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迹象论分析保罗·克利绘画表现特征

2021-10-31蔡淳李根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克利保罗

蔡淳 李根

摘 要:从史前洞穴画到古典时期绘画再到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绘画中的迹象大部分是以写实为目的进而表达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艺术的解放,艺术的形式规则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迹”与“象”,再后来“象”的形态发生瓦解,“迹”与“象”混同,抽象主义便是如此。保罗·克利的画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很多的艺术家,对当代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具体事例对保罗·克利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分析其作品中的迹象符号,就画中的“X”进行深入解读,并且结合自身创作与学习谈对保罗·克利画作的理解。

关键词:迹象论;保罗·克利;抽象艺术;青骑士

一、保罗·克利绘画的主要特征

保罗·克利(1879—1940年)是一个浪漫又神秘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人生灿烂,传世作品竟达到9000多幅,很多画作成为抽象的主流,被人们模仿学习。他从自然中汲取营养,并消化同时期的绘画艺术养分,甚至对同时期的音乐和诗歌都有着一定的研究,从而创造出由符号构成的艺术语言。提到保罗·克利,大家一定会想到夸张的绘画语言、强烈的色彩表现力。保罗·克利的作品画面具有独特的深色背景、占据观众视野的倾斜直线和类似于儿童画的夸张造型。但是相对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保罗·克利的作品含蓄了许多,保留了明显的自然主义特征,同时以掩盖、交错、糅合的方式引发观众多方位地思考画面的深意。如果说达利的作品是奇思妙想的娱乐,那么保罗·克利的作品更像是儿童对这个世界最直接的表达。

二、保罗·克利作品中的迹象符号

根据钟孺乾教授在《绘画迹象论》阐述的观点,艺术的本质就是模仿、游戏、情感、巫术以及劳动构成,即:画=迹+象+X。其中的X就是观念、境界、情感、美以及一切你想或别人以为你想表达的情感。“迹象意识”是说对一种事物或者画的想法和认知,作品之中的迹象是指各种视觉元素的形体和状态,当“迹”与“象”展开分别发生作用时,某些作品之中的“迹”如何,就是指的特定“象”的质地,包括艺术作画中常常提起的造型、结构、轮廓等,绘画材料等也包含在里面。

(一)“象”的交错

保罗·克利的作品基本由两大类构成:自然主义和抽象主义。一方面保罗·克利的画作绝不是写实主义的客观存在表达,另一方面又不完全地脱离现实客观存在的结构。他常常用高度概括的线条进行画面的阐释。其代表作《鱼的魔术》利用看起来普通的物象组成有趣的场景,鱼、钟表、花朵、小人都呈道具式摆放,各种“象”交错呈现,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既怪诞又神秘的氛围。画面中还分布着几根倾斜的仿佛在发光的长直线,这是留给观者的线索,使观者产生好奇的心理。物象被这样摆放在这个黑色的背景的理由是什么呢?这就是保罗·克利画面的特点。“象”的交错充斥着整个画面中,这个特殊处理的手法有一种强烈的故事性表现力。保罗·克利的作品从来不会给观众提供故事的发展情节,怪诞有趣的画面所反映的情绪只有观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去体会,这种“象”的运用十分吸引观者的眼球,引起艺术界和非艺术界的广泛讨论,使观者一边思考一边欣赏画。

(二)自然美学的“迹象”

保罗·克利的画中充斥着大量的自然元素符号。从突尼斯旅行过后,保罗·克利成熟期的画作多数是由几何图形来概括自然形体完成的。保罗·克利向人们传达了这样的思想:自然是打开艺术正确方向大门的金钥匙。正如他讲的:“在自然中发源,在自然中创造源。”艺术来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艺术是人化了的自然。同样,大自然通过艺术作品实现了它的美,它又通过人的意志来完成。在自然中寻找到金钥匙:用隐藏在自然之中的法则来作画。

保罗·克利的“象”大多数都来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各种动物元素、植物元素、人物、房屋等,组合起来怪诞有趣又和谐统一。这些象是虚幻的存在,只存在于保罗·克利的“概念”中,保罗·克利用自然的哲学来丰富自己的画作,自然而又抽象的“迹”与“象”常常充斥着整个画面。热爱抽象表现的保罗·克利活在自己的“迹象”世界里,同时他不断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迹象”符号。

(三)怪诞有趣的“X”

保罗·克利的画作令人深思,总是会产生出一种具有什么意味的“X”,就如同很多儿童的梦境一般鲜艳、怪诞、有趣,仿佛是在不清醒的状态里自由想象、自由作画。保罗·克利的绘画多数是以抽象为基础,但他的抽象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保罗·克利成熟期的绘画风格变化不大,受到当时的艺术团体“青骑士”与马蒂斯、毕加索等人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他们的绘画技法,而他更专注于创作充满特殊构想的“象”。他的画作常常给观者一种仿佛谜语一般的使人迷惑于“X”的立意,同时他运用作品中的扭曲和变形、戏剧化的造型吸引观者的眼球,发人深思。他曾在日记中提到:“我的素描属于雄性要素……开始时雄性要素赋予生气,然后卵细胞进行肉体上的成长。”

三、运用迹象论观点探析保罗·克利

代表性作品的特色

保罗·克利一生不停地探索自然界的形状和绚丽的色彩,其作品不是对这个自然世界的描摹复制,他对这个世界始终有自己的理解。

在保罗·克利的作品《猫与鸟》中,有两个非常容易识别的“象”:一个是撑满整个画面构图的猫咪脸,另一个则是猫咪额头上的小鸟。造型胆大有趣,也添加了一些有趣的“象”。小猫的鼻尖是一个纯度很高的粉色心形,同样巧合的是小鸟也用的是同一颜色。如此,画面就形成了新的形式,把零散的对象用颜色的形式联系起来,最后被一个“猫脸”所囊括,形成一幅生动有趣而又完整的画面。《猫与鸟》中占据着整个画面主导地位的猫的脸,有着大大的圆形眼睛和小小的粉色鼻子,目不转睛地看着额头上的这个小鸟。小鸟巧妙地被安排在猫脸的上方位置,似乎表达的是其是幻象、食欲、渴求的对象,而这时读者又能感受到一种情绪,一种喜爱追求,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选择。

为了纪念逝去的好友马克,保罗·克利在1922年创作了作品《鱼的循环》。有人认为,这幅画中的形象和符号,都有象征和暗示的意义。“画中的十字架代表上帝,水草和花象征马克,几何花纹是马尔克,而蓝色盘中的鱼,代表着克利在拿不勒斯,代表死亡的黑色背景,显出深沉的思念之情。”从思想表达中来看,该作品体现了仇恨不能占据人生的主旋律,要从仇恨中找到对未来生活的乐趣,人就是一种普通的生物,也有生老病死的循环。从绘画语言上来看,保罗·克利喜爱运用的几何形式与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的运用给人怪诞有趣的情绪展现,他表达着心里犹如信仰一般的绘画语言,分解解构了物体的表现形态并转化为符号,这似乎是一种含蓄的表达,好似中国绘画的特点,追求的是一种意的表达。在保罗·克利的画中,线条是流动的、富有诗意的。笔者看到保罗·克利的线条,正如保罗·克利在慕尼黑看到印象主义画家原作,“深深地为其激荡的线条而震撼”。

四、结合保罗·克利的绘画“迹”与“象”

的特点进行油画创作

结合自身学习实践以及对保罗·克利的绘画风格的模仿,笔者创作出《旋转的云》(图1)。这里笔者运用的是丙烯颜料,大部分是橙色和少量蓝色、红色,因为可以充分利用丙烯颜料速干以及不容易和油画颜料相融合的特点,运用黑色油壶颜料加入稀释剂调色,用大号的笔进行以下步骤的铺垫,使之不会完全变得黑死僵化,让底色透出来,最后运用刮刀进行作画,加入了相对抽象的绘画元素,但是不会完全离开自然形态。画面中有鱼、人、红色的月亮、十字架、云朵、加减乘除符号等元素,表达一种人离不开自然、人置身于自然里面的场景。加减乘除符号代表的是对人运用理性的思维对自然宇宙进行探索,虽然如今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经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面对宇宙的奥秘、自然的万象,我们人类还是太渺小、太无知。人置身于自然之中無法脱离,因此,应该以理性的思维继续探索宇宙的广阔和时空的奥秘。

五、结语

通过迹象论分析,我们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对保罗·克利的作品进行解读,这是一种更为专业的思路,便于我们对大量画作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保罗·克利的画作把现实的“象”变形、扭曲、抽象画的处理,强调“迹”与“象”的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他的画作创造出令人深思的图形“X”,让我们可以理性地谈论艺术的效果。保罗·克利绘画艺术的美学特征建立在反对自然客体的审美价值之上,他主张通过艺术的自律和去对象化的独立艺术形式确立新的审美尺度。就像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所阐述的:“绘画的功能也不是逼真地去画某一事物,而是创造一个本身具有价值的图画对象。”

参考文献:

[1]钟孺乾.绘画迹象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克利.克利的日记[M].雨云,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陈忠强.克利谈艺录及克利诗歌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4.

[4]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克利保罗
用嘴“打”字的保罗
油和醋一瓶装
油和醋一瓶装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保罗老师病了
感恩那份心
三张便利贴
参考译文
丛林狼孩子毛克利
寻觅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