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寺庙古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
2021-10-30周文建
摘要:古建筑(寺庙)火灾隐患较为突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但受地域、经济发展、文化等因素影响,寺庙消防工作困难重重。本文以寺庙火灾为例,结合寺庙消防工作现状,分析火灾原因,提出扑救对策。
关键词:消防;寺庙;火灾扑救;对策
我国古建筑(主要是寺庙)的分布、规模、开发和消防设施状况相差甚远,消防安全管理也各异。甘孜州寺庙古建筑一般修建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呈“零星状”分布。大多数寺庙远离城市修建于深山野林,道路崎岖,没有消防车通道,消防设施更是少的可怜(几乎没有)。一旦发生火灾,消防人员往往无法及时赶到,火势极易蔓延扩大,即使抵达火灾现场,火势往往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扑救,加之周围无足够的消防设备和消防水源,极易导致重要寺庙古建筑的损失;与此同时,寺庙大殿内存放着大量的经书、唐卡、哈达、酥油等,导致火灾载荷大,防火难度高,火灾扑救困难。为了进一步加强古建筑(寺庙)消防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古建筑(寺庙)消防安全环境,本文以寺庙火灾为例,结合寺庙消防工作现状,分析火灾原因,提出扑救对策,仅供参考。
1、藏区寺庙古建筑的特点
1.1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寺庙古建筑一般远离城市修建于深山老林,有的依山而建,有的修建于山顶,有的修建于半山腰,有的修建在坡地上,基本上毗邻修建,密度大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防火间距严重不足,无消防车通道,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毗邻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1.2耐火等级低。甘孜州寺庙古建筑大多为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极少),木质构件多(担当承重墙、房间隔墙、梁、柱、楼板、吊顶等),耐火等级均为三、四级,且大多采用松杉、柏、香樟等含油质木材,遇火后易产生阴燃,是A类火灾中最难扑灭的火灾。
1.3可燃物多,易引发火灾。寺庙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室内用大量的彩绘、经幡、哈达、地毯(藏毯)等纺织品进行装饰,加之寺庙内存放大量的蜡烛、香烛、酥油等都极易燃烧,一旦发生火灾,蔓延迅速,火势猛烈,五分钟内火势就会从初期阶段转到发展阶段,一般很难将火势控制住。
1.4消防水源不足。扑救寺庙古建筑火灾需要大量的消防用水,但由于大多数寺庙都是依山而建或者修建于山顶,周边几乎没有河流,僧侣生活用水大多来源于山上冰雪融水,水量极小,根本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
1.5消防力量薄弱。基础消防设施(消火栓、自动报警、喷淋系统)极为薄弱,甘孜州500多座寺庙90%无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无寺庙专职或义务消防力量,势必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6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游客、信徒來自全国各地,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消防常识、知识缺乏),一旦遇到危险就会慌乱急于逃命,加之大多数寺庙、经堂、大殿只有一个安全出口,僧侣游客数量较多(以老、弱、病、残者居多),对寺庙安全出口情况不熟悉等原因,导致人挤人疏散就变得更为困难,极易发生踩踏致人受伤、死亡的事故。
1.7损失严重、影响大。寺庙古建筑历史悠久,许多都是国家、省和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其人文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发生火灾其损失将不可估量。现在各大寺庙对外宣传力度较大,有的寺庙甚至开通了国内、国际网站,一旦在这里发生火灾很快就会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造成一定的政治影响。
1.8易发展成树林(森林)火灾。几乎大多数寺庙古建筑都是依山而建或修建于山顶,周边生长有大量的树木,有的寺庙周边还有原始森林。一旦发生火灾,如果火势不能被及时有效地控制,树木受高温烘烤和热辐射的作用,在短时间内极易被引燃,加之山林中风势较大,极易引发树林(森林)大火,造成更大的损失。
2、诱发寺庙古建筑火灾的主要原因
据相关资料显示,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寺庙古建筑内用火用电的频率越来越高,极易诱发各类火灾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生活用火不慎。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住在寺庙古建筑中的僧尼、道士和其他人员,自己用火不慎。寺庙古建周围的居民、商店等用火不慎,殃及寺庙古建筑。1990年1月25日,青海海南州石藏寺特大火灾就是哈达落到酥油灯上而引发的。
2.2电器线路和电器设备起火。主要是由于电线陈旧老化、绝缘损坏、发生短路引发火灾;大功率灯泡紧靠可燃物,长时间烘烤引发火灾;线路设备安装、使用不当引发火灾。
2.3乱扔烟头起火。游客、信徒、僧侣吸烟后未及时熄灭烟头,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1992年9月19日,扬州市旌忠寺藏经楼就曾因遗留烟头引发火灾。
2.4小孩玩火。儿童玩耍不慎或燃放烟花不慎等极易诱发火灾事故的发生。1982年2月,北京市万寿寺西路行宫被烧毁,就是小孩玩火造成的。
2.5.宗教活动。在举办各类宗教活动的时候,信徒、僧侣、游客剧增,极易因各种原因诱发火灾事故。1984年4月,云南筇竹寺华严阁发生火灾,直接原因是两位信女进阁烧“头柱香”不慎引起的。
2.6雷击起火。一是寺庙等古建筑修建于山上,较为突出,极易遭受雷击;二是寺庙的避雷设施安装不到位(寺管会等相关组织不够重视)。1969年9月,河北省避暑山庄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
2.7生产用火。1981年9月20日,扬州市“卢宅”火灾,就是由于古建筑中生产工人违章作业所酿成的。
3、寺庙古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3.1开展寺庙消防培训。现目前为止甘孜州90%的寺庙未成立寺庙专职或义务消防力量,一旦发生火灾僧侣们都站在一边观看,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扑灭大火,因此,我们应该定期不定期到寺庙开展短期消防培训,主要培训基本的防火常识、灭火器的使用、初期火灾的扑救、正确报警等知识。
3.2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疏散、营救被困人员。
(1)设法稳定人员的情绪。利用高音喇叭、大声呼喊等方法向被困人员呼叫,让他们不要惊慌,做到紧张有序地撤离,不要拥挤,并尽可能地号召中青年让老、弱、幼先行。
(2)多采用边灭火边救人的方法。寺庙古建筑火灾蔓延快,很快就会形成大面积燃烧,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边射水、边救人的方法,组织大部分消防队员进行人员疏散,让小部分消防队员和义务消防队员控制火势。
(3)在坡陡、路滑的地段控制疏散速度。寺庙古建筑一般修建在地势比较高,坡度较大的地段,这些地方对被困人员进行疏散时一定要控制速度,不能急、乱、忙,否则只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3.3尽快消灭火灾,减少损失是基本。按照“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快消灭火势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寻找水源。到达火灾现场后,第一任务就是寻找水源,确保消防用水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火灾扑救现场(这是决定火灾扑救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2)组织人员(在警力不足情况下组织寺庙僧侣)在建筑物周围察看飞火,防止火势向周围树林(森林)蔓延,在火势威胁大的地方要布置水枪堵截火势。
(3)当火场没有形成立体燃烧时实施内攻,侦察人员要迅速查明火场的基本情况,让水枪手选择障碍少、烟雾小、视线好的进攻路线实施内攻,阻止火势蔓延。
(4)火场已形成立体燃烧时,应把水枪布置在外围,用强大的水流阻止火势向周围建筑蔓延。
(5)控制射流,防止水渍损失,保护文物。大多数古建筑内都有一定数量的唐卡、经书藏卷,泥塑佛像等珍贵文物,而这些文物大多怕火又怕水。因此,在扑救寺庙古建筑火灾时要控制好水枪射流,防止水渍损失,在文物集中的地方,尽可能使用干粉等灭火剂,对能够疏散的文物要组织人员设法疏散保护。
3.4加强防护,注意安全。
(1)防止建筑倒塌傷人。甘孜州寺庙古建筑空间大,建筑结构多为土木结构,火灾条件下极易倒塌,要求参战人员在进攻的过程中,要眼明腿快,时刻注意观察建筑是否有倒塌危险,发现在摇晃、发出“吱吱”声等倒塌征兆时,要及时撤离火场。
(2)实施内攻人员,要佩戴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防止燃烧时产生的毒气伤人。
4、扑救寺庙古建筑火灾的注意事项
4.1加强第一出动,保证灭火剂供应充足、及时。
一旦接到寺庙古建筑火灾的报警后,应根据灭火作战预案立即加强第一出动,特别是要尽可能出动多部水罐消防车(可征用环保部门的洒水车负责运水),保证火场的消防用水,防止火场上供水发生中断。条件实在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多配备机动性能较好的手抬机动消防泵,以便迅速到达火场扑灭初期火灾、控制火势。
4.2注意人身安全做好个人防护。
1、在攻击火点的同时,要布置力量保护承重物件,尤其是对榫铆交合处要重点射水保护以防这些部位烧损导致建筑倒塌。
2、火场指挥员要掌握古建筑起火后,建筑倒塌的规律,精确预测倒塌的可能性和时间,争取在倒塌前抢救被困群众和强攻火势,确保群众和消防员的安全。
4.3积极保护文物。
1、根据燃烧对象,正确选择、使用灭火剂,在使用水做灭火剂时,应尽量减少水渍损失。
2、认真做好火场警戒,防止因乱哄抢、偷盗。
3、制订详细的文物疏散预案,保证疏散安全、及时。
4、认真清理火场,防止“死灰复燃”。战斗结束后,还要认真彻底清除余火,对未完全燃烧、表面碳化的木材,尤应注意。必要时留守部分消防员和器材,切不可麻痹大意,造成“死灰复燃”。
总结,只有切实加强古建筑(寺庙)消防安全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扑救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古建筑(寺庙)建筑火灾损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21-04-29
作者简介
周文建(1983-),男,大学本科,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主要从事消防防火和灭火工作,E-mail:2371582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