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龙低品位堆场矿铜浮选试验配矿比例研究
2021-10-31罗梦涛黄渝芝宋兴花张文禄朴浩东吕钰叶
罗梦涛,何 东,黄渝芝,宋兴花,张文禄,朴浩东,吕钰叶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文山 663701)
铜街品位矿堆场矿石堆存时间长、供矿点多、含铜品位略低、生产上反应出铜精选作业泡沫现象较黑(含“黑色矿物”)且矿石难选跑尾高等因素,对其开展选铜指标验证试验,同时为稳定后续选铜指标,探索铜街低品位矿石与平台矿搭配的适宜或控制比例条件,为后期的供配矿提供参考依据[1]。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样品
铜街低品位堆场矿样含Cu品位0.38%,考虑单体解离度对尾矿品位的影响,样品磨矿粒度-200目粒级含量为73.65%;原矿堆场平台矿样含Cu品位0.82%,样品磨矿粒度按正常水平控制,-200目粒级含量为65%;样品粒级及金属分布情况详见表1。
表1 试验样品粒度及金属分布情况表
1.2 试验流程条件
本次试验固定采用一粗、二扫、粗精矿再磨后二次精选的流程结构,除粗选OL-ⅡA捕收剂用量及种类变化外,其他作业的药剂条件均不变,试验流程及药剂条件详见图1。
图1 试验流程及药剂条件
2 试验及结果分析
2.1 两个矿样品选铜指标
分别对铜街低品位堆场矿和进料堆场平台矿单独进行试验,验证2个矿样所能达到的选铜指标,试验结果详见表2。
表2 铜街低品位堆场矿样与平台矿样选铜试验指标结果
从表2试验结果比较:低品位堆场矿铜粗精矿含Cu品位3.53%(富集比9.3倍),作业回收率77.28%,尾矿品位0.078%;进料堆场平台矿铜粗精矿含Cu品位9.82%(富集比12.0倍),作业回收率89.95%,尾矿品位0.056%;不考虑原矿品位悬殊导致作业回收率差异较大的因素,从尾矿品位对比看,铜街低品位堆场矿跑尾较高,可选性较平台矿差,间接反映处理低品位堆场矿相对难选,影响铜精矿回收率的稳定,也表现出铜精矿品位难以提升到22%以上,也是车间集中处理该部分矿石期间铜精矿品位偏低(19%~22%)的主要影响因素[2,3]。
2.2 两个矿样配矿比例探索试验
在低品位堆场矿样与进料堆场矿样单独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后续通过供配矿条件来促进选铜指标稳定提供参考依据,开展2个矿样比例搭配的指标探索试验,选用老批次药剂并固定粗选OL-IIA捕收剂用量50g/t(其他药剂条件相同,试验流程条件同图1)进行低品位堆场矿占比10%~40%的比例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简要对比详见表3。
表3 铜街低品位堆场矿样与平台矿样不同配比指标对比结果
矿样配比试验结果反映出:随着低品位堆场的配矿比例由10%增加到40%,给矿含Cu品位逐步下降,铜粗精矿回收率逐渐降低(不具有绝对的可比性,给矿品位差异),从尾矿品位并结合试验现象可反映出,随着低品位堆场矿比例升高,虽然给矿品位逐步下降,但尾矿品位逐渐升高的趋势,从后续供配矿比例控制考虑,低品位堆场矿占比控制在20%以内为宜,超过该比例将明显影响铜精矿回收率及精矿品位。
3 总结
铜街低品位堆场矿由于供矿点多、品位低且含“黑色矿物”,影响铜精矿品位及回收率,相对平台矿难选。为保证铜精矿指标相对稳定,后续供配矿时建议低品位堆场矿与平台矿搭配供应与选别,且低品位堆场矿的比例尽量控制在2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