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合唱表演活动中肢体语言的表达

2021-10-30罗睿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编肢体语言训练

摘  要:合唱艺术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普遍开展的一项课外活动。在合唱表演中适时、适情、适度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够通过外显的形式辅助声音语言表情达意、深化音乐的优美意境、表现作品风格特点和强化演唱风格,而且能够使听众在感受和声之美的同时,直观地感受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完美地诠释,进而更好地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 合唱表演;肢体语言;创编;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5-0040-04

作者简介:罗睿,无锡市少年宫舞蹈教研组组长,无锡市舞蹈家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校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少儿合唱教学。

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合唱作为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已成为众多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首选。合唱的和声效果是合唱作品演绎的核心,而合唱表演的肢体语言是和声效果所展现的舞台表现的重要升华手段。然而近些年来,相当一部分合唱团过分追求动作效果,却未能意识到肢体语言与所演唱作品内容的艺术诠释性,反而削弱了音乐的感染力。为此,作为校外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发挥校外合唱表演活动的广泛性、灵活性和合唱、舞蹈等专业教师的优势,使学校课外合唱活动的舞台表演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手、身、足等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对于声乐艺术而言,肢体语言是歌唱的直观化、具象化的媒介,是歌唱者内心世界外化的重要手段[1] 。合唱表演与其他声乐演唱形式一样,都是由歌唱声音和肢體表演两个部分组成。虽然合唱表演是以歌唱为主体,但它是一种视觉与听觉兼备的表演艺术,因此,在合唱表演中需要适宜的肢体语言参与,使听众在感受美妙声音的同时,直观地感受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完美地诠释,甚至进一步进行二度创作。

一、肢体语言在合唱表演中的作用

肢体语言是与内在心理体验相互影响促进的,表演时要求演唱者全身心地与音乐相融,而这种相融相互协调正符合了人情感外化的一般规律和观众视听同步的审美需求[2]。肢体语言是合唱表演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合唱表演中发挥着自身的价值。通过将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融入合唱歌声表达过程中,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声音语言表情达意、深化音乐的优美意境,同时还能够通过外显的形式展现合唱表演的艺术风格。

(一)有助于表现歌曲的情境和风格

合唱表演同其他声乐表演艺术一样,歌曲的情境是情绪和情感表现的基础和依据,没有情境就不可能更好地表现情绪和情感。观众在感知合唱表演时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同,不同的情境会带来不同的感受。舞台空间内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布景、灯光等都会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影响,而肢体语言与舞台布景和灯光相比在营造情境上更具感染力。

充分了解歌曲作者的创作初衷,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及思想内容,运用肢体语言创设与作品相适应的情境。肢体语言同歌唱语言相辅相成,从视觉和听觉上将观众置于美的情境之中,引发他们的联想,想象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使他们更好地领略到作品的独特韵味与风格。如无锡市少年宫合唱团演唱的原创作品《小小无锡景》,采用的是普通话和吴侬软语两种语言交替的演唱形式,歌声婉转而细腻,极具江南风韵。在用吴语低吟部分,笔者结合江苏民间舞的形态特征和动律特点,运用了舒缓的“上步穿花”“风摆荷花”及“兰花手贴面”等动作语汇。当唱道:“第一个好景致呀,要算鼋头渚,顶顶暇意夏天去避暑呀,山路么,曲折多幽雅……”前排的小姑娘们伴随着吴侬软语特有的甜糯,身着具有江南韵味的裙装,手执绢扇迈着轻盈的舞步款款走来,诉说着运河的别样风光和人文风情。出门撑伞、提裙过桥、侧身掸水……每一个细腻的形体动作不仅符合吴语韵律,而且彰显了江南软糯、柔婉的特点,同时又不断强化着主题。唯美、细腻的肢体语言展示着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意境,呈现出一幅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画卷,将歌者和听者共同带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使观众产生美的联想,形成美的感受。

由此可见,在合唱表演中运用与作品风格、意境相适应的肢体语言,使其与词曲真正融为一体,将歌曲的情境恰当地呈现出来。这样在表现作品风格特点和强化演唱风格的同时,使观众从情境的体验、意境的品味中去感知、联想歌曲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并沿着情境的指引,发生和发展歌曲中的思想感情。

(二)有利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合唱表演的目的是通过演唱者的表演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同时将作品的内容和灵魂呈现给观众,以感染观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3]。歌声可以感染观众,把观众的情感宣泄出来,而感情宣泄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传达人物思想,形象地表情达意的重要沟通方式之一。将肢体语言发挥到极致的是舞蹈艺术,它以高度凝练的肢体语言,将人体静态美和动态美同音乐美完美地结合,形象地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它之所以如此动人心弦,也正是因为它将人的思想感情和肢体语言结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表达和传递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在合唱表演中适时、适情、适度地运用舞蹈语言参与表演,既能带动演唱者的情绪,提高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表现,又能使观众更加立体地、直观地感受到表演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声音语言与肢体语言的双重影响,引导观众获得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如童声合唱《慈母颂》,这是一首用藏语演唱的藏族童谣,该作品以朴实而真挚的情感,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塌腰翘臀”“前倾弯腰”是构成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体态特征,这一肢体语言正能再现一位勤劳质朴、任劳任怨的母亲形象。于是笔者在间奏处融入了一小段独舞,采用藏族舞蹈这一特有的舞蹈动律和语汇,以鲜明、生动的叙事性舞蹈语言来浓缩一位藏族老阿妈的生命旅程,以此衬托作品的主题思想。用“塌腰翘臀”的动作,塑造一位终年辛勤劳作而弯下腰的母亲;用“前倾弯腰”的动作,展现一位母亲的淳朴和慈祥,这一人物的体态特征从始至终贯穿着整个舞蹈。弯腰的母亲,凝视远方,蕴含着深沉而含蓄的情感。颤巍巍的舞步,舞出了母亲令人心痛的美。一次次的弯腰舞动,低头俯视大地,抬头凝视远方,表现了母亲俯身劳作和对儿女的深深牵挂。母亲的肢体语言与童声的和声二者之间互为衬托、相互呼应,将观众迅速带入作品要表现的主题和情感内涵之中,使其获得了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以至共鸣。

可见,舞蹈是肢体语言的一种描绘和表达,是以情感寻求共鸣的。舞蹈艺术中的肢体语言,无论是头、眼、手、身、足都是经过提纯、升华为艺术化的人体动作、表情、姿势,并生成为一种特别的身体运动链,即舞蹈语言。合唱表演中音乐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和配合音乐的舞蹈语言的渲染,不仅能使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词曲作者的意图,加深和强化观众的情感体验,而且能使他们紧密地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伴随着合唱表演,与演唱者一起对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二、二度创作中肢体语言的创编

声乐演唱的一度创作,是指词作者创作歌词与曲作者依据歌词谱曲的过程。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保持词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对音乐形成自己的理解、处理和自己的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声乐演唱的本质就是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是决定演唱成败与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乐表演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所以它对肢体语言的要求自然与独唱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要求有所不同。合唱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运用,不仅要最大限度地获得共性,还要创造出属于合唱表演群体自己的、具有良好共性的个性化群体的肢体语言。 虽然二度创作赋予了合唱队员很大的自由和想象空间,但并不代表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任意发挥,毫无限制地想怎样运用就怎样运用,这有悖二度创作的原则。因此,合唱表演的二度创作需要舞蹈创编人员的参与,对合唱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肢体语言进行创编,并对合唱队员进行排演指导。

当然,合唱毕竟是声乐艺术范畴,是以群体歌唱为本体的表演艺术形式。肢体语言在其中主要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在二度创作过程中,肢体语言的创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合唱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创编应把握整体性和关联性原则。指挥是合唱团的组织者,是演绎合唱艺术的灵魂,因此,舞蹈创编人员要在指挥分析认识作品、构思音乐处理方案之后,方可开展肢体语言的构思、创编工作。舞蹈创编人员在与指挥充分沟通并理解指挥创作意图的同时,也应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去认真分析和理解作品。这样创编的肢体语言才能与演唱作品的题材和主题需要相符合、相协调,才能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统一和谐。

其次,合唱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创编应遵循精简、准确的原则。在肢体语言的创编中一定要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精简、准确的创编和运用肢体语言,能够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营造出更好的舞台氛围,使舞台更显丰满,给合唱表演锦上添花。因此,肢体语言的创编不宜复杂和过于频繁,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甚至影响到合唱的发音。否则,再漂亮的肢体语言表演也无法弥补声音上的缺陷。

最后,合唱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创编应注重情感表达的原则。在肢体语言创编过程中,只有把外部的肢体动作与内心的情感相结合,致力于内在美的外在抒发,才能更真实地表现合唱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舞蹈创编人员应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并把真情融入作品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肢体语言创造性地诠释出来。反之,会使肢体语言游离于声音语言之外,游离于作品主题与情感之外。

三、合唱队员的肢体语言训练

合唱表演过程中肢体语言的完美呈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针对性的、规范化的训练,才能使合唱队员的肢体语言储备丰富、运用准确并富有艺术性,从而提升合唱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一)形体训练与舞蹈基本功训练

形体训练与基本功训练是舞蹈语言的基础训练。在欣赏合唱表演时,自始至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合唱队员的风度气质、形体姿态。国际通用和公认的芭蕾基本功训练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特征,一直被广泛作为形体訓练及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首选内容。科学、合理、全面的芭蕾基本功训练,能够帮助合唱队员塑造优美的体态、优雅的气质并规范形体动作。而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是学习舞蹈的重要环节,通过系统规范的训练能够解决队员身体的柔软性、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培养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地运用手、眼、身、步各种动作的风格韵律,从而达到舞蹈语言所要求的身体素质要求。

(二)舞蹈语言训练

掌握和丰富不同舞蹈风格中的舞蹈语言,以便生动、贴切、形象地运用于不同风格和不同思想主题的合唱作品之中,使合唱表演作品的主题更加明确清晰、风格更加鲜明。舞蹈语言是由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它是舞蹈作品中叙事和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因此,合唱队员的舞蹈语言训练是肢体语言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合唱队员的舞蹈语言训练,应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及合唱艺术的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实施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日常训练中,首先应使他们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进入舞蹈语言训练。按照由简至繁的教学原则,先让他们找到动作与音乐节奏相统一的感觉,并明确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再做动作练习,最后才是情绪的表达。声乐表演与舞蹈表演一样都需要表演者将面部表情融入于表演之中,来提升表演的感染力,因此,舞蹈老师在日常组织队员进行舞蹈语言训练的过程之中,应当将舞蹈语言训练与面部表情练习结合起来,以此实现面部表情系统练习的目的。

总之,创新校外教育新模式,突出校外合唱表演活动的实践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特点。充分发挥合唱与舞蹈专业教师各自的专业优势,找准肢体语言与合唱表演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并加强合唱队员肢体语言的训练,才能将和声之美与形体之美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让听众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景中,从而使其更好地体会合唱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李飞.浅谈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七字标准[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2):120-124.

[2]梁珊.论形体语言在歌唱表演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08(6):28-30.

[3]李金波.合唱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表达[J].剑南文学,2013(5):165+183.

猜你喜欢

创编肢体语言训练
对抗类体育游戏的创编
论舞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疆塔塔尔族健身舞创编研究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绘本多样化主题实施《疯狂快递》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谈谈从绘本到绘本剧的创编与指导策略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