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2021-10-31邵红能

北京纪事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吴孟超肝胆外科

邵红能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國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第二军医大学原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1922.8.31~2021.5.22),福建闽清人,著名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主要从事肝脏外科研究,其代表作品为《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他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等荣誉26项,其中,2005年,吴孟超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

自1963年首次提升肝叶雷区手术后,吴孟超一直坚持进行手术,直到2018年,96岁高龄的他告别手术台。站在人生辉煌的顶点上,吴孟超牵挂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形容吴孟超:“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如今,他留下一串数字:“他主刀16000多例手术,救治20000多名患者。”在医学界,这是一个几乎难以复制的奇迹。在璀璨的星河上,有颗编号17606号的小行星,就叫“吴孟超星”。

《人民日报》曾评价到,吴孟超从医70余年,使中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肝癌患者术后最长存活已达45年。如今全国肝胆外科的专家和医生中,八成以上都是他的学生。

神奇魔力,源于普通的一双手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的一个小山村,由于营养不良,3岁时才会走路。5岁时,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在那里割橡胶打工的父亲。在马来西亚,幼年吴孟超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边读书。割胶既培养了吴孟超吃苦耐劳的性格,又练就了他灵活的双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正在读初中的吴孟超,经常遭受外国人的欺负,所以心里特别希望咱们的国家强大。1940年,吴孟超回国参加抗日活动,由于去不成延安,只能留昆明求学,决心以“读书救国”。同年,入昆明郊区的同济大学附属中学求学。

1943年,吴孟超被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录取,成为“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的学生。他梦想未来像恩师那样成为一名外科医生。1946年初,医前期考试通过,到宜宾进入医后期学习。

1949年毕业考试中,吴孟超平时学得最认真的外科只考了65分,小儿科的成绩则是95分,按当时惯例,哪科成绩考得好,就到相应的科室去工作。然而,吴孟超还是抱定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做外科医生,而且还要做个最好的外科医生!”同年8月,上海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公开招聘医生,吴孟超以他的自信和真诚打动了主考官,从此走上医学报国之路。当上外科军医,有缘再拜师裘法祖教授,学裘师的医术与医道。

肝脏是人体的“营养库”和“化工厂”,解剖极其复杂。世界第一例肝脏手术发生在100多年前的德国。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肝脏外科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没有教科书,没有符合正常生理的肝脏解剖理论,也没有成功的肝癌切除手术先例。

1958年,裘法祖受聘为长海医院兼职教授,吴孟超再次成为他的学生。吴孟超并不满足于做个普通的“开刀匠”,对发展方向却还是有些茫然。裘法祖对他说:“世界医学发展很快,但肝脏外科目前很薄弱,我国在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偏偏我国又是肝脏疾病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吴孟超茅塞顿开,打定主意在肝脏外科领域作出一番成绩。1958年,吴孟超翻译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肝脏外科方面的专著《肝脏外科入门》,同年组成了以吴孟超为首的旨在攻克肝脏外科为目标的“三人研究小组”。1959年底,共制作肝脏标本108个、肝脏固定标本60个。通过制作标本,吴孟超对肝脏内部构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这为他日后施行肝脏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4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鉴于吴孟超的一系列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创新与成就,拍摄了《向肝脏外科进军》的彩色纪录片。吴孟超身高只有1.62米,这个当年曾被学校认为不适合当外科医生的小个子大学生,后来成为我国肝脏外科医学的奠基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肝脏外科医学领域的著名医学家。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作为代表参加会议的吴孟超,欣喜地迎接着科学的春天。第二军医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肝胆外科,吴孟超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他先后培养出的26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成为了我国肝胆外科的骨干。1979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吴孟超的发言,让世界肝胆外科界第一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今天,我国的肝病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位居世界领先,中国人当之无愧地攀上了肝胆外科的峰巅!

20世纪90年代,在吴孟超的建议下,肝胆外科扩充为肝胆外科医院。又过了几年,这所医院进一步发展为独立的专科医院和研究所。这个世界一流、国内最大的“院所合一”肝胆基地,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他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实验室。就是从那间逢下雨就变成一片汪洋的小平房里,走出了王红阳、郭亚军、从文铭、沈锋、钱其军等基础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病人的情况,永远放在第一位

20世纪50年代末,肝脏的内部结构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谜。1959年,在一间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吴孟超和同事们经过4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灌注出中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

1986年的一次手术中,病人巨大的血管瘤突然破裂,出血不止。助手们想用丝线结扎,但就算用最粗的线,也扎不住瘤子如冻豆腐一般薄脆的壁。这是此前从未遇到过的险情,病人命悬一线。吴孟超一把取过盐水纱锭,剪下一缕宽布条,扎住了破裂的血管。在助手严以群的记忆里,这样止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大师才有这般果敢!

吴孟超院士年轻时的工作照

即使是最富想象力的作家,也难以描绘出肝脏结构的复杂程度。作为内脏中最大的器官,肝脏强大而又脆弱。主干和主要连接是不能碰的,哪一处捅坏了,病人都可能活不了;肝静脉壁更是比纸还薄,钳子一触就破。肝外科医生们的手术刀,就是在这纵横交错、险象环生的血管间游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斩关夺隘!

1979年9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吴孟超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员出席,以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期间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总手术成功率91.2%的经历,震惊了国际医学界。会上,吴孟超被增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作为国际医学界对中国的肝脏外科学的肯定。吴孟超一双手曾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至1986年底已进行肝叶切除术1019例,成功率97%,切除总数和成功率均居国际领先地位。

吴孟超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他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吴孟超是当之无愧的医学泰斗,他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忠诚书写了一代医学大家爱党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

肝胆相照,是最可爱的人

翻开吴孟超的履历,他在无数个本可以拒绝的病例中创造出了一连串的“之最”。无论是在几十年前还是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这些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都是难以复制的奇迹。“做手术不是做病理解剖,而是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许多外科手术教程都是这样开头的。“治疗病人,犹如将他们一个一个渡过河。”老师裘法祖的这句话,更是让吴孟超记了一辈子。

全球每年新增和死亡肝癌病例的50%以上都发生在中国,我国已是世界上肝脏恶性肿瘤发生率和手术切除率最高的国家。虽然患者送来的锦旗多得放不下,但吴孟超高兴不起来。“我哪怕是化成千手观音,一天也只能做一台手术。手术也好,化疗也好,放疗也好,都不能解决问题,根本性的治疗方案要靠基础科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吴孟超带领学生研制成功可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肝癌细胞的新型疫苗,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近年来,吴孟超带领学生接连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肝癌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大大提升。

96岁高龄的吴孟超院士为患者手术

在几十年的探索中,吴孟超积累了一整套进行肝脏外科手术的方法,被誉为“吴氏刀法”。这不仅是一种刀法,也意味着一种站法、手法、指法、剪法、钳法、针法。这套“刀法”在手术时绝少多余的动作,层次清楚,直奔主题,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面出血,使病人恢复快、存活率高。

2019年,吴孟超从院士岗位上正式退休。吴孟超始终把全部精力奉献给肝胆事业,把“勇闯禁区,勇于创新,永远争先,永不满足”作为毕生的信念。

吴孟超的醫学人文精神首先表现为他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敬畏生命的理念,使吴孟超在从医实践中从不拒接患者,不计个人安危,不怕“砸牌子”。吴孟超说:“作为一名好医生,不仅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同情心。你有了爱心,有了责任心,有了同情心,才能做得好,才能为患者解除痛苦。这样医患之间才能互相支持,更顺利地把病治好,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事。”吴孟超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令人钦佩、感人肺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始终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创造了中国和国际肝脏外科界的多个第一。他不仅是肝胆方面的名医,而且与人民肝胆相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猜你喜欢

吴孟超肝胆外科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吴孟超越院士简介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吴孟超院士简介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