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尖峰岭保护区环境解说媒介设计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设计方法

2021-11-01边策

热带林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鸣凤标牌保护区

边策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地保护环境,合理的处理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环境教育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升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环境解说是环境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环境解说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解说媒介的设计是构建环境解说系统的主要途径,它能够科学高效地实现对解说受众的环境教育。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亲身体验,认识到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达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文章拟从受众接受认知事物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发掘人在认知过程中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并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出一系列的环境解说媒介设计方法。

1 环境解说及环境解说系统

1.1 环境解说

环境解说(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是一种融教育、信息传递、管理为一体的交流服务过程,凭借原始事物以及游客自身经历,借助各种媒体,通过激励、交流、引导和娱乐等方式,揭示当地景物的意义和相互关系,培养人们对遗产、资源及环境保护的道德和价值观。费门·提尔顿把环境解说定义为,这是“一项旨在通过实物的体验和媒介的介绍来揭示事物内涵和相互关系,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播客观信息的教育活动[1]。”

1.2 环境解说系统

环境解说系统(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是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环境教育为核心,以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环境解说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各种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

1.2.1 环境解说系统三要素

环境解说系统由三要素构成,即解说资源、解说媒介和解说受众[2](图1)。

图1 环境解说系统的三要素Fig.1 Three elements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解说资源也称作是解说对象,或者叫解说客体。解说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文资源。解说媒介,也可以称作解说方式,它是把解说内容传播给解说受众的途径。解说媒介包括解说员和解说设施两大部分。解说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就是到生态旅游区旅游的游客。这里的游客可以分为生态旅游者和大众旅游者[3]。

解说资源、解说媒介和解说受众这三大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同构成了环境解说系统并形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解说资源是解说系统的基础,解说受众是解说系统接收者和服务对象,解说媒介是解说系统的桥梁和保障,是环境解说系统的核心[4]。在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解说受众对解说媒介的要求不断提升,因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解说媒介,提高环境解说水平,是环境解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2.2 环境解说媒介的分类及特性

环境解说媒介包括人员解说媒介和非人员解说媒介两类。

人员解说媒介,主要是指导游、解说员、自然体验师、社区居民、专家学者、志愿解说者、景区工作人员及其他能够提供景区相关信息的人员,它以人员作为媒介,解说方式是直接与游客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这类解说媒介应具有讲解、评论、提问、表演、讨论、互动、讲座等多种形式。

非人员解说媒介,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器材或设施对游客进行讲解的方式。它是没有人员介入的解说媒介,通常包括解说标牌系统(全景解说牌、景点解说牌、交通导引指示牌、警示牌、公共设施服务牌示、环境教育解说牌)、景区形象标识、解说出版物、景区缩微模型与沙盘、多媒体、各种展览以及互联网等。非人员解说媒介的展示形式是文字、图片及图文并茂等形式。

2 环境解说与认知的关系分析

2.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通往人类的心灵世界、探索人类认识奥秘的一扇大门,是研究人类如何认识世界的过程[5]。

2.2 认知的过程与特性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对一件事物进行初步认知的过程被分为注意、记忆、思维三步骤(图2)。

图2 认知过程的三个步骤Fig.2 Three steps about the cognitive process

2.2.1 注意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不属于某一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性。

认知心理学家特雷斯曼(Treisman)提出了衰减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感受器官会自动过滤外界输入的信息,人在注意过程中,只能同时注意有限的事件(很多情况下仅能注意一个事件),当外部的信息输入大脑后,首先会经过外圈过滤结构,被注意的信息(或已经被追随的)完全不会被这外圈过滤结构所过滤,但即使是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也并非完全被过滤掉,往往只会在强度上被外圈过滤结构衰减。注意衰减模型(图3)指出,那些对特定个体具备特殊含义的信息通常具有特别的激活阈限,与其他刺激类型相比通常要低许多,例如自己的名字、危险信号等,这样就造成这些特定的信息相比其他信息更易于在通过外圈过滤后仍被激活,从而有机会获得更深层的信息加工。

图3 特雷斯曼的注意衰减模型Fig.3 Treisman attenuation model about attention

2.2.2 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记忆把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这个过程也就是记忆过程。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个保持阶段(图4)。

图4 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Fig.4 The model about three-leve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ith memory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的研究证明,记忆的痕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但是消退的过程不是均衡的,初期消退较快而后逐渐减慢(表1),也即是所谓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5)。

表1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时间Tab.1 Ebbinghaus Forgetting rule

图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Fig.5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

在环境解说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注意,而且要研究记忆。让解说受众记忆解说资源的信息内容,而且是尽可能的长期记忆,这是对解说效果的检验。

2.2.3 思维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称之为思维,又称逻辑思维。

在逻辑思维中,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了基本的思维形式。它的基本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分析、对信息的综合、对信息进行比较、将信息进行抽象对信息进行概括和将信息具体化等六大步骤,这种思维的过程能够起到发现事物本质特征和不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的作用。

在进行环境教育时,游客往往是在没有主观学习知识的意愿情况下进入景区游览的,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进行环境教育,是思维阶段重点研究的内容。美国心理学家雷伯(Reber)于1965 年提出内隐学习概念,内隐学习是在并非主动寻找规则的情况下,人们自动地、无意识地获取并应用规则的过程。与其相对的是外显学习的过程[6]。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比(表2),是一种无意识加工的学习过程。在特定条件下,内隐学习的效果优于外显学习。环境教育相比于课堂教学,正是内隐学习的具体体现。

表2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特点比较Tab.2 The characteristics about implicit learning and explicit learning

2.3 环境解说与认知的关系

解说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受众感知到解说内容传递的信息,进行有效地过滤、循环、加工,最终形成认知(图6)。这一过程显然是符合一般认知规律的。人们需要通过注意、记忆和思维这三个基本认知环节,完成对事物进行初步的认知、理解以及思考。

图6 受众的感知与认知的关系Fig.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audiences

3 尖峰岭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概况及存在问题

3.1 尖峰岭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

尖峰岭保护区的环境解说系统主要分布在实验区鸣凤谷景区中。景区内古木参天,汇集了风倒木、通天树、空中花园、独木成林、茎花奇观、大藤本奇观、大板根奇观和绞杀奇观八大雨林奇观。景区内有一游览木栈道(图7),总长1.96km,游览全线时长约1.5h~2h。

图7 鸣凤谷景区木栈道Fig.7 Wooden footway in Mingfenggu scenic spot

鸣凤谷景区的解说媒介主要以解说标牌(图8)为主。入口处设有入口解说牌及游览须知,木栈道沿途设置了一些解说标牌,对原始雨林观赏路线的景点进行了描绘说明,尤其是对热带雨林的八大奇观,设置了汉英两种语言的解说标牌。入口处的解说标牌对整个景区及观赏线路做了简单的介绍,标牌上的导览图明确地指出了游览路线、各个景点的位置以及求助电话等信息,景区入口处的游览须知写明了游客注意事项;八大奇观景点标牌简单介绍了奇观的形成原因及过程。这些标牌为木质或金属材质,设置醒目,上有尖峰岭保护区的标识,体现了保护区的特色。

图8 解说标牌Fig.8 Interpretive sign

3.2 尖峰岭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

3.2.1 解说媒介单一

保护区鸣凤谷景区有解说出版物(图9),但由于印刷造价较高,因此数量较少,没有在景区游览路线上放置。景区的解说媒介只有解说标牌,形式单一,游客了解保护区信息的渠道减少,不能够吸引游客注意。实践中,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很少使用单一的解说媒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介组合的方式居多[7],综合使用解说媒介环境教育效果会更好。

图9 解说出版物Fig.9 Interpretive publication

3.2.2 解说标牌破损、字迹模糊

保护区鸣凤谷景区的八大奇观,都设有环境解说标牌。但由于风吹日晒、年久失修,部分标牌有损坏迹象,解说字迹模糊,难以识别,有保护区的标识,但标识不明显(图10),这些较难让游客产生兴趣。

图10 字迹模糊的解说标牌Fig.10 Illegible interpretive sign

3.2.3 缺少环境教育的解说设施

保护区鸣凤谷景区的解说标牌内容中简单介绍了景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内容虽然简洁明了,但解说内容不吸引人,仅是说明描述。景区内仅仅设置了单一形式的解说标牌,没有游客的互动体验环节,缺少了游客参与。

3.2.4 缺少人员解说媒介

保护区鸣凤谷景区的解说媒介全部为非人员解说媒介,即解说标牌、解说出版物,缺少人员解说媒介。人员解说媒介的普遍存在形式是导游解说,兼有咨询服务和解说演讲等。相比非人员解说媒介,人员解说媒介具有直观性、针对性的特点,导游可以根据游客的特点选用特定的解说词和解说路线,更能够有效地吸引游客。

4 尖峰岭保护区环境解说媒介设计方法

4.1 基于注意过程的解说媒介设计方法

环境解说目的是通过解说媒介使解说受众认识解说资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引起解说受众的注意。注意是认知的开端,对于解说系统来说,解说媒介,特别是非人员解说媒介需要被游客注意到才能够发挥作用。同时有研究表明,个体还必须对感觉信息保持8s 左右的持续性注意,信息才能得到有效加工。这就要求解说媒介的设计必须有效地引起游客的注意,解说内容必须能够至少维持游客持续注意8s 左右,才能让他们对解说内容进行理解和认知。

根据注意衰减器模型,由于不可能要求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持续将注意力放在寻找解说媒介上,需要在设计时,通过一些手段将解说媒介的激活阈限尽可能的降低,以方便游客在注意集中于其他事物上时有效的激活游客的注意,引导其注意力转移到解说媒介上来。具体来说,需要在设计中不断创新,从尖峰岭保护区主要保护动植物的造型剪影或保护区标识提炼出具有典型特点的符号[8],如尖峰岭的山体外形、保护区的核心保护物种等,并且在每个解说媒介上突出体现这个符号。同时将提炼的特殊符号有意识地大量设置在景区入口处的解说标牌、解说出版物、工作人员的服饰、徽记等上面,让游客反复看到这个造型。也许游客在开始游览时没有注意到这个符号,但这个符号已经形成了低阈限信息。在游客进入景区进行深度游览以后,随着造型的重复出现,这个低阈限信息被激活,能够使游客注意到这个符号并持续关注(图11)。

图11 环境解说媒介设计方法Fig.11 The design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media

同时,在设计解说媒介时,这些提炼出的特殊信息符号要尽可能地被凸显,例如,在设计解说标牌时,最好不要将符号印刷在标牌内,而是将符号突出标牌的外形之外。这样更能有效的凸显符号本身以引起游客的注意力转移。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也相较形状规则的物体更容易引起注意力转移(图12)。在其他解说媒介中,包括解说标牌、解说出版物、多媒体等也同样需要进行类似的处理。

图12 解说标牌设计结构示意图Fig.12 The illustration about structure of signage design

此外,为了保证游客在解说媒介上维持注意力至少8s,解说媒介使用的颜色应尽量采用饱和度较低的颜色,以防止过于鲜艳的颜色导致视觉疲惫。同时在解说内容的布置上需要合理排版,尽量使用短句,并且保证至少一幅图片,以避免大段的单纯的文字使游客产生畏惧心理,放弃对解说内容的注意。

4.2 基于记忆过程的解说媒介布局方法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设计解说系统时应注意在游客的遗忘临界点处重复设置解说媒介,用不同方式有效复述解说内容,以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比如,在初次记忆时设置整个景区的导览解说标牌,包含环境资源的重要信息;根据时间的推移,在遗忘临界点f1 处设置解说出版物的拿取平台,游客可以携带景区折页进行游览;在遗忘临界点f2 处设置景点或某个物种的详细解说标牌,介绍其特点;在遗忘临界点f3 处设置多媒体解说系统,以视频、音频等形式对之前的解说内容再次复述;在遗忘临界点f4 处设置自然体验馆,由自然体验师解说并带领游客进入互动环节,进一步增强游客记忆……根据游览线路及时间,有fn 处遗忘临界点,针对某一解说资源设置不同的解说媒介,最后达到牢记的效果(图13)。根据这种思路,我们可以描绘出遗忘临界点增强记忆效果曲线(图14),l1 为没有构建解说系统的遗忘曲线,记忆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l2 为构建不合理的解说系统的遗忘曲线,记忆并没有在遗忘临界点处增强,最后的牢记效果也不明显;l3 为构建合理的解说系统的遗忘曲线,记忆在遗忘临界点处增强,最终会牢记。

图13 环境解说媒介布局方法Fig.13 The layout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media

图14 遗忘临界点增强记忆效果曲线Fig.14 The curve for the effect about enhancing memories on forgotten critical point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到,人们在初次记忆后,记忆痕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20min 后的记忆量仅为原始记忆量的58.2%。因此,重点解说内容需要保证在游客开始游览20min 之内反复出现至少2次。若超过了20min,游客就会错过第一个遗忘临界点而出现遗忘现象[9](图15)。若在20min 内,设置解说媒介,复述解说内容,会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考虑到趣味性原则以及保护区的特性,需要通过不同的媒介来实现这种精细复述。

图15 解说媒介在遗忘临界点上复述的效果Fig.15 The effect of media 's retelling on forgotten critical point

由尖峰岭保护区鸣凤谷栈道的景点解说媒介布局现状可以看出,当前的解说系统并未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忘临界点来设置。在进入入口后20min 内,没有重复设置解说媒介复述信息,有的信息在栈道全程重复过多,而有的信息只在全程出现过1 次。这种布局不能够有效加深记忆。根据木栈道的长度及游览时间,可以对解说媒介进行重新布局(图16)。在进入景区20min 内,通过不同媒介将所有的景点进行保持性复述。而后根据景点分布,有效分配解说媒介,做到精细复述。进行布局的解说媒介主要有解说标牌、解说出版物、多媒体几个非人员解说媒介和一些人员解说媒介。人员解说媒介主要依靠解说演讲、活动引导解说和环境教育体验等活动实现。

图16 鸣凤谷栈道解说媒介布局Fig.16 The layout of interpretation media on Mingfenggu footway

4.3 基于思维过程的解说媒介构建方法

基于思维过程的环境解说构建,就是根据人类思维的特性来丰富解说内容,解说内容又是依靠解说媒介来具体体现的,因此,需要使媒介多元化[10]来展现丰富的解说内容。环境教育体验活动就是一个结合了人员解说媒介和非人员解说媒介的实践活动,是针对特定群体开展的具有环境教育目的的参与式互动活动。环境教育体验活动在鸣凤谷栈道上的视听屋、解说站、体验点等地点,依靠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5 种知觉,并通过多种解说媒介,以问答、互动、交流等形式,了解和认识自然,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最终达到对自然资源认知的目的(图17)。

图17 解说资源的认知过程Fig.17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explanation resources

保护区管理局可以在生态旅游区以活动引导解说、解说演讲、资讯服务、环境教育体验活动等形式进行环境教育。还可组织周边学校学生、社区居民及游客等,进行环境教育主题体验活动。保护区可以不同季节为主题组织环境教育的体验活动,突出主题性,增强互动性,扩大社会的影响力和参与度。根据感觉器官的特点以及鸣凤谷栈道的布局,设计出鸣凤谷景区的环境教育体验活动(表3)。

表3 鸣凤谷景区环境教育体验活动一览表Tab.3 The table ab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xperience activities in Mingfenggu scenic spot

这类环境教育体验活动,一方面通过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更容易吸引参与者以及其他游客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通过活动了解保护区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形成情景记忆的效应,让参与者更加深刻的记忆活动中传递的信息,最终形成思维,意识到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思考热带雨林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5 结论

通过尖峰岭保护区环境解说媒介的设计,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的解说系统将得到明显地改善和提升。通过对解说媒介的充分运用,将解说受众与解说资源很好地衔接,让解说受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解说资源,让解说资源更全面、真实的表达给解说受众。解说媒介将以更加方便、快捷、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丰富解说受众的旅游体验,让他们在游憩的同时,注意到资源的解说,持续关注并记忆,最终形成思维过程,形成有效地认知,理解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猜你喜欢

鸣凤标牌保护区
外源硒对油菜硒积累及土壤硒残留的影响
Ab initio study of dynamical properties of U–Nb alloy melt∗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暑假打工记
暑假打工记
向死而生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标牌如画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妙解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