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吟“护水谣” 齐走“绿色路”

2021-10-31陈泽劲丁娇艳

源流 2021年9期
关键词:黔西巡河长制

陈泽劲 丁娇艳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调研时对六冲河段生态环境治理给予了高度肯定,鼓励当地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孟夏时节,地处乌江上游百里画廊的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游人如织。流经化屋村的乌江干流六冲河碧波荡漾,在巍巍青山的相伴下,相融一体,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卷。

化屋村凭借这好山好水,做强乡村旅游,让群众尽享生态红利,过上幸福的生活。从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山村转变成富裕美丽的热门景点,这可喜的变化,得益于化屋村大力保护“经营”好青山绿水,做好生态“文章”,构建如诗如画的靓丽景致。

化屋村的转变,是黔西市抓实生态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一个生动典型。

黔西市狠抓生态文明建设,举全市之力推行河湖长制,保护好辖域内每条河流,筑牢生态屏障,共享碧水蓝天。2021年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在督查激励项“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地方”中,黔西市获得1000万元奖励,是毕节市唯一获得奖励的县(市、区)。

织牢网底:

推行河湖长制管好水源

5月29日,周六,一个晴好的日子,记者走进化屋村,只见文化广场周边停满来自全国各地的轿车,一拨拨省内外游客纷纷在观景台“打卡”。一艘艘船只在六沖河河面划过,频频为这一江春水平添生机与活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更是生活之本。为织牢织密水生态保护网,黔西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县、乡、村三级河湖长管理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黔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湖长,黔西市人大、市政协主要领导以及市委常委和市政府副市长分别担任黔西市县级河湖长。目前,黔西市共设立县级河湖长15名、乡级河湖长58名、河流流经村“两委”村级河湖长171名,各级河长履职担当、主动作为,全力管护河流。

为此,黔西市建立推行河湖长令+制度建设、调度平台、联动执法、主题党日活动等机制,出台河湖长制工作细化方案,定期发放河湖长制工作提示单,解决河湖长“干什么”“何时干”“谁来干”“怎么干”“干不好怎么办”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该市探索实施“一河一警长”和“河湖长+检察长”机制,每年开展河湖联合执法2次以上,查处一批破坏河湖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逐步实现了县域“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良好生态目标。

黔西市每年召开2次总河湖长会议,对河湖长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全市成立了1个副科级水务综合执法大队、1个河湖长制工作站和8个片区水务站,建立‘河湖长+河湖长站+片区水务站+部门(乡镇)+巡(护)河员的河湖长制运行机制,为河湖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水环境治理制定了河湖长任务清单,强化河湖长履职担当。”黔西市河湖长制工作站负责人梅昌远介绍。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黔西市通过开设“水务微信公众号”、河长助手“APP”智能化平台,开展“智慧河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让绿水青山成为“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该市县级河湖长每季度开展1次巡河,乡级河湖长每月开展1次巡河,村级河湖长每周开展1次巡河。“对县级河湖长巡河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县级河湖长‘下单、县级责任单位‘接单、乡(镇、街道)或者部门‘办单,人大、政协、督查考核部门‘督单的‘四单联办模式,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黔西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六冲河县级河长张树洁说,黔西市织密水环境保护网,全面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会同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活动的审批、监管,推动河湖长制工作真正从“有名”到“有实”“有能”,推进水岸同治,持续维护河湖健康,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创新机制:

全民共举护好生态美景

在化屋村村民杨清鑫的记忆里,少年时代,家门前的六冲河就成为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以前,靠在河里打鱼捕虾,他家一年也能挣到几万元。

去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施“禁渔令”。曾经的渔民回到岸上,有的做餐饮,有的开民宿,有的则选择继续留在江面,从打鱼转向护水。

杨清鑫和妻子转眼成了家门口的巡河护河员(监督员),负责六冲河十五六公里河段的巡河工作,每天开着小船在河里打捞垃圾,提醒游客和经营游船的船主不要乱丢乱扔杂物、维护河道卫生。

“以前打鱼既不安全又很辛苦,每年到了鱼的繁殖期不能打鱼,就要出去打临工。”39岁的杨清鑫从18岁就开始在江边打鱼,自乌江全面禁捕政策下发后,他就停止了打鱼为生的生活,主动申请做护河员,因自己忙不过来又推荐妻子一起做护河员,二人相互协作,一人开船,一人打捞垃圾,十分默契。“做护河员我和妻子每人每月有3000元收入,比打鱼好多了。”杨清鑫高兴地说道。

现在环境好了,化屋村游客量陡增,这给杨清鑫增加了工作量。他们夫妻俩每天至少要巡河3次,水面涨上来,巡河次数更多。“莫说游客要来玩,即使游客不来,我们自己也要把河道打理干净,保护好我们家乡的青山绿水,住在这里才舒舒服服的。”杨清鑫告诉记者。

黔西市在维护水环境、保护生态美景中注重增强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全民行动,共同治水护水。

黔西市积极开展河湖长制“七进七强”(进党校,强素质;进机关,强履职;进乡村,强监管;进社区,强示范;进学校,强引领;进企业,强服务;进目标,强激励)工作,推动全民护河。该市统筹河湖长、林长、路长和护河员、护林员、道路保洁员“三长三员”力量,推进水岸同治。与市公安局建立“一河一警长”工作机制,29名公安干警担任河湖警长。大力推进“开门治水”行动,建立河湖长联席会议制度,同自然资源、住建、环保、农牧等部门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和活动进行严格审批、监管。

目前,该市已聘请405名管水员、259名协管员为“民间河湖长”,聘请一批“企业家名誉河湖长”,建设“共青团+青年环保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青年突击队”的“河小青”队伍体系,发挥妇联组织优势聘请一批河湖联络管理“水妈妈”志愿者,鼓励群众积极举报涉河湖违法行为,构建“法律规制+政策引导+文化塑造”的全民护河新格局。

该市各级党组织还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贵州生态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守护绿水青山、建设健康河流”主题党日巡河,推动形成“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

做活文章:

依水做大“生态蛋糕”

每周,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六冲河化屋村河段河长张玉芝都要带着护河员沿着河岸巡河,清理沿岸垃圾。

从浪浊流污到水清岸綠,六冲河这一江清水的嬗变是黔西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下大力气整治流域河湖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六冲河给化屋村村民带来美好生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好她。”张玉芝说,化屋村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守好母亲河,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一个山美、水清的宜居化屋。

一江清水横亘在悬崖绝壁下,勾勒出化屋苗寨的天然美景。壮美的山崖下,六冲河灵动的碧波吸引着八方游客。

在化屋码头,村民尤荣文像往常一样,开着游船在码头和鸭池河大桥之间来回接送游客。

看到家乡发展的好势头,外出打工多年的化屋村苗族青年尤荣文、尤荣学、尤荣利三兄弟用积蓄购买了2艘游船,回乡成立画廊航务有限公司。

在家门口谋发展,尤家三兄弟吃上“旅游饭”,离不开六冲河一江清水的惠泽。

人们敬畏和保护大自然,大自然也馈赠人们。现在的化屋村,依靠着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做活乡村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文章”,乡村振兴事业红红火火。

河水清澈,化屋村俏颜展露,村民吃上了“生态饭”。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化屋村接待游客4.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500余万元。

凭借着奇山秀水,化屋村发展乡村旅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山靠水,化屋村奏响“天蓝、地洁、水清”的生态保护曲,端稳“旅游饭碗”,做大“生态蛋糕”,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快人一步、一路高歌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村里开起了民宿、农家乐30余家,烙锅、烧烤等摊位30多个,有游船40多艘。2020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近1700万元。

“我们齐心协力保护好化屋村的美丽山水,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优势显现,发展动力迸发,现在全村的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及旅游业蓬勃发展,苗绣、黄粑等特色产品走俏市场,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450元增加到目前的1.15万元。”黔西市新仁乡副乡长王进化说,下一步,将牢记嘱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生态建设步伐,让生态环境更好,带领群众共谋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结合特色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环境,黔西正努力做大“生态蛋糕”,走发展新路,好山好水等你来。

按照总书记的指引,黔西市正高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大旗,做大水文章、优化水环境,筑牢发展的生态屏障,努力做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先行者、排头兵。

猜你喜欢

黔西巡河长制
开学第一课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节水专栏约稿(征稿)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征稿)函
河长智能巡河APP 系统设计与应用
推行湾长制的重点问题与优化进路
再走黔西的心海波澜
河湖长制
黔西彝文文献中的孝道故事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庄玉庭先负孙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