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

2021-11-01刘攀

职业时空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职

刘攀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线教育推广已然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快推进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以强化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融合。鉴于此,结合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重点就课程建设思路及建设实践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职;精品在线课程;信息技术高职教育融合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于创新职业教育制度、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家对于推进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无论是2015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还是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还是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无不强调要大力推进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然而,现阶段高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课程定位不准、课程内容参差、开发主体单一、保障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立足课程建设现状,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等作为依据,全面推进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着力凸显课程的先进性、适切性、特色性、科学性与创新性。

一、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现状

虽然,近年来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但距离教育部所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课程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落后,定位不准

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初衷在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以此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然而,受“五个一流”等精品示范理念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在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中存在严重的“重建轻用”“重评轻教”“重结果轻过程”等思想,过分强调课程建设却不注重后续应用与高效实施,这导致精品在线课程开放目标异化、课程建设趋同、“学习对象”缺失,难以取得预计建设成效。不仅如此,现阶段高职对于精品在线课程的理解和定位不够精准,很多线上课程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线”,部分虽实现“在线”,但多处于资源展示、课堂教学补充地位,缺乏师生积极参与与深入的应用。

(二)主体单一,支持乏力

现阶段,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开发与建设仍以学校为单一主体,政府虽也参与其中,但仅仅停留在资金支持层面,来自企业、行业等社会组织的支持严重乏力。一方面,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缺乏多主体、多组织参与,行企精英、社会专家等因不具备条件而无法参与课程建设,高职院校也未构建起多主体联合开发的模式,这导致精品在线课程建设资源有限、阻力重重;另一方面,精品在线课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高职部门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问题严重,无法为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完善的软硬件支持,也无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1]。

(三)内容参差,特色缺失

现阶段,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仍未彻底脱离传统网络课程建设的局限性,无论内容、功能还是开放程度均无法满足在线教学的要求。一方面,高职现有在线课程模式单一,仅仅是简单地将教案、课件、教学录像、文献等课程资源发布到网上,缺乏信息指引与说明,这导致课程内容良莠不齐,教学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强调突出职业特色与岗位能力要求,并将生产、管理、服务等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等全面融入课程体系,然而,现有高职在线课程多数并未突出职业特色,课程归纳、组合、排序等多考虑的是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学习者的诉求,无法协调好先進性与适切性要求。

(四)机制不善,评价局限

有调研显示,高职精品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缺乏完善制度机制的支持,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相比,在高职在线课程体系运行长效机制保障方面严重乏力,校外课程开发团队成员多参与到项目启动开发阶段,在课程后续运行实施阶段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为学生在线学习带来诸多不便。此外,多数高职院校并未构建起覆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方法、教学资源应用、师资队伍与服务、学生评价等不同角度的精品在线课程评价体系,这无益于评价反馈、导向及激励等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精品在线课程的持续改进与优化[2]。

二、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路

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要立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依循“强基础、强实践、重能力、突特色”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精品课程改革与建设工程,强化课程内在逻辑及内容结构的整合,建设一批突出专业核心的精品在线课程,并以此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据此,需要确定在线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课程定位与选择

精品在线课程要以国际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为重点,结合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侧重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开发过程要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及认可度的专业负责人引领,确保课程组团队结构合理、同心同力,兼具专业教研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线课程的应用要突出行企需求,凸显高职学科专业体系特色,能够与行业相关职业标准及岗位精准对接,确保课程既面向本校师生,又面向社会开放,以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与辐射作用[3]。

(二)课程标准及要求

精品在线课程资源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主动求知及资源需求为导向,确保课程资源多样化及高质量,突出学科前沿性与岗位应用性;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要以知识点为核心,实现碎片化知识串联整合,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课程知识体系;对于课程平台展示而言,要注重可视化效果,条目清晰地体现课程基本信息、教学资源、拓展资源等,并以富媒体形式呈现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等,为师生提供线上答疑、在线讨论等互动交流过程,突出课程交互性、趣味性;在线课程开发要注重文档格式规范统一、教学视频清晰简洁、界面友好,还要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在线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建构多元高效的评价体系,集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及教师评价于一体。

(三)课程运行保障机制

一方面,政府要立足全局统筹规划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结合学校、企业、行业等各主体对课程资源的利益需求,构建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明确各主体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以充分调动社会各主体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集中多方资源优势,为在线课程建设提供完善的支持服务工作;另一方面,高职要明确在线课程建设主管部门,设立在线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以立项方式按学期拨付经费,确保课程建设顺利开展,同时要厘清学校与院系、院系与课程组各自的职责,建立健全课程质量管理监控机制,保障课程的高效运行;此外,还要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课程开发团队,以教学奖励、职称评定倾斜等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以此建立起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技术梯队,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4]。

三、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实践

(一)课程平台搭建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组织行企专家论证,结合高职教育教学要求,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推进课程平台建设。既要在高职数字化教学中心的支持下构建集应用、数据库、文件、视频等服务器于一体的数据中心,提供覆盖整个校园的百兆带宽,满足在线教学技术要求;又要以高职媒体系统为基础构建课程录制小组,建立课程录播教室,负责Flash仿真动画制作及微课程的录制;还要引入在线课程平台,依循高职在线课程标准进行课程门户、制作、发布、在线学习、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的定制开发,建立平台下的教学视频、图书、讲座等课程资源库,并与高职教务及图书馆等外围系统对接,确保资源充分共享。另一方面,针对在线课程平台极易出现的功能性问题,高职要积极借鉴“爱课程”“学堂在线”“优课联盟”等平台建设优秀经验,依据“教高[2017]40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在线课程功能要求选择认定或完善平台[5]。

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为例,其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组织专业的外科护理专家进行论证,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教高[2015]3号)文件要求,利用学习通软件进行护理学院的外科护理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提供外科护理相关教案、章节、资料、作业、考试、讨论等相关模块。其中,章节部分是精品在线课程的主体部分,包括授课计划、学习目标、任务点、课件等几个相关模块,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任务点,之后根据课程内容和在线课程特点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视频和PPT教学,最后根据关键知识点开展的随堂测验,帮助学生检测和巩固学习效果。

(二)课程建设管理

一方面,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管理要由教务处主导,以院系为基本单位、以课程组为实施者,全面推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配合院、校两级审核制度,确保所构建的课程科学规范。还要通过推行“二级目标管理考核”“在线教学名师”“在线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评选”等项目,将课程建设全面纳入高职对各院系管理及教学考核工作中,保障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的外科护理在线课程,不仅定期进行在线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评选,还邀请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合作拍摄临床实操视频,图片素材等,不断充实资源库,彰显个性化护理资源库特点。另一方面,针对传统“重教轻学”等教育管理模式,高职院校除了要借助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提升教师在线课程应用的积极性以外,还需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教育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上课的管理以及课后学情的评估和反馈。既保障在线课程顶层设计的延续性、规范性,又关注课程应用主体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形成师、生、学习资源三位一体的共生教育信息生态体系。如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的外科护理在线课程,即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在线课堂成绩报告、学情统计(章节学习次数和学生对任务点的完成情况统计)和成绩统计(学生的平均分和单人成绩排名)等统计功能,让教师能科学系统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发展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继而对线上线下课程进行调整改善,并对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一对一辅导。

(三)课程应用推广

虽然在线课程弃课率普遍较高,但为了实现高职精品在线课程的“建以致用”,必须保证一定的修成率,这要求高职院校学习国家相关文件,结合精品在线课程认定要求,组织课堂团隊进行申报材料、资料及范围等的专题研讨,深化对文件内涵的理解,同时加强课程建设应用技术、机制、方法等研究,为具有高职特色的在线课程应用研究先行保障途径。此外,为提高课程应用效果,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有机结合,并定期举办教学例会、教学通报会等,对各院系在线课程应用效果进行考查,还要委派专员定期检查在线教学的学时比重、教学活动,通过校促院、院促师、师促生,持续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效果[6]。对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而言,生源相对复杂,而外科护理学科本身又相对复杂、抽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例如通过精品在线课程中的临床图片,视频资源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随着2012年 MOOC的兴起,在线课程在我国迅速蔓延和应用,2015 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批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自此以来,国内各大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并初步形成了“高校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体系,对于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深远。值得思考的是,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要求在课程内容上反映技术进步与适切性特征,在教学资源上凸显精品与专业特色,同时具有完善的团队保障机制,并在管理制度上凸显开放性、协同性、共享性等特征。然而,现阶段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并未满足上述要求,不仅课程内容无法兼顾先进性与适切性、课程平台功能不满足教学要求,而且团队综合素质及凝聚力不足、配套管理机制不到位。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高职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揭示其规律、路径与趋势,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及持续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 李亚妮,张欣,陈琳,张亚娟.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6):143+142.

[2] 任锁平.工作场所学习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 (15):97-101.

[3]  许欢.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4] 戴勇.高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5):52-55.

[5]  杜文军,孙斌.慕课背景下高职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09):93-96.

[6] 温银萍.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探索[J].职业技术,2017,16(04):55-57.

猜你喜欢

高职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