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2021-10-30张箫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以读促写童话教学

摘 要: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二者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才会增强。小学三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由低年级的写话渐进为整篇作文的写作,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固定根基尤为重要。但很多学生的作文却存在着大量问题。问题繁多,又亟待提高,专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间又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从课文中学方法,探索以读促写的阅读方式。

关键词:以读促写 童话 “语言学习式”教学

一、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现在读写结合的训练已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仅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就是把写的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的基础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所以说,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二者结合,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才会增强。

可是,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我发现他们的作文写作材料单一、没有中心、缺少条理、写的不具体等。而三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学生由低年级的写话渐进为整篇作文的写作,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固定根基尤为重要。问题繁多,又亟待提高,专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间又相对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想到了从课文中学方法,探索了以读促写的阅读方式。

语文课堂上经常呈现“文本解读”式的学习,老师带着学生概括内容、提炼中心是语文课的常态,可是否“存在即合理”呢?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也就是说,课文的内容大意多数孩子能在反复朗读中自悟,但让孩子自悟出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就很难了。《课标》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把语文课堂从“文本解读式”转变为“语言学习式”很有必要。

二、“语言学习式”教学实践

带着这样的思考,在讲解童话类课文——《七颗钻石》时,我尝试转变为“语言学习式”教学。

《七颗钻石》是新京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很久以前,地球遭遇了一場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过程中,她的爱心令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最终从水罐中飞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成为北斗七星。启迪人们爱心可以创造奇迹。

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我有了如下几种分析和思考:

(一)学习童话的侧重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人们进行思想启迪。

童话往往立意高级,在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七颗钻石》(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正是如此,通过水罐的六次神奇变化使读者明白——爱可以创造奇迹。若在教学时只关注引人入胜的情节、高级的立意,学生就会只在意故意的曲折有趣,看的只是热闹,对文章的文学性缺少关注。

综上所述,童话的学习除了关注学生是否把握文章的立意外,更应关注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有细腻、具体的描写;充分联想与想象。

(二)文本的语言学习与写作指导对接

《课标》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让学生会品读、会表达(包含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我认为,在讲授文本前老师首先要明了文本的文体,并让学生建立文体概念,同时渗透这种文体的学法。只有如此,学生在读课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时才有章法。

如《七颗钻石》体裁是童话,就会有丰富大胆的想象、给自然界赋予生命和感情;同时,这篇课文在写人,那么就要让学生读懂人物形象,老师就应把作者刻画任务形象的手段讲出来,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我能从这些方面读懂人物形象”的意识,如: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述性表达(环境描写等)等等。

“会品读”基本能在这一步骤完成,“会表达”就是把语言学习和写作对接的过程,我认为,学会表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读书积累,更要鼓励孩子多实践:多动笔。课堂上调动起孩子的写作或修改热情后马上动笔,并给予热情洋溢的反馈。

(三)课外拓展的方向

学生在选购课外书时除了自主挑选、上网查看所谓的“名校推荐书单”,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好的购书方向——结合课文、名家名篇。

结合课文即购买与课文同体裁、同体裁、同作者的课外书,让孩子趁热打铁,读一些同类型书目,与课上学习互相补充促进。

名家名篇即尽量购买名著或其他有品质保障的书,名篇一定有成为名篇的道理,是经过大浪淘沙被人们广泛认可的好书,孩子读起来收获会更大。

基于此,我向孩子们推荐了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集《傻子伊凡的故事》,让孩子听世界文豪讲最美的童话。

综合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入情入境,读童话、创作童话的热情被激发,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作者简介:

张箫(1990-),女,汉族,河北,小学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以读促写童话教学
童话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午夜童话镇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