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座大桥见证一座小城的蝶变

2021-10-31江连辉李育泉

源流 2021年9期
关键词:五华五华县汕头

江连辉 李育泉

去冬今春以来,纵横革命老区五华县城的琴江河河水枯缺,河床裸露,连接五华县城南北的河口大桥桥下残存桥墩随之浮出水面。这些残存桥墩,历经数十年河水的冲刷,仍静静地矗立河水之中,娓娓地向世人诉说大桥曾经的沧桑往事。

河口大桥,横跨五华河,由民国五华县政府投资承建,于1935年建成通车。桥长125.5米,桥面宽5.5米,是民国时期五华县兴建的第二座钢筋混凝土平板大桥。旧时国人称水泥为红毛泥,故河口大桥又称“红毛桥”。此桥名在民间一直沿用至今。河口大桥的建成,使位于北岸的大坝圩和南岸的水寨圩从水路往来变成陆路往来,大大方便了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汕头成为华南地区最后一个对外联系的口岸,大批海外抗日物资均由汕头港转运中国内地。为切断中国的补给通路,实现封锁华南沿海的计划,日军加强对粤东地区的轰炸侵略。1939年4月,日本派出飞机2架轰炸水寨、夏阜,死2人,后又派7架飞机轰炸华城东山坳,死3人伤12人。同年6月21日凌晨,侵华日军出动飞机数十架次,对汕头进行大规模轰炸,后海陆部队从海上大举进攻汕头,致汕头沦陷。为阻止日寇向粤东腹地入侵,按照民国广东省政府的指令,民国五华县政府奉命炸毁河口大桥的一卡桥面,致使通行仅四年的河口大桥断行瘫痪,民众无不扼腕叹息,痛彻心扉。沿河两岸群众来往,只能又靠船只摆渡通行。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2月,五华县筑路会将河口大桥被炸毁的那卡桥面搭建成木桥通车,使河两岸大坝、水寨的群众来往得于方便通行。1954年4月,五华县治由华城迁至水寨,河口大桥也经几次整修加固,成为横跨五华河,南接县政府所在地,北连大坝的重要桥梁。1985年,由省公路局投资,将炸毁的桥面改为钢筋混凝土。1997年8月2日,五华全县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河口大桥洪水过顶漫浸,桥体受到冲击。至1999年,使用60多年的河口大桥,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桥。五华县委、县政府作出新建河口大桥的决定。

2000年5月,新河口大桥拆除老桥原址重建。大桥设计新颖,采用预应力拉杆的钢筋水泥结构三孔吊拱式大桥。桥体全长141.14米、宽15.3米。大桥于2001年11月建成通车,确保了五华县城交通顺畅,商贸如轮,也为五华城市增添了一道绚丽的风景。

历经八十几载风雨,几经修建的河口大桥,它贯通五华南北,在五华的桥梁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承载着五华人民太多的记忆。现在的五华县城,先后在琴江河、五华河上建有水寨大桥、五华大桥、琴江大桥、华兴大桥、大存纪念桥、长乐大桥等桥梁,在“两河四岸”架起了河上高架走廊,大大方便了小城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

黨的十八大以来,五华县委、县政府以琴江、五华河“两江四岸”建设为抓手,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着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采取堤路结合模式,先后完成下坝堤、罗湖堤、澄湖堤、员瑾堤、莲洞堤、大湖堤、河东北堤、水中堤、上坝堤、玉茶堤、增塘堤等河堤升级改造,累计里程超过30公里。同时充分利用河滩地,分别建成长乐公园、老河道公园、滨江公园、下坝湿地公园等10多个;完成华兴路、富强路、公园路等15个市政道路项目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和新建6个农贸市场,;建设15个垃圾中转站,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2.32%,路灯亮灯率达100%;流经县城琴江、五华河的水质达标率为100%。从2014年至今,还先后成功创建“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一张张城市名片接踵而来,充满拼劲的老区人民以“硬打硬”务实进取精神改变了城市面貌,用汗水绘就了一幅“宜居五华”的美丽山水画卷。

一座横跨五华河的河口大桥,足于见证一个时代的伟大变迁。荣辱与梦想,旧貌与新颜,如同一面镜子,既辉映着老区建设成就的光辉成就,也折射出五华老区人民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同行共进的沧桑巨变。

猜你喜欢

五华五华县汕头
汕头行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引航
——五华县特殊教育学校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
五华狮雄山遗址的考古收获及其性质——与《五华狮雄山》考古报告作者的商榷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忆孔明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诗画汕头
五华红木文化产业园开业
五华县开展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暨安全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