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校外摄影教学提升青少年审美能力的探索实践

2021-10-30谢雨滋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外教育美育

摘  要:校外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上海市虹口区根据长期在区内组织开展摄影培训、活动、竞赛、展示的实际情况,依托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平台,通过四种实践类型的活动提升青少年美育认知。一是知识普及,即培训类活动;二是创作实践,即摄影实践类活动;三是比赛展示,即展赛类活动;四是多元评价,即摄影评价类活动,以达到在区域青少年群体中普及“摄影美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校外教育;摄影教学;美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5-0027-06

作者简介:谢雨滋,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传媒活动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育、校外摄影教育。

一、研究背景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1]。2021年5月,上海市教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上海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校外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在青少年全面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

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摄影教育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丰富的摄影创作实践和体验活动,学生能够生成用影像表达生活、文化和思想的意识;掌握运用摄影技术创造生动影像作品的技能;学习和融合科技、艺术、人文等多学科知识,形成创新思维,提升艺术创作能力;在摄影艺术传播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综合审美能力。因此,摄影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虹口区摄影教育的现状

(一)中小学摄影教学课时情况

总体而言,目前在虹口区中小学开展摄影教育活动的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列入课表的艺术課(美术课居多)中加入摄影教学内容。虹口区有4所学校在课表的艺术课中加入摄影教学内容,每学期约16~18课时;第二种是在列入课表的兴趣拓展课中开展摄影拓展学习、兴趣小组学习或社团活动。目前虹口区开展摄影兴趣拓展课或活动的学校达49所,其中小学27所,中学22所。

(二)摄影师资情况

虹口区现有在校专职摄影教师7位,在校兼职摄影教师40余位,社会兼职摄影教师2位。摄影师资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经过专业摄影学习且具备国家颁发的摄影技能资格证书的专职教师;二是在摄影方面有特长的普通教师“摄影爱好者”;三是完全依靠“外力”,聘请社会摄影协会(团体)人员担任教师;四是依托校外教育资源(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师资,结合校内教师“摄影爱好者”共同开展学生摄影教学与活动。

(三)开展摄影教学的优势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虹口区为例,开展摄影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校外教育工作得到政策支持和物力财力保障。在虹口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教育局和各委办局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健全管理体制、建设活动阵地、建构内容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探索校内外教育衔接,逐步打造了一批富有影响力的校外活动品牌,搭建了一系列青少年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为学生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这些都为区域摄影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物力财力保障。二是校外摄影师资力量得到保障。教研组、摄影沙龙等活动夯实了摄影师资建设,为区级层面和基层学校开展学生摄影教学与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三是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区内扶植建设了4所上海市摄影特色教学学校。近年来,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专业教师深入基层学校,着力帮扶建设4所市级摄影特色教学学校。从数量上讲,虹口区的摄影特色教学学校在全市领先;从质量上讲,摄影特色教学学校建设是打造区域摄影教育特色品牌的抓手之一,基层特色学校的参与为区域整体推进摄影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摄影教育经验成果。

针对各学校开展摄影教学和活动的情况,对虹口区4所摄影特色教学学校近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见上页)所示。在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专业力量的帮扶下,虹口区在推进基层学校的摄影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基层学校夯实摄影硬件建设、助力基层学校围绕摄影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摄影学习活动中获得专业知识、提升技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虹口区校外摄影教学的实践探索

在时代要求以及区域摄影教育情况分析的基础上,虹口区依托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平台,通过四种类型的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提升青少年美育认知的途径与有效方法,实现“教会”“常练”“常赛”“常展”的目标。

(一)知识普及

知识普及,即培训类活动。摄影基础知识的普及是学生摄影创作实践的前期知识铺垫,通过这类活动实现“教会”目标。

1. 普及理论知识,传授摄影理论,打造基本审美认知

摄影绝非简单的按快门,其背后蕴含的是拍摄者的艺术涵养积累与审美认知淬炼。因此,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基础的摄影理论,提高他们的人文艺术涵养,已经成为开展校外摄影教学和组织校外摄影活动的重要内容。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经验丰富、资源和渠道较多等优势,结合学生所拍摄的校园、生活、学习等题材摄影作品,开展形式多样的摄影理论知识普及活动,如专家讲座、专题讨论、作品交流、经验分享等,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诸如构图、影调、节奏等摄影理论知识。同时,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积极推动编撰区本摄影教材和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摄影教材,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摄影微信公众号(微信课堂),为学生摄影理论学习提供基础保障。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艺术能力。

2. 深挖摄影内涵知识,提升青少年学生综合素养

摄影是通过影像工具和创作手段来记录和表现客观世界及摄影人的内在思想。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摄影可以与信息、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整合,帮助学生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观察、辨析的基础上,以图像形式记录、创作、表达个人观点和思想情感。为此,在普及摄影技能的基础上,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进行摄影知识拓展,通过对世界著名摄影大师、摄影名作、世界摄影展赛的介绍、讲解和分析,以达到深挖摄影内涵知识的目的。诸如“马格南世纪摄影经典”“马格南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近现代体育摄影赏析”“摄影与美术”等多个“跨领域”专题系列,通过多媒体及微视频(微信视频号、微课)等现代技术形式,使学生能够关注现实世界、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并深挖其内在的审美价值,提升学生的摄影意识与文化理解、摄影实践与技艺运用、摄影创意与视觉表达、摄影传播与责任担当等综合素养。

(二)创作实践

创作实践,即摄影实践类活动。虹口区结合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开展摄影创作实践类活动。在丰富的实践创作和体验过程中,扶植区域基层学校摄影特色,组建区级学生摄影团体,激发学生的創作兴趣,实现“常练”目标。

1. 依托虹口区市级摄影特色校开展普及性摄影创作实践活动

(1)师资保障

充分依托市级摄影特色校项目在虹口区部分学校进行摄影特色教学,普及摄影基础知识。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帮扶指导下,虹口区现有4所市级摄影特色教学示范校,各校均开展摄影教学,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专职摄影教师担任专业指导,结合学校自身师资,同时聘请社会摄影专业协会团体人士兼职指导学生开展摄影教学和活动。虹口区组建了一支专业素养优良的摄影师资队伍,为基层学校和学生的摄影实践、创作提供了强大的人力保障。

(2)全面普及

通过以下三方面促进摄影艺术教育进学校、进社团、进课表、进活动、进比赛,实现摄影艺术教育的全面普及。一是积极开展校级摄影艺术普及活动。虹口区95%以上的基层学校每学年进行至少一次校级学生摄影活动和竞赛,90%的学校均成立校级摄影兴趣小组。二是虹口区现有的4所市级摄影特色教学示范校均在六年级开设摄影必修课程,每周一节课(进教学课表),七、八年级开设摄影选修课程,在校学生100%都接受摄影教育。三是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牵头摄制“摄影微课堂”视频,作为各校兴趣拓展学习资料之一,供学生课余欣赏学习。

(3)打造特色

以虹口区鲁迅初级中学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以“常练”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摄影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摄影展、参加各类摄影竞赛、为初三学生举办毕业生摄影作品展、冠名举办区“鲁初杯”中小学生摄影比赛。在专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各级各类摄影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鲁迅初级中学已编发9期学生摄影刊物《鲁初视角》,获得了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2006年,鲁迅初级中学被评为上海市摄影特色学校,2012年被上海市摄影家协会教育学会授予“上海市摄影教学示范性特色学校”称号,摄影特色已成为该校立足虹口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2.组织学生摄影社团开展专题性摄影创作实践

(1)加强两级学生社团建设,“常练”合作探究与实践创作能力

通过组织校级和区级学生摄影社团、兴趣小组、沙龙、工作坊等活动,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主动去认识美、发现美、记录美、展示美,同时又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欲望和兴趣。利用校外教育特有的资源、平台和特质,创设更多的条件让学生摄影社团成员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在活动中,以个人探究、合作学习、主题创作等为主要形式,引导社团成员根据多样性的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促进探究式学习,实现“常练”目标,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而且在基层学校特色建设、区级学生社团美育提升及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

(2)聚焦特长,“常练”职业规划导向

摄影团体可以培养成员对摄影的终身兴趣和爱好。在现代教育理念下,鼓励学生培养艺术爱好是必然趋势,也有助于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做好铺垫。区级学生摄影社团聚焦重点特长学生,引导其职业规划。例如,现在就读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摄影专业的学生毕铮(原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摄影社团成员)在初中期间就树立了未来从事摄影工作的职业规划。在活动中心专业摄影教师的指导下,毕铮考入高校摄影专业。近年来,他的摄影作品屡获市级摄影竞赛大奖,他本人也被多家媒体重点关注,有意在其毕业后为其提供新闻纪实摄影相关工作。

(三)比赛展示

比赛展示,即展赛类活动。组织摄影赛事与展示,提高学生获得感,以“赛”促“育”,以“展”促“育”,实现“常赛”“常展”目标。

1. 积极策划组织区级学生摄影赛事、参与市级赛事

组织摄影赛事是开展摄影教学和推进摄影实践活动的最普遍形式之一。青少年学生通过优秀的摄影作品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在比赛过程中提高学习摄影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近年来,笔者策划、组织的市区级青少年学生摄影竞赛达十余项,逐步形成赛事的“一区一品”“一校一品”,如一年一度的上海市青少年摄影创作实践大赛、虹口区“鲁初杯”中小学生摄影比赛等,通过打造多项内涵深刻、形式生动、组织规范的摄影竞赛品牌实现以“赛”促“育”,发挥引领摄影促进美育的示范效应。每年的区“师生阳光体育摄影行动”比赛吸引了广大学生拿起相机,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记录下学校师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瞬间。比赛以区域内学生体育摄影作品创作为呈现方式,用作品展现比赛过程中的独特性、趣味性、参与性、创造性、创美性。最后以参赛作品评选和微信“H5”(移动端支持多媒体技术)推送相结合为展示方式,部分获奖作品还选送《少年日报》《虹口报》、“虹口发布”等媒体刊登发表,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以“赛”促“育”效果显著。

2. 积极策划组织区级学生摄影展览、参与市级展览

区级层面,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展厅常年举办区域青少年学生摄影展,如摄影“常赛”后的优秀作品展览等,为基层各校师生提供摄影展示的平台与空间,让更多的学生摄影作品能够在区级层面进行展示,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和收获成就感、获得感。市级层面,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与社会资源联动,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上海华视影廊于2017至2021年间连续5年联合举办“生活的感悟 纯真的视角”青少年摄影作品展览,这是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校外教育机构与社会专业商业影廊的探索式合作,也是公益性合作的积极举措。这种合作也为今后对青少年的艺术理解、艺术修养、艺术实践提供了思考空间。2017至2021年,上海华视影廊共展出近400幅青少年摄影作品,展现了青少年对视觉拓展的想法和活力,展示了青少年对“美”的认识,该系列活动已然成为上海校外摄影教育的品牌活动,以“展”促“育”成效明显。

(四)多元评价

开展评价,即摄影评价类活动。摄影的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在摄影实践与文化传播中所形成的创意设计能力、高雅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理解。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只有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组织开展多元摄影评价,提高青少年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是校外教育工作者开展摄影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1. 线上评价活动

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线上评价活动,如学生摄影展赛线上展示、学生摄影大篷车线上活动、青少年摄影爱好者线上沙龙、网络“云课程”摄影线上赏析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市民云”“随申办”“虹口发布”等平台发布各种形式的线上摄影活动和展赛,通过朋友圈票选、集赞、转帖、点评等形式扩大摄影活动的影响力,提升学生在摄影活动中的自我反思和学习借鉴能力,促进学生美育素养的发展。

2. 线下评价活动

线下现场评价分享、教师精讲、专家点评、“美图妙文”等形式都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评论评价方式,也为学生的摄影创作搭建了展示的舞台。通过对佳作的赏析、评论,学生能够对作者拍摄时的思想和创作意图感同身受,并与拍摄者共享作品的审美体验。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指导学生品读专家对摄影作品的点评;二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分析拍摄者的构思、感情、思想性、艺术性、值得模仿借鉴的地方等;三是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摄影作品的感受、认识与理解,写简短的摄影评论。例如每年的区“鲁初杯”中小学生摄影比赛活动就将学生书面摄影评论短文作为摄影作品评价的内容之一,获奖作品结合摄影评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线下集中展示,以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交流、分享、评价。

四、“十四五”期间校外摄影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基于对虹口区校外摄影教育在基础知识普及、创作实践、组织展赛融合、开展多元评价等方面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发现,摄影创作实践在以下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培养和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摄影感知、视觉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校园生活与社会热点,创作主题健康、形式新颖的作品;以丰富的传播途径进行作品交流、分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講述美丽中国故事,弘扬科学探究精神,展示坚定文化自信。就学生思想道德培育层面而言,摄影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遵守摄影传播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意识,以影像为媒介,记录、表达、传播身边的真善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从而促进学生五育相融、全面发展。

金无足赤,既有的摄影教育也需要不断思考自我革新。“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探索摄影美育评价?摄影教育如何与学生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相结合?摄影公益性社会资源与学校间怎样联动共建?摄影普及教学有序规范推进的机制保障是什么?以上这些亟待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校外摄影教学工作者在未来的主要关注点。

展望未来,摄影能力很有可能成为青少年学生应对未来信息社会高速发展挑战的必备能力。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开展摄影学习的核心目的在于渗透美育素养,提升学生美育认知。在摄影日益普及的“信息读图”时代,青少年学生更不应成为摄影的旁观者,而应把摄影作为工具,创造性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结合时代美育特征,未来我们要以紧扣时代脉搏、增强社会责任作为学生美育的发展方向,让更多的学生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通过摄影提高自身审美情趣,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0-10-15).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上海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意见[EB/OL].(2021-05-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

s5147/202105/t20210524_533188.html?authkey=boxdr3.

[3]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校外教育协会.上海市校外教育项目课程指南(试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187-198.

[4] 徐希景.摄影基础[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26-54.

[5] 许锋.从瞬间到永恒[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22-24.

[6] 叶侃骥.对校外青少年摄影教育实践的思考[J].上海教育,2018(19):86-87.

猜你喜欢

校外教育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校外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美育教师
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浅析青少年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