好(里圈的麦穗向外,外圈的麦穗向里,并且里外圈的麦穗要靠拢重叠),拉过他心爱的枣红马,套上磙子,在岁月的年轮里扬起鞭子。我们自然也是不能闲着的:翻麦捆、收扫蹦出去的麦粒、清理麦秸、看着鸡鸭来啄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流水作业。

麦垛下会有好多蛐蛐儿,每一开垛,鸡鸭跑来争食。母亲说,鸭子是吃活食(就是能动的)的。我们就淘气地把土块捏碎成蛐蛐儿大小,扔向鸭子,肥胖的鸭们真的一扭一扭地向那些跳跃的土块奔去。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笑得前仰后合。后来读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便想儿时夏月麦垛下的那些蛐蛐儿也和我一样懵懂无知,才被鸡鸭吃掉吧。

大约十三四岁的时候,不知怎的,个子一下子蹿出半头高。打麦子时,父亲便让我跟在他身后翻麦捆,这可是一个技术活,小孩子是不能胜任的。平时看着笨拙的大叉(二齿弯曲又长又粗),一下子变得威武起来。按照父亲的教导,也有模有样地干起来。干了一会儿,心中的小激动、小喜悦渐渐平息了,也没了刚开始的激情。看着依旧高高的麦垛,心想,这啥时候能干完呀。父亲可能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不停地鼓励,当时说什么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只是记得当时手中的大叉又灵活了起来,似乎是校武场上全能的武士,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正得意之时,只觉得叉齿钝了一下。定睛一看,原来叉子叉到了父亲的腿上。血,缓缓地流了下来。父亲什么也没说,脸上连一点怒色都没有。我却丢下叉子蹲在地上忍不住大哭起来,泪水就像决堤的洪水无法阻挡。父亲走近我,轻轻地摸摸我的头,说道:“孩子,没事的,你也不是故意的,以后注意就是了。”

那年的麦子收成如何无人记得,只是当时父亲的神态让我记忆犹新,我的泪水也一直温润着遥远的记忆。

麦粒打下来,还要扬场的。

扬场,必须天时、地利、人和俱全。

要有宽敞、平整的场地,些许连绵的微风,健硕的臂膀。或干瘪,或饱满的麦子,混杂着麸糠迎风高高扬起,饱满的落在最前面,干瘪的次之,麸糠或杂草屑则随风而散。风大,会把麦子吹走;风小,杂质会混杂夹裹在麦子里。场地不足、力气不够,都会影响麦收的成色。

每每收完麦子,父亲都会小心翼翼地把遗落的麦粒一粒粒捡起来,严肃而神圣。看着一袋袋胀鼓鼓的麻袋,眼里满是庄重和我读不懂的遥远。

中学毕业以后,到外地读书。黑土地渐行渐远,生长的小乡村有了一个诗意而忧伤的名字—故乡!

他乡没有绿油油的麦田,没有金黄的麦浪,没有饱满、香醇的烧麦穗,没有宽敞、平整的麦场,没有担负我们童年欢乐的坚实的臂膀!他乡只有灯火斑斓中一丝若有若无的麦香和日光月影里双亲渐白的鬓发。

麥子、麦田、麦场,就这样和童年一起,随着时光沉睡在记忆里。只愿俗世的风,吹去生命中的草屑和杂质,留下饱满和丰醇的麦子!

猜你喜欢

麦场麦垛麦粒
麦垛
麦场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从“悄吟”到“萧红”
蚂蚁和麦粒
白羊进城
因为纪念
从麦粒到面包
午夜的麦场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