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做弱者的人”魏东明
2021-10-31王金昌
王金昌
整理《魏东明自传》,主要是受韦君宜先生的启发。
前些日子读到韦君宜先生二十多年前的文章《忆魏东明》(被收入2005年出版的《北京文学》55年典藏“散文随笔卷”)。韦先生与魏东明曾经是清华大学的同窗,又同是“一二·九”运动的活跃分子。韦先生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最近我受命参加‘一二·九运动史编写工作,翻阅材料,在许多材料中都碰见魏东明的名字。”这篇文章写得也很忧伤:“他这个人身后连提都没人提起,就此湮灭了。这是我所不忍心也不安心的。”又很惋惜和感慨,“我们这一代这一群中当年公认为拔尖的才子,我们曾都认为会有很大成就的,结果仅以他的文字作为‘资料而传,如此归于澌灭。反而是别的资质远不如他的人今天成了名,实在可惜,我几乎要罵天道无知……”
魏东明(1915~1982),祖籍绍兴,“一二·九”运动精英,曾任湖南大学副校长、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等职,一生颇不平凡。在特殊历史时期,他曾在两万人的大会上被连续辱没七小时。但是,他胸襟洒脱,视灾祸如云淡风轻。他曾经对人说:“我抱的宗旨是两句话:一句是‘放开肚皮受气,一句是‘顶天立地做人。”
在整理《魏东明自传》时,我发现当年众多的中青年精英,如政界姚依林、黄华、谷牧、李昌、蒋南翔和文艺界的吴伯箫、杨述等,与魏东明都有密切交往或接触,在这些文字中也多次出现有韦君宜、杨述夫妇的名字。韦君宜写《忆魏东明》应该是为魏东明立传,但她说自己“并不是适当的执笔人”。不过,从魏东明留下的材料看,她应该是位“适当的执笔人”。因为他们都是同时代精英,又曾是同窗好友。与韦先生相比,我等后辈才不该是“适当的执笔人”。韦先生已经去了,无法再写魏东明,只有后辈们努力寻找和挖掘了。我面对自己收藏的魏东明一页页写在稿纸上的自传体回忆和大量的检讨文字,于是就有了给这位“一二·九”精英、“一二·九”时代青年知识分子代表立个小传的想法了。
我虽然将这些材料作了一番剪裁,但是,在行文用语上几乎未加修饰,想将魏先生20世纪60年代写下的这些东西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一是为历史和研究者提供这位英才最真实直接的“剪影”,二是也为九泉之下的韦君宜先生的“不安心”稍作平复。
魏东明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些自传材料,主要有:(一)入党前“我”在天津和北平的活动与交游;(二)1938年入党等经过;(三)关于“泡沫”社及其被查封的经过;(四)关于首都平津学生救亡团情况的回忆和分析;(五)关于“泡沫”社、“浪花”社和首都平津学生救亡团情况的材料;(六)回忆1939年和1940年上半年去重庆的活动;(七)“我”和蒋南翔的关系;(八)当前的文艺工作;(九)“我”的自传。
档案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