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唯物史观立场从多领域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思想

2021-10-30黄愿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马克思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和研究中构建而成的,并将实现全部人类的解放作为他一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多领域、多维度解放人类。马克思在探求人类解放时不止拘泥于政治解放一方面,而是从经济解放、劳动解放等多方面路径出发来实现对人的解放追求。政治解放即人摆脱宗教和政治的束缚,在国家和社会中全面考察人;经济解放即人达到消除异化劳动的禁锢,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目标;劳动解放即人的类本质得到满足,劳动最终成为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也只有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时,人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解放。

关键词:马克思;人类解放;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追寻不是间歇性的,而是从一开始便将对人的解放作为自己终生的追求,这一思想贯彻于马克思一生的著作中,并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对人的解放提出新的方向,将人的解放与政治解放之间的内在张力具体外化为经济和劳动解放等多方面领域,最终在共产主义社会真正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一、政治解放为人类解放奠定理论基础

(1)政治解放以宗教批判为实现的逻辑先决条件

马克思认为“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1是哲学的重要使命。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的灵感来源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的研究上首次提出是人創造了宗教,他一针见血的指出黑格尔唯心主义所倡导的宗教创造人的荒谬性。费尔巴哈不仅指出宗教的产生实际上来源于人类心理恐惧社会现实的境遇,试图用宗教来麻痹自身,渴望从宗教中得到心理安慰,认为寻找宗教根源的突破口应从世俗社会开始;而且他否认神的存在,认为人们信仰的上帝是虚假的意识。费尔巴哈把宗教看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2,只是单纯指出了宗教来源于精神领域,并未深入到社会实践。正是因为他缺乏对实践的理解,才无法意识到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科学的滞后导致宗教始终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

马克思对此进行批判,“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3,马克思从人出发透析宗教产生的根源,他认为是国家和社会自身导致了宗教的形成。马克思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激发革命意识,用手中的武器才能够消灭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他强调将宗教产生的上帝观念问题看作是人类社会的世俗问题时才能够消灭犹太教,将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在我们看来,宗教已经不是世俗狭隘性的原因,而只是他的表现”4。马克思正是研究了宗教幻想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和毒害,才使得他从对宗教的批判转向对政治批判。“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5,马克思认为宗教世界的秘密在于世俗社会,要实现消灭宗教的目的,必须改造世俗社会,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宗教的批判促使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使得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理论的探索更进一步。

(2)政治解放的实现形式确定为国家

马克思在《莱茵报》担任主编时,现实问题的频繁产生促使他意识到了黑格尔国家观的虚幻性,并越来越对法和物质利益的关系感到困惑。由此对这一困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探索并揭示了国家和法的本质。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理念和人的理性对国家和法起作用,法律保障人的普遍权利不受侵害,但是实际上法律却被特权阶级用来当作维护自身私利、谋取物质利益、压迫底层群众的工具。当时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对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立场的批驳,对其唯物主义立场的确立,深深触动了马克思。使得马克思深刻认识到黑格尔法哲学的实质错误。马克思在研究中指出黑格尔法哲学颠倒主客体的关系,将现实世界的国家看作是国家意识和国家精神的产物。由此,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阐述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论述。明确指出国家和法的本质并不是理性和绝对精神,他所代表的是经济关系,他认为是经济影响了法的关系;并揭示了国家是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实行统治这一本质,国家是所有政治问题的核心表现,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国家成为资产阶级利益冲突的表现平台。

马克思所谈及的人类解放必然与政治解放相联系,人类解放的意义是与政治解放相对应而言的。但是政治解放并不是最终的解放,它只是特定阶级实现的解放,并未完成人类解放这一艰巨的任务,具有巨大的历史局限性。政治解放仅仅只是将人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并未真正形成人类正确的信仰,人仍然信奉宗教,宗教在市民社会中表现为利己主义,始终陷入异化的情形中,无法实现自由自觉的本质,更无法实现对人类解放的追寻。基于此,马克思清晰的认识到政治解放的根本局限性和片面性,指出只有实现人类解放才可实现最终的解放。

二、经济解放为人类解放提供物质前提

(1)经济解放以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作为历史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的辩证关系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作用。马克思认为只有正确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才能够全面把握社会生产、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实现经济解放的目的。

社会的发展始于生产力,生产力较生产关系而言更加不稳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相比生产关系则呈现出更加平稳的状态。正因如此,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原有的生产关系不能随着发达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就表现出阻碍生产力的状况。同时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时候,则对生产力起积极作用,担当生产力发展的形式。纵观社会的发展,马克思认为正是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才使得具有新生产力的先进阶级冲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寻求经济解放之路。他们倡导实行革命运动,

选择暴力的方式反抗压迫剥削人们的政权,倡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发展发达的生产力开辟道路。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时期发达的生产力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为经济解放创造了时机,并为人类解放提供与创造了丰富的资源和经济基础,并走向未来;也正是由于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变化使得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类解放。这也就使得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经济解放之间的密切关系促进经济解放的实现,更肯定了经济解放是人类解放所必须开拓的领域和必不可少的解放层面。

(2)经济解放以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最根本条件

实现经济解放必须要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马克思在《宣言》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世人宣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句话:消灭私有制。”6

消灭私有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人们只有在为社会生产丰厚的物质资源之后才能实现这一目的。恩格斯指出“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7这句话不仅表明私有制的废除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也阐明了废除私有制所必须的实现条件。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指出了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他认为只有生产力不断进行根本变革才能够彰显其决定作用,起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消灭私有制依赖高度集中的物质力量,只有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水平不断增长,才能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和资源,生产力发展最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社会由地域性存在转变为世界历史性存在,世界间的普遍联系逐渐使人们摆脱了贫穷和极端贫困化的现象,为私有制的废除创造了初始条件。在生产力的促进下,人类由单一的孤独的发展扩展为世界性的人类交往和发展,为消灭私有制创造了人力基础。两者都为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积蓄力量,私有制的消灭必须得益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最终才得以实现经济解放。

总之,马克思的经济解放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密切联系,体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客体向度,社会的发展必须依靠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创造并发展强大的社会力量,使得经济解放这一现实的运动为人类解放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使人类的全面解放获得在经济领域的彻底解放。

三、劳动解放为人类解放释放主体动力

(1)劳动解放以扬弃异化劳动为旨在动力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人们自身本应所具有的高度自觉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将人同人的关系彻底改变为物同物的关系,个体在社会中生存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也成为了维持自我存活的工具。

在费尔巴哈“类本质”学说的影响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研究时,马克思发现劳动的异化实际上就是工人异化的表现。工人的异化表现在工人与商品、工人与生产过程、工人与自身、工人与工人四者的异化上。在劳动过程中,具有自我决定性的劳动被异化为非自身、替他人的劳动,失去了自主性;工人越劳动自身越贫乏;逐渐失去自身价值、变成附属的、异己的存在。正是在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中马克思得出,扬弃异化劳动是实现经济解放的根本动力,通过对异化的扬弃使人的本质得以实现,让人们真正支配自身力量,同时要实现人类解放,就必须对人类解放的主体“人”实行劳动解放,这样才可以为人类解放释放更多的动力,积蓄充足的革命动力。实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是消灭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以消灭私有制为表现形式,同时也要正视异化劳动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资金和丰厚的物质力量。正是在私有制的作用下,资本家极度享受利益带来的满足,谋取利益的欲望不断增长,才得以扩大了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化的范围,加速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速度,为人类的解放提供了夯实的物质基础。

(2)劳动解放以人的本质复归为目的

马克思认为人类解放最终要实现个人对自身本质的拥有,实现对人的本质的真正把握,便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马克思得益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但他的观点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费尔巴哈虽然承认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是他却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理念、意志等物。这一理解就造成了人的本质概念的偏失,在这一阶段中费尔巴哈忽略了实践对人的本质产生的作用,因此他所理解的人的本质只能置于抽象观念下。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观念进行批判,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将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诠释为:人的本质被一定的社会关系规定,又最终归根于社会关系这一整体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中的个人又构成了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费尔巴哈单一的、抽象的理解人的本质的共性到马克思将人的本质的概念上升至思维中的具体,从而使人的本质成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这一思想的形成使马克思真正踏入了实践唯物主义领域,也证明了只有人们实现对自身本质的正确把握,才能够促使人们释放更多的革命动力,才可追求更高的解放目标,向人类解放的道路阔步前进。

四、人类解放的價值归宿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得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更加深入具体的阐述人类解放是在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解放。

马克思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并认为正是由于实践的作用,才能不断找寻人类解放的路径。实践使得人类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人们同样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自然的改造,满足自身发展。马克思正是从唯物史观出发,以经济实践的立场批判了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实质,揭露了在私有制现象下异化劳动的本质,从而得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的拘束和限制,“异化的物对人的全面统治”。9

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生的种种现象不再出现,异化现象被具有个人意识的劳动所代替,人们可以有目的的选择自身喜爱的工作;人的力量也不再弱小,人拥有复归自身的力量,不再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出现,这时人类解放才能不断顺着实现路径前进。在共产主义社会,被动性、强制性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被消除,人们受制于分工的状况也被彻底摆脱,使得人们在生产技能上得到了解放,人们可以掌握不同单位的生产技能,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同时,只有到达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能够享有大量的自由时间,享受由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科技发展的极速性,极大缩短了人们的劳动时间,使人们能够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从唯物史观立场对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思想领域的解读深化了人类解放的多层次意蕴,本文特别从实践领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等立场出发,从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劳动解放方面剖析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人类解放是一项多领域、多深度、多层次的解放,必然包含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劳动解放等多方面的解放,并与人类解放构成了深刻的逻辑关系。

作者简介

黄愿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邮箱:1136767156@qq.com。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2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4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9

猜你喜欢

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小老鼠马克思下动物园
中国雕塑家创作的马克思雕像在德国特里尔落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和马克思差多远?
别开生面的描绘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