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贵军:高校书法美育散记
2021-10-31
现代艺术 2021年9期
艺术学硕士,设计学在读博士。四川民族学院书法研究所所长、书法学专业负责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评协会员,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省书协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理论与创作、艺术与设计史论。
教学感言
《礼记·中庸》中谈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当是高校学子传承创新科学文化知识,弘扬践行学问思辨、身体力行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方法和有效路径。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熊秉明语),在几千年的历史语境中既可经世济用,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结和人格观照。在高校开展书法艺术人文通识教育,以书法艺术为美育手段,通过书法中的点画、线条、空间、墨色等诸多矛盾对立统一关系,构建起书法艺术的视觉审美形态,从而引导学生体悟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追求、历史文脉和民族智慧。通过书法美育,高校學子在系统学习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知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审美追求和人文精神,从书法理论到技法实践,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人。
关于书法美育的文脉传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所习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便有书写、书法、作文之意。作为书写内容的汉字,其最重要的表现特征便是象形。正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汉字是以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象生发而来,是中国人特有思维的智慧表达,而书法则是对汉字的艺术化和哲学化。中国书法审美文化的主线是以中和为美,在书法的技法和形式之中蕴涵着高度的和谐状态,而中国书法所营造出的这种和而不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激不厉、自然而然的精神意向,既是书法艺术之追求,亦是当代大学生乃至无数中国人的人生境界之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