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有目标,“节外生枝”又何惧?

2021-10-30姜美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风景目标

姜美琪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常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包容的同时,更从课堂目标达成出发,理性地应对它:趋向目标的“枝”——留出一道灵动的风景;偏离目标的“枝”——修出一道独特的风景;背离目标的“枝”——砍出一道温馨的风景,为高效课堂服务。

关键词:目标;节外生枝;风景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节外生枝”是指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了与教师课前预设流程相冲突的现象,如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见解等超出了教师预设。帮赛课的青年教师磨课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最担心 “节外生枝”来扰乱预设精美的课堂,要么“充当聋子”,要么含糊带过,要么因随意引导偏离课堂目标。

的确,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引领学生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新理念倡导,教师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用欣赏包容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感受,尊重、接纳课堂中始料未及的生成性问题。但包容“节外生枝”的同时,我觉得更应理性地处理“节外生枝”。目标达成是衡量课堂教学活动的标尺,与目标达成无关的再精彩的生成也是无效的活动,甚至可以说是对学生生命的浪费。笔者尝试从目标出发,理性应对“节外生枝”,让课堂高效又不失灵动。

一、趋向目标的“枝”——留出一道灵动的风景

不久前执教张籍的《秋思》教学场景让我记忆犹新:

师:万物皆有因,是什么引发张籍想要写这封家书呢?

生:见秋风。

师:风本无形,怎么见?

生:张籍感到风吹在脸上有点冷了。

师:风本无形,但可感:寒意阵阵(板书)。

生:黄叶飘零、大雁南飞。

此处,对理解“见秋风”的目标达成。正准备进入下一环节,几个男生一本正经地脱口而出:丹桂飘香,菊花满园,天高云淡,瓜果飘香,还有一些同学使劲思索秋天的词语。我立马明白,此处的“节外生枝”是学生悟出“秋风见秋景”后喜悦表达,但还不明白此处的“秋风”为什么不能见“丹桂飘香、天高云淡”这样的秋景。这“枝”是留还是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教学最大的技巧是教师善于因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 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是本单元的重点目标,借“什么景抒什么情”是写作目标的难点。本课教学可以借真实学情提前渗透此目标,那就留下“枝”来生成“别样风景”。我不动声色地把学生想出来的词语都板书出来,接着继续下面预设的教学环节。结课时,在《思乡曲》中诵读完古诗,我指着黑板上的词语追问:“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你觉得哪些词可以擦去?”几位爱思考的同学马上举手:“我觉得丹桂飘香、天高云淡可以擦去了,因为和思乡情不搭,写秋游比较适合,因为感觉很开心。”我立刻表扬这个感觉很正确。其他同学也在互动中逐渐清晰:黄叶飘零、草木枯黄、大雁南飞这些凄凉之景最能勾起诗人的思乡情。我继续引导:“张籍借秋风引出思乡情,看来借景抒情,这景可不能乱借啊!”有一男生立刻帮我做了形象地总结:“借错了,就像搭错衣服一样别扭。”我为他竖起大拇指,“这比喻太形象了,以后你们的作文中可不要乱搭衣服来见人哦!”大家哈哈大笑,我相信笑声背后,绝大多数同学对“借什么景抒什么情”这一知识点已清晰起来了。我趁机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借景抒情的古诗还有很多,课后去找来读读,看看诗人是怎么“搭衣服”的,交流一下你的新发现。我留下这个横生出来的“枝”,是因为它趋向单元重点目标的达成,又不会影响本课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只是稍稍改变了结课的计划,把煽情结课改为思辨型结课,没想到生成了一道让师生难忘的學习风景,“搭衣服”后来成了我们学习“借景抒情”的暗语。对学生来说具有思维挑战的课堂更能激发参与度,挑战中主动让知识从模糊走向清晰,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习得的知识也比被动接受记忆深刻。这就是理性对待“节外生枝”的带来灵动实效的课堂。

二、偏离目标的“枝”——修出一道独特的风景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不同,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的思维轨道或价值取向难免会横生出偏离目标的“枝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敏锐地发现,并创意地进行修剪,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情。教学《金钱的魔力》概括老板人物形象时,又出现了“枝节”:当讨论老板是个怎样的人时,学生纷纷送给他“唯利是图、见钱眼开、金钱的奴才、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等刻画丑态的词。就在价值取向目标已达成时,一位平时就有点“酷酷”的女孩站起来说:“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老板简直是做生意的天才。”同学都向她投去诧异的目光,我也第一次听到有学生这样评价“老板”。看到大家都关注她了,继续说:“你们看,老板一看到流浪汉拿出百万英镑,就把店里最贵的衣服给他穿上,还不等客人同意就给量尺寸,从里到外地给客人预订新衣服,而且还是很多套,不知不觉就让客人的钱都花在他店里。你们不觉得老板赚钱手段很高明吗?”其他学生一听他这独特的观点似乎也挺有道理的,有个家里开服装店的同学马上附和:“我妈妈也常说做生意要靠眼光,不同的客人要推荐不同价位的衣服,这样生意才会好。”下面的同学也开始眉飞色舞地聊做生意的人了。眼看探讨人物形象马上要演变成探讨做生意了,这横生的“枝节”已偏离目标了,再不及时“修剪”,恐怕会越长越乱,不仅价值取向偏离了目标,接下去练写人物形象的目标也会偏离。我先“剪断”话题:“怎样做生意的话题不是今天课堂的学习目标。但马克·吐温这样刻画老板,是否想体现他做生意的高明呢?请同学们继续思考,结合课前我们看过的《百万英镑》小说,说说自己的见解。”学生很快发现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刻画老板,不是想体现他做生意的高明而是讽刺老板那样拜金主义者丑陋的嘴脸。我趁机引导:“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同一片文章都可能有不同感受,但我们还要结合文章和作者的背景,围绕文章的中心去思考,这也是一种正确的阅读方法。”接着,我把描写人物形象的小练笔切入到他们感兴趣的商人身上:“既然大家对做生意感兴趣,课后请你选一位你感兴趣的商人仔细观察,用上今天课堂上学过手法来写一写。”学生也觉得写商人有意思。在“修剪”偏离目标的“枝”时,有针对性地修正学生从错误理解走向正确,并习得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让学成长的课堂。可谓是“修剪”出“水中柳影引他长”的独特风景。

三、背离目标的“枝”——砍出一道温馨的风景

因为课堂的主人是有思想的人,所以课堂随时充满变数。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差,跳跃性思维强,率性天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做,经常会出现背离文本学习的行为出现,甚至是令人尴尬的“小插曲”,造成课堂秩序混乱,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常听有老师说,最怕上低年级的公开课,因为随时会横生出让人难以收场的“枝节”,不去理会怕被戴上“目中无人”的帽子,去理会又会被牵着扯远去。我觉得,不管是公开课或是常态课,出现背离目标的“枝节”,应该毫不犹豫地“砍断”。这不是不尊重、包容孩子的独特体验,反而是对学生和课堂的一种极大的尊重。因为,背离目标的教学活动是对课堂效率的极大浪费,也会让一部分学生养成在课堂上不思考就可以随心所欲发意见、不敬畏课堂的坏习惯。当然,果断砍断背离目标的“枝”也是需要智慧的,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或打击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学校一年级教师上教研课时,智慧处理一处横生的“枝节”,让大家拍手叫绝。当时正学习量词儿歌,老师课件里出示一颗草莓,一位小朋友从抽屉里拿出草莓高兴地说:“老师,我也有草莓。”老师顺势说:“那你来用上量词来介绍一下你的草莓吗?”孩子高兴地说:“我有一颗红红的草莓。”谁知,一位调皮地男生喊道:“我想吃草莓。”“我也想!”“我也要吃!”有调皮男生都伸手顿时“一颗草莓”横生出争吃水果的“枝”,这完全背离了课堂目标了。我们也开始替老师“尴尬”了。只见老师走过去拿起草莓说:“看来都是这颗草莓惹了祸,勾引了大家的馋虫,老师就把它先关禁闭。看看哪位同学表现最棒,下课后就放它出来,作为战利品奖给你。”顿时,全班同学坐得笔直笔直。演讲家雷麦曼说过:“用幽默的方式引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智慧砍断了“吃草莓事件”,既让孩子的关注点快速回归目标课堂,更用草莓激发后续的学习情绪调控,也巧妙地呵护了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童心。背離目标的“枝”用“砍”也能“砍”出一种温馨,一份童趣。

对草根教师来说,教室就是我们的研究室,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节外生枝”看似给我们的课堂添堵,其实这就是学情真实的反映。只要我们树立目标意识,用教学智慧理性去面对,“节外生枝”又何惧?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的“节外生枝”及其解决》周伟伟 《语文天地》 201708

【2】《将错就错,让课堂“错”出别样美》李文会 韩泰新《语文天地》201702

猜你喜欢

风景目标
“好吃”的风景(Ⅰ)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将梦想变成目标,改变你的一生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你是此生最美的风景
新目标七年级上Units7—8单项选择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