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10-30姚文华
姚文华
摘 要:与其他学科不同,初中语文这一学科有着唤醒学生创作灵感、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挖掘学生语言天赋的重要意义。优化阅读教学策略,采用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言素养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本细读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接下来,笔者将围绕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这一主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应用策略
前言:
所谓文本细读,其精髓就在于“细读”这个字。文本细读中的“细读”,则是要求读者阅读要耐心、要细心、要从细节处加以分析。尽管文本细读这一方法的应用还不尽广泛,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功效”。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若想使得文章学习更加细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文章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的心思,即可将文本细读应用到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的词语或句子加以分析与品味。接下来,笔者将从多角度解讀、想象教学以及比较分析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多角度解读文章
在文本细读教学中,注重的便是对文章细节的分析、对文章内涵的分析。如果说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初级难度,那么文章内涵的分析则是进阶难度。要知道,初中语文的文章内容不仅篇幅更大,内涵也更加丰富、更加隐晦。由此可见,文章内涵分析之难。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若想让学生将文章内涵分析透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所学文章加以解读。
如在《乡愁》一文中,教师即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的内涵进行解读。首先,教师可以从这篇文章的表面层次出发,请学生分析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通过阅读,学生很快就会得出答案,这是作者对于家乡的怀念之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而后,教师可以从文章中家乡主体、作者的创作背景出发,再请学生对文章内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作者笔下所指的故乡就是台湾,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正是战争时期台湾与祖国分离的时刻。最后,在多角度的解读下,学生便会意识到,这不仅是一篇表达家乡思念的文章,更是一篇祈求和平,祈求两岸统一的文章,如此方可实现文章内涵的透彻分析。
二、树立想象思维
与小学文章的平铺直叙不同,初中文章中有着许多抽象的语言描写,文章理解的挑战性也因此变得更高了。因此,为更好理解文章中心,则需教师树立起一个精细化分析文章的一个思想,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加以分析与探究。那么在面对语言相对抽象、不易理解的文章时,教师方可以想象为钥匙,让学生的想象思维得以启发,由此实现对阅读文章的深层感悟,体会作者文章创作的巧妙构思。
如在《变色龙》一文中,文章表面讲述的是奥楚蔑洛夫警官处理“狗咬人”的故事,随着小猎狗“身份”的变化,奥楚蔑洛夫警官的办案态度也跟着随之改变。实际上,这是一篇“反讽式”的文章。具体展开,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目的并非单纯的讲述一个警官办案的故事,而是想通过文章故事的讲述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类人或某一种现象。因此,学生若想理解到文章创作背后的内涵,则需展开想象,对文章中警官、受伤者、猎狗的所指加以联想。如此一来,方可更好实现教学目标。
三、培养比较分析意识
众所周知,文本细读法中最为根本的目标便是要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升。常言道“对比之下,方显不同”,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是如此。要知道,不同的文章设置一定有着不同的教育意义。即使某些文章看起来非常类似,但是文章教育的重点一定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为找到文章教育重点,则需对学生比较分析意识加以培养。
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这两篇文言文中,随着它们的内容都是臣子对君王治国的建议,但是却有着不同的建议方向。具体来说,前者臣子对君主治国的建议,只有一条,便是希望君主能够真正的“纳谏”;而后者臣子对君主的建议,则是从大局的角度出发,不仅包含了纳谏的劝解,还包含着用人的谋略、治国的思想等。基于此,每当教师讲解玩这两篇文言文后,即可将其加对比分析,由此帮助学生树立对比分析意识,提升文章理解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与小学阅读教学不同,如果说小学是阅读学习的基础阶段,那么初中则是阅读学习的进阶阶段。具体来说,初中生对于文章的学习已经不再简单局限于内容的理解,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到文章中的“点睛之笔”,向着更高难度的阅读目标前进。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则需教师从多角度解读、想象教学以及比较分析几个角度出发,开展文本细读教学。相信在这一有效方法的应用下,定能促进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更好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秋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6):59-60.
[2]张建明.解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方法[J].读写算,2021(1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