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发展原则的检视与思考

2021-10-30韩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9期
关键词:解析原则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学科的框架体系和理论结构也逐步完善。四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了从经验到科学、从单一到系统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不凡的成果。但是由于学科历史不长,所以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科所遵循的原则上学者们进行了探讨,对于推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解析;原则

所谓原则就是控制、规定主体思想和行为的最高价值准则。针对此,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展现以下两种观点:倪愫襄从方法论的宏观角度认为,解析要“遵循元理论研究的立场和方法,采用科学的态度,用实证、经验的、逻辑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要注意对基本理论、基本问题的关注。”[1]张耀灿、曹青燕则从课程建设的微观角度认为,解析应遵循理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智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由此观之当前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授课方式的探讨,但针对规律和情感关照的层面则相对来说较少。

(一)从宏观角度探讨,遵循“三大规律”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所要遵循的三大规律的原则是指:尊重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原则;尊重党和国家意志有效传递的原则;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三种规律的协调互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关效用的有效解说。对其进行有效遵守,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更好的贡献自身价值。

首先,有关尊重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角度的说理。于教育理念上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于教育目标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知识和价值的共享性;于教育环境上崇尚自由与有序的有机配合,竞争与合作的有机统一,开放与共享的完美结合;于过程调控角度坚持情感的关照和规矩的遵守协调互动。

其次,有关遵循党和国家的意志有效传递原则的讨论。第一从讲授内容层面来讲:既要进行有关国家意志的有效传递,又要进行文化底蕴的说理;既要有宏大的叙事又要有生动的小故事穿插;既要说清楚要去做什么又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从教育主体角度讲:其一,教育从本质上是一个平等互动的过程,因而双方要立足平等的基础、共情心的启发、共担责任的体验建构彼此信任的心理这是主体间知识的有效传递及接收的基础。其二划清主体间的权责范围,相互配合。比如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力、实践洞察力,以更具系统性、更具幽默性、更贴近实际的语言讲授给大家;而作为学生则要积极理解、主动践行,以更好的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三,从传播载体角度来讲,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新技术,以视频、声音、色彩多维度符码的共同作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最后,于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原则角度的说理。生活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有着更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他们的思想更活跃、有较强的行动力、极具个性、渴望自由、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受众群体,作为高校思政教师要学会将网络热点和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巧妙利用网络热点进行课堂育人,在小故事中去讲述大道理,通过时代楷模,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尊重青年学生的性格特点,打造更新颖的教学形式,是有效促进其成长成才的关键。正如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讲过的一句话,大学教育应以兼容并包的心态,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愿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应在形式上努力呈现出个性化、多样性、前沿性的特点;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应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灌输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形态呈现上做到深度理论挖掘与通俗语言讲解相结合、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与井井有条的教学秩序相结合。

在整个过程中要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3]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在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一揽子制度体系,实现工作内容全覆盖。避免形式主义,着力构建系统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将思想政治课和校园文化、资助育人、安全稳定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

(二)于微观视角着眼“三个转化”原则

所谓遵循“三大转化”原则,就是遵循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从理论学习向实践创新体系的转化。它所强调的是一个从有效传播到深度内化再到有力外化的过程。

首先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这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一步,也就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在这里我们需要重点追问两点内容:课堂内容如何呈现以及话语体系如何转化。其一关涉课本内容如何呈现的问题,要做到理论授课与实践体验的有机结合,价值传播与知识培育的相互协调,传统精髓与当代典范的有力碰撞,东方才思与西方神韵的辯证吸收。其二关涉话语体系的转换问题,要做到从学术语言到课堂语言再到生活语言的灵活转换,是语言表达做到严谨但不失活泼、贴近生活并彰显时代气息。

其次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第二次转化,也就是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从“他的”向“我的”的巨大转变。伟大的现象学家海德格尔曾发出过最伟大的思想产生于遗忘之时的论断。也就是说,当人们脑海里那些具体的、文字式的东西随时间进行消解之后所留下的对于个体的认知、行为、价值取向依然具有巨大指导意义的无形存在物,便是知识所带给我们的最弥足珍贵有关思想的力量。这便是内化的意义,其关键则在于思考。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多维视角的审视、将其与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当下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借势思考。

最后从理论学习向实践创新的转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第三次转化,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转化,也就是学生将知识如何进行运用的问题。显然,在这一过程中理性的思考和勇敢的行动是十分必要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反复磨练中获取真知激发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倪愫襄.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5:4- 6+10.

[2]张耀灿,曹清燕.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8:70-76.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作者简介

韩静,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华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解析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参考答案与解析
看破解析几何
对称巧用解析妙解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