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1-10-30秦建军汪翔陆建珍徐雪高
秦建军 汪 翔 陆建珍 徐雪高
摘 要:为充分了解甘薯种苗在甘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利用访谈与问卷形式,对江西省甘薯种苗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相关主体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分析了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存在甘薯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甘薯种苗产业化组织程度有待提升、甘薯优质专用型品种推广力度不足、甘薯种苗跨区销售中风险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完善甘薯种苗繁育标准体系、提高甘薯种苗繁育规模化程度、增强科技金融对甘薯种苗产业扶持力度、加强风险防控构建起健康种苗销售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薯;种苗;产业
中图分类号:F325;S53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1.10.008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 Industry in Jiangxi Province
QIN Jianjun, WANG Xiang, LU Jianzhen, XU Xuegao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jing,Jiangsu 210014,China)
Abstract:The related subjects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ch as enterprise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family farms and small farmer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ole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weet potato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sweet potato seedling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 problems in Jiangxi Province. It wa found that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sweet potato seedling breeding system,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ization organization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s needs to be improved, insufficient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special varieties of sweet potato, and weak awareness of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ross regional sales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system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 breeding, such as improve the standard system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 breeding, improve the scale degree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 breeding, strengthen the suppor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finance for sweet potato seedling industry, strengthe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build a healthy seedling sales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 sweet potato; seedling; industry
為充分了解甘薯种苗产业在农业转型升级、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及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对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情况做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主要问题,为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良性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进而为甘薯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 江西省发展甘薯种苗产业的作用
甘薯种苗既是甘薯产业链中的重要前端环节,也是甘薯品种“卡脖子”问题有效解决的直接体现[1],发展好甘薯种苗业,对促进甘薯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1 有利于巩固甘薯产业发展基础
甘薯作为江西省主要旱粮作物之一,因种植效益高,成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优势作物。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江西省甘薯种植面积13.85万hm2,主要分布在宜春、九江、吉安、赣州、上饶等市。甘薯与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经济作物相比,肥水要求低,耐旱、耐贫瘠,适应范围广,增产空间大,适合在江西省丘陵山坡地和平原旱地种植,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较好适应甘薯产业发展,能够为甘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作用。
1.2 有利于优化甘薯品种结构
江西省目前种植的甘薯品种主要有鲜食型、淀粉型2种类型(表1)。其中,鲜食型甘薯品种有‘普薯32、‘赣渝3号、‘苏薯16、‘绵紫9号等;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有‘商薯19、‘渝薯27、‘赣薯3号和‘渝薯1号等;兼用型甘薯品种有‘广薯 87、‘济薯25、‘济薯26等。当前,江西甘薯品种老化问题突出,品种更新替代呈加快趋势。江西省甘薯种植品种,因环保因素对淀粉加工的影响,甘薯淀粉加工企业减产,市场对淀粉型甘薯需求量减少,淀粉型甘薯种植量受价格因素传导势必下降;而受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健康饮食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鲜食型甘薯种植比例会有所增长[2]。江西省促进甘薯种苗产业发展,可以更快适应甘薯种植类型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可以更好地促进甘薯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
1.3 有利于促进薯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甘薯价格高位稳定,比较效益越来越高,在增加农户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西甘薯市场价格行情显示,淀粉加工型甘薯价格稳定,一般0.7~0.8元·kg-1;食用型普通红心薯收购价一般为1.6~3.0元·kg-1,高品质的甜蜜薯、小香薯价格保持在6~7元·kg-1高位;食用紫薯产地收购价稳定在2.2~2.4元·kg-1,加工紫薯一般地头价为1.2~1.6元·kg-1。在实施产业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活动中,江西省地方政府对甘薯产业比较重视,上饶市横峰县港边乡支持企业发展食用甘薯生产,防止贫困户返贫;九江市都昌县加大了甘薯种植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甘薯、大豆轮作的高标准农田,拨付专款建设灌溉设施。新余市、瑞昌市、湖口县、鄱阳县、上饶县、樟树市、崇仁县、新建区、兴国县等市县区聘请甘薯专家授课,讲授甘薯产业技术知识,提升当地甘薯产业水平。推进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在种苗产业发展中分享增值收益,对促进江西省农户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2 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现状特点
2021年3月间,笔者走访了江西省甘薯主要产区及甘薯种苗繁育重点地区,调查了包括农业主管部门、种业企业、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小农户等相关群体,采取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获取了江西省部分甘薯种苗繁育主体的数据资料(表2),对甘薯种苗繁育品种结构、技术模式、繁育主体、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2.1 因地制宜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进行甘薯種苗繁育
赣南地区以丘陵山地地貌为主,适宜种植甘薯,是江西省甘薯传统优势种植区[3-4]。其中,兴国、宁都、安远、信丰、于都、全南和定南等县甘薯种植面积较大,甘薯种苗繁育也较为集中。兴国县种植的甘薯主要用于加工粉丝和红薯干,繁育种苗品种以淀粉型和加工型为主,‘商薯19和‘济薯26占主导地位;宁都县种植的甘薯主要用于淀粉加工和肉丸、鱼丸深加工,繁育的种苗品种以‘渝薯15、‘赣薯3号、‘商薯19等淀粉型为主;安远、定南和全南等县主要种植鲜食甘薯以满足赣闽粤等省份的市场需求,繁育的种苗品种以‘普薯32、‘龙薯9号、‘广薯87、‘心香、‘宁紫4号、‘浙紫3号等鲜食型和食用紫薯为主。
赣中地区甘薯种植以夏薯为主,品种类型上淀粉型和鲜食型均有种植,其中鲜食甘薯主要供应南昌、吉安等城市市场。甘薯种苗繁育品种上,鲜食型有‘普薯32、‘赣渝3号、‘龙薯9号、‘广薯87等,加工型有‘渝薯15、‘赣薯3号、‘商薯19、‘苏薯29等。
赣北、赣东北地区甘薯种植主要分布在永修、武宁、修水、都昌、余江、广丰和玉山等区县,甘薯种植品种以淀粉型为主,淀粉型甘薯主要用于淀粉加工、粉丝加工、薯干薯片加工等。甘薯种苗繁育品种上有‘烟薯25、‘济薯26号、‘浙薯13、‘赣薯6号、‘徐紫8号等。
总体而言,江西省甘薯种植品种分布上存在一定区域差异,淀粉型甘薯品种种植占多数,鲜食型品种种植面积近年来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甘薯种苗繁育上,江西省能够结合当地甘薯种植品种需求,进行种苗繁育,基本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2.2 适度规模,甘薯种苗繁育主体中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占主导地位
家庭农场与专业合作社构成了江西省甘薯种苗繁育的最重要主体。这类主体繁育种苗以鲜食型‘普薯32、‘济薯26、‘心香、‘商薯19等品种为主,种苗销售给周边种植农户。以阳光红薯家庭农场为例,调查数据显示,该家庭农场2021年繁育甘薯种苗1.34 hm2,拥有育苗大棚40个,通过购买试管脱毒种苗进行扩繁,种苗品种主要为‘普薯32和‘济薯26,扩繁的甘薯种苗市场销售价格分别为0.3,0.15元·株-1,经济效益可观。
江西省目前存续的甘薯种苗繁育企业较少,仅有的几家育苗企业实力不强,在全省全国的影响力有限。这几家企业与江西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脱毒种苗繁育体系,但在江西种苗市场中占有率不足。以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为例,企业与江西省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合作,进行甘薯种质资源收集和脱毒种苗繁育,为开展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打下良好基础。
对江西省甘薯种苗繁育主体的调查情况看,小农户育苗仍有一定数量比例;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育苗户日益成为甘薯种苗繁育主力军;企业逐步进入甘薯种苗繁育领域。目前,江西省甘薯种苗市场仍具有巨大市场空间和广阔发展潜力,特别是甘薯种薯贮藏量明显不足,每年需要从安徽、山东等地大量调入种薯进行育苗。
2.3 方式多样,甘薯种苗繁育的技术设施水平有差异2.3.1 小拱棚育苗 赣南甘薯传统育苗地区为主,以传统小拱棚加地膜方式,出苗慢、周期长;设施简易,受天气影响较大;因育苗成本低,小农户多采用这种育苗方式。
2.3.2 大棚育苗 赣中地区规模化育苗户为代表,设施设备水平相对较高,大棚空间较大,管理方便,较小拱棚而言受天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确保甘薯种苗质量,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户多采用这种育苗方式。
2.3.3 水田育苗 利用赣南地区冬季温度较高特点,一些种苗繁育家庭农场利用水田越冬苗进行再繁,这种以苗繁苗方式可以确保种苗提早上市。种苗品种上主要是‘普薯32,供应广东湛江、福建等地市场。这种方式繁育的甘薯种苗质量不高,病毒累计程量高,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因可以提早上市,仍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2.3.4 异地扩繁 春节前,江西甘薯育苗大户从山东、河南等地购入脱毒种薯种苗,将种薯种苗移栽至广东江门(冬季气温较高)进行扩繁;春节后3月份,将江门扩繁的种苗移栽到江西进行再次扩繁。这种育苗方式繁育的种苗质量有保障,可以满足提早栽插要求,种苗繁育的成本相对较高。
2.4 产研结合,科技在甘薯种苗产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008年国家建立了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有力地提升了全国甘薯产业科技水平[5]。随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牵头组建了江西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组建江西薯类协同创新联盟,加强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江西实验站、省体系岗站单位、以及种苗企业的多方合作,即有科研机构为家庭农场或合作社提供原种种苗,也有种苗专家指导企业进行脱毒种苗繁育和参与种苗生产田间管理,这为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活力,也为新型种苗供应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完善提供了机遇。
3 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甘薯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生产时利用薯块繁殖的薯苗进行扦插。由于单位面积需要种苗数量大,经营时间短,风险大,现有的种子企业、农技部门不愿承担甘薯种薯种苗繁育及推广的任务。江西普通农户种苗来源以自留自育为主,繁殖规模小,品种易混杂,年限长后种性易退化;大户和企业因缺少安全的种薯贮藏设施不保留薯种,主要依赖外省引种后自繁自育,频繁的种薯调运容易造成甘薯病害的传播和流行。种薯种苗繁育体系的不健全,既影响甘薯高产潜力的发挥,也影响了甘薯优良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3.2 甘薯种苗产业化组织程度有待提升
江西省甘薯种苗繁育中,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多数依赖引种后自繁自育,缺少统一规划品种种植区域,存在组织发育不成熟、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等问题,难以有效形成竞争力强的规模集聚优势区。甘薯种苗产业各环节、各主体间缺少组织化,内部缺少沟通和协调,新成立的专业组织发展仍不成熟,分散经营仍然占大多数,不利于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化发展的实现。
3.3 甘薯優质专用型品种推广力度不足
甘薯产业化发展开发离不开专用型甘薯品种。目前,江西省甘薯新品种数量和品种类型已较丰富,但整体推广力度不足,种植的淀粉型品种仍是‘商薯 19和‘徐薯22,本土的高淀粉新品种‘赣薯3号,因推广力度不足,推广规模和种植比例偏小,需要多方支持,特别是项目经费的保障和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
3.4 甘薯种苗跨区销售中风险防控意识薄弱
江西省甘薯种薯种苗跨区调运越来越频繁,从安徽、山东、河南等地引入大量的淀粉型甘薯种苗,同时与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鲜食型甘薯种苗互调互运,种苗频繁调运造成了病害的传播和流行,导致诸如茎腐病、紫纹羽病等病害南北交叉感染。甘薯种苗调运,导致病毒病感染的案例中,江西省的永丰、安义等甘薯主产区,当地种植户从外省引种买苗带来的甘薯病毒病,导致地块甘薯种植田间发病率达20%,甘薯产量显著降低,给薯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甘薯种苗繁育标准体系
4.1.1 建立甘薯种苗良繁体系 依托江西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集聚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原原种、原种、种薯三级良繁体系[7]。建立区域性、专业化、标准化的种苗生产示范基地,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等甘薯种苗繁育新型经营主体。
4.1.2 推进甘薯种苗繁育标准化建设 依托江西省本地科研技术力量打造出色的甘薯科技团队,加强甘薯优质专用品种选育、绿色生产技术、轻简化规模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8]。
4.1.3 支持企业组建甘薯脱毒种苗中心 鼓励区域内技术过硬、实力较强的企业组建甘薯脱毒种苗中心,联合科研机构加快应用甘薯脱毒种苗快速繁育技术,生产纯度高、质量好的品牌种苗,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提高脱毒种苗的覆盖率。
4.2 提高甘薯种苗繁育规模化程度
4.2.1 培育甘薯种业龙头企业 江西兴安种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甘薯种苗繁育科技型企业,打造成为区域性种苗供应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标准化、工厂化的育苗基地,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参与企业兴办的甘薯种苗生产基地。
4.2.2 加强甘薯种苗繁育主体组织化建设 多家实力强的专业合作社组建甘薯种苗繁育合作联社,为家庭农场、大户提供品种、技术信息和全程化技术服务[9]。成立江西域内的甘薯种苗协会,发挥组织协调、规范经营、维持秩序等作用,提高抵御技术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甘薯种苗行业良性发展。
4.2.3 积极培育科技示范户 培育一批甘薯种苗繁育科技示范户,以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等多形式开展新技术示范,推广甘薯种苗繁育新模式,引导江西省自主繁育种苗的小农户逐步退出甘薯种苗市场。
4.3 增强科技金融对甘薯种苗产业扶持力度
4.3.1 加强科技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在政策、项目、资金上支持甘薯良种繁育体系,探索实施脱毒种苗繁育良种补贴,科技金融重点支持甘薯种苗繁育标准化建设,让甘薯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等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4.3.2 持续增加科技资金投入 甘薯种苗产业科技资金投入持续增长,重点围绕甘薯健康种苗繁育、种薯收贮等环节开展共性与关键技术研发集成[10]。完善“农科教、产学研”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的省级甘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协同作战、联合攻关,为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4.3.3 加强产业资本和科技资源对接 运用市场化机制,聚集产业科技资源,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出题、多方出资、科企共研、成果共享链条,建立多方创新主体认可的协同创新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知识产权共享机制、退出机制等,引领江西省甘薯种苗产业发展壮大。
4.4 加强风险防控构建起健康种苗销售体系
4.4.1 加强对跨区销售甘薯种苗的病害风险防控 江西省农业主管部门重点对从省域调入调出的甘薯种苗进行检测与监管,确保内销外引的甘薯种苗都是健康种苗。特别是植保站、技术推广站等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甘薯病毒病、线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脱毒甘薯种苗的认识,逐步扩大甘薯脱毒种苗种植面积,降低甘薯病毒病的危害。
4.4.2 丰富甘薯种苗市场风险防控手段 通过手机短信、微信、数字报等信息快速传播媒介,让甘薯种苗生产者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利用“甘薯信息网”途径收集发布甘薯种苗市场预警监测信息,使育苗主体保持清醒头脑,不盲目跟风;依据全国甘薯种苗市场供需信息情况,合理控制江西省种苗繁育规模面积。
4.4.3 完善甘薯种苗销售体系 打破传统商贩、经纪人销售模式,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甘薯种苗繁育主体,依据繁育规模、对应市场需求主体构建起符合自身市场定位的销售渠道。发挥邮政、快递物流和电商平台建立起的物流网络系统,在合理销售半径范围内,确保种苗质量前提下,实现甘薯种苗的跨区销售。
参考文献:
[1] 秦建军, 徐雪高, 戴起伟, 等. 甘薯种苗产业供应体系现状及对策[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2): 37-40.
[2] 戴起伟, 钮福祥, 孙健, 等. 中国甘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农业展望, 2016(4): 39-43.
[3] 李言哲. 江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农业与技术, 2021, 41(4): 137-140.
[4] 谢玉, 兰孟焦, 吴问胜, 等. 江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44(10): 160-162.
[5] 蒋玉峰, 马代夫.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甘薯产业和学科发展[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4(3): 23-27.
[6] 易中懿, 汪翔, 徐雪高, 等. 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J].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34(6): 1401-1409.
[7] 李慧峰, 黃咏梅, 李彦青, 等. 桂南地区冬季甘薯种苗繁育技术研究[J]. 广西农学报, 2020, 35(3): 13-16.
[8] 沈升法, 吴列洪, 项超, 等. 基于微型薯的甘薯脱毒种薯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11): 194-197, 208.
[9] 戴起伟, 钮福祥, 孙健, 等. 我国甘薯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6): 541-543.
[10] 王欣, 李强, 曹清河, 等. 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3): 48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