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三”法

2021-10-31亚方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29期
关键词:河伯有恒有志

亚方

读书“三到”。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讲道:“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他还特别强调,“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读书“三要”。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读书“三喻”。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中把人的一生读书作了三个生动形象的比喻: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同时,他还认为:“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读书“三悟”。《幽梦影》又云:“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今悟:善读书者,无事不为书:古今亦书也,天地亦书也,世间亦书也。善读书者,无书不是书:经史亦书也,诗词亦书也,民谚亦书也。读山水书,以悟意境;读世间书,以悟心境;读书中书,以悟尽境。

读书“三有”。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在致诸弟书中写道:“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选自《南阳日报》2018年7月27日)

猜你喜欢

河伯有恒有志
一个家庭若有这种家风,人才辈出
暗示
《学有恒艺无涯》
无题(3)
第三个惊喜
张明
重庆最美戒毒志愿者:用一万种力量逆光飞翔
人神传说之河伯
相差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