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法浅谈
2021-10-30付荣
付荣
摘 要:高中生物教师要注意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习障碍,在充分把握实际教学问题的同时,能适当地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高中生物的教学体系中,并且能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同时懂得:科学是一门应用于人的课程,也是一门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幸福的学科。生物教师要将高中生物变得更富有温度和质感,化解学生的被动思维,让其能调动个体的状态,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学习状态去面向本人的成长和突破。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策略探究;以人为本;探索研究
高中生物教师要秉持正确的教学理念去帮助更多的高中生,让其能爱上生物学习,克服形形色色的难题和障碍,增加本人的科學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对于生物增加热情和探索的志趣,并且能不断地思考不断发展着的生物学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教师同时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将更多的新型的课程资源带给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高中生能热爱学习生物、探究生物,用科学的思维和素养去处理生活中的事物,同时让自己的生物学习潜力被彻底激发而出。
一、教师要让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习
热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能促使个人完成好学习任务,并且能提高学习效率,时刻精进自己,消除难题和障碍。高中生物教师要用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去构建起综合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同时,能消除疲劳,感悟到学习生物的趣味。事实上,高中生物是有着不小的学习难度的,很多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和难题,但是这不是学生厌恶生物的理由[1]。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以一种焕然一新的状态去听课。例如在学习碱基互补配对、脱水缩合、转录、染色体的分裂、减数分裂、质壁分离等等内容时,教师都需要让学生能以一种充满乐趣的状态去探索和学习,并且能在完成每一次的学习和探究的同时,领悟到关于生命的无穷奥秘,并且能够打开视野,增加对于科学的敬畏心理。
二、教师要通过引入更多的课程技术推动学生进步
高中生物教师要试着去运用更多的课程技术去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并且让学生能在运用不同的课程技术的同时,及时检验自己的生物学习情况。事实上,高中生物中包含着大量的认知性和记忆性的知识点,对于这部分的知识点,无数高中生可能出现了记忆偏差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上去完成相关的作答,及时暴露自己的问题和知识短板,并且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之中及时补强自己的短板,让学习的缝隙得以弥合。教师要成为一个服务型的教师,用自身的奉献精神、教学热忱和不厌其烦,为学生抽丝剥茧,及时加以分析和梳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能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本人的超越和提高,并且能夯实根基,在确保自己的生物基础足够扎实的同时,教师也能让高中生完成进一步的突破。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关于转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来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前,认真地默写关于转录的相关概念;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内环境、抗原、抗体等内容时,同样可以如此。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生物的学习大厦是由无数块微小的知识点积累而成的,教师要成为一个不厌其烦的人,为学生加以巩固“底盘”,让学生能在稳固基础的同时,不断地加以突破。教师同时可以将一些饶有难度的高考题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给学生,继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能认真地加以作答。
三、教师要搭建不同学习小组,释放学生活力
高中生物教师要让更多的学生组合成一个个生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彼此团结、彼此互助的同时,能感悟到团结学习的乐趣。事实上,生物课包含着很多的生物实验的内容,关于这些内容,教师必然要让学生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加以完成。部分学生制作载玻片,部分学生调式显微镜,部分学生记录实验报告,部分学生则调节彼此的实验配合[2]。如果高中生能够搭建起一个更为扎实周密的学习体系,如果学生能在实验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憾,如果学生能通过实验更好地联系彼此,增加各自的友情,那么教师就能够收获到更大的、更好的课程效果了。教师理应让更多的学生懂得:生物学习的关键是正确的方法和长久的坚持,二者缺一不可。学习小组的意义之一便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长效学习,在学习之中增加本人的科学思维和内在智慧。
高中生物教师要秉持正确的教学之道,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生物,并且能使用正确的生物学习方法去探析生物,在学习生物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构成和生命的成长历程,让科学的态度和崇敬生命的态度能够浸润到每一个学生的骨子里。高中生物教师要带着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理想去构建课程体系,确保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生物的同时,能保持坚定的步伐,用合理的策略去迈向前方。教师同时要让学生明白:生物的学习也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精诚合作的态势,学生理应通过合作去构建起更为出色的彼此。
参考文献:
[1] 林德全.有效教学研究透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2] 陈晓端.当代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