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州区花山岩画文化的申遗、保护与传承

2021-10-30谭维幸黄升光

文史春秋 2021年8期
关键词:左江江州花山

谭维幸 黄升光

据考证,江州区左江河段共有26個岩画点,53处87组471个图像,是左江流域岩画点分布最多的县(区)。26个岩画点全部于2006年公布为崇左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岩画点有12个,分别是驮卢镇的驮柏山岩画、驮柏银山岩画、白鸽山岩画、将军山岩画、大湾山岩画、万人洞岩画,江南街道办的穿?山岩画,濑湍镇的岜岸山岩画、马鼻山岩画、关刀山岩画、灵芝山岩画、大山岩画,共39处54组320个画像。申遗范围涉及驮卢镇、江南街道办、濑湍镇共12个行政村,29个屯3489户15706人,申遗(第三遗产区)核心区总面积达2486.27公顷,缓冲区面积4092.53公顷。

以申遗为契机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江州区把申遗工作提高到提升知名度和扩大壮族文化品牌影响力重要载体、发展壮大旅游业重大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要举措的位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和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要求,严格落实自治区、崇左市相关申遗工作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保护为目标、提升为导向,克服底子薄、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等困难,以超常规工作手段,统筹协调,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江州区花山岩画申遗的工作格局。

一是举全区之力,为申遗提供强力保障。江州区以“三保”(保人员、保经费、保工作时间)机制保障申遗工作开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从全区33个单位抽调近百人组成11个专责工作组。江州区要求全区干部群众,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领会花山岩画申遗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江州区花山岩画申遗各项工作的落实,使申遗工作人人有责任,形成上下联动、纵深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全覆盖的良好局面。

二是推进环境整治,为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留存环境。按照文化遗产与环境协调的总体要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须与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相协调。但由于传统种植方式、人们生活改善需求、经济发展需要和以往疏于管理等因素,江州区申遗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在村容村貌、清洁卫生、工业污染等方面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网箱养殖和河道采砂,对左江河道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尤为严重,远达不到申遗标准要求。据统计,江州区申遗保护区左江河段需整治的养殖网箱共8933箱,面积近25万平方米,涉及近1000户养殖户;砂场75个,数量之多位于全市第一,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事,难度相当大。江州区抽调相关部门100余名干部到网箱整治第一线驮卢镇蹲点,通过周密的调查摸底、耐心做群众思想工作、积极引导转产转行、加大社保力度和依法打击违法等,先后投入资金680万元,妥善地解决了难题,顺利地按时间节点完成申遗核心区网箱清理任务。在此期间,还完成申遗区民居风貌改造75栋以及道路、人饮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一批。

三是健全机构,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常态化。由于撤地设市、撤县改区的原因,原专门负责江州区辖区文物管理的崇左县文物管理所整体上划归崇左市,江州区没有文物管理部门,辖区内所有岩画点都是市文物局代管。由于市文物局人手少,造成江州区辖区内岩画管理和保护处于游离状态。为改变这样的被动局面,江州区在整体机构压缩、人员减编情况下,专门挤出机构、人员编制指标,成立江州区左江岩画管理局(今左江岩画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江州区左江岩画的日常保护和管理。该局成立后,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遗产区日常巡检制度和工作机制,落实村屯信息报告员和巡检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岩画本体所在的岩壁、河流进行巡检,开展岩画保护有关知识宣传和培训,逐步完善机制,实现保护管理常态化。

申遗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给申遗保护区内的生态、人文环境和群众意识带来可喜的变化,如随着宣传和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因申遗需要在申遗区内村屯建设的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村容村貌,当地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群众对申遗和岩画保护工作的态度从抵触到接受、拥护、参与,为今后的岩画保护夯实了群众基础;由于特别注重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如今江州区申遗保护区左江河段两岸木棉成林、翠竹连绵、鸟语花香、山清水秀,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快乐家园,吸引了大量周边的野生动物迁徙到此聚居,尤其是素有“广西小熊猫”之称、对生态环境非常挑剔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也不断地迁入,数量逐渐增多;由于整治和保护得力,各方面条件达到世界文化遗产标准,2015年11月中旬,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初检;2016年7月15日,在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岩画专家敏纳克什在江州区考察时曾称赞说:“这是我见过世界上最干净的文化遗产区。”

花山岩画文化在活态文化中的呈现、传承和发展

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后,江州区以此为起点和动力,以花山岩画遗产为本源,汲取花山岩画文化精华,在传承基础上,融合现代艺术元素,通过以音乐、舞蹈、民俗节庆等现实活态文化方式,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花山岩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使花山岩画文化在保护中得到传承,在传承中得以弘扬和发展。

花山岩画记录的是古骆越族群原始生活、生产和祭祀活动的景象,融合了巫文化、铜鼓文化、稻作文化、舟船文化、山歌文化以及山水文化,蕴含了骆越先民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习俗、绘画艺术、舞蹈艺术等多种文化元素。其实质是骆越先民的原始信仰观念、风俗人文习惯、生活劳作方式等方面的提炼和折射,左江流域骆越先民不断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精神。

花山岩画以一种特殊方式,在特别的地点呈现了骆越先民创造的灿烂多姿的文化,这些文化经后人口口相传,部分得到较好的继承流传,左江流域现存民间的传统活态文化大多根源于此,主要表现在稻作文化、祭祀文化、巫文化、歌圩文化等方面。

稻作文化。壮族是最早从事采集野生稻发展为栽培稻的民族之一,壮族地区的经济生活、思想意识和民间习俗等方面,都以稻作文化为基础和主脉,都能在花山岩画文化中找到渊源。稻作文化派生一系列的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间习俗,如敬蛙、敬牛、敬狗(壮族民间传说,稻谷种子是狗上天带回来的)、酿米酒、做五色饭、糍粑系列等。

祭祀文化。花山岩画上表现的集体性祭祀活动,至今江州区还留存祭祀文化的民间习俗,如“二月二”祭“土地公”以及“三月三”祭祖、丰收节、左州金山节等。这些祭祀活动,通常伴以各种特殊的祭祀仪式和民俗文艺表演,大多和岩画文化有所关联。

巫文化。今左江流域部分地区民间流传着做红白事时跳道公、师公、牛角舞等仪式,人们在跳舞时,双臂屈而上举、五指叉开、双腿屈蹲的动作居多,师公、道公手拿的道公刀、杖棒或牛角或锣鼓,与花山岩画上的正面舞人像动作和祭器基本一致。

歌圩文化。花山岩画上人群聚集,所举行的各种祭祀庆祝活动,是通过特殊的“唱诗”语言形式进行情感交流,衍生出壮族特有的歌圩文化。

目前,花山岩画文化在江州区活态文化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江州區以成功申遗为起点和动力,深入挖掘和打造在民间自然活跃的花山活态文化,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经常性地深入乡村采风,深挖民间民俗、民间故事、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等,加以整理、编排创新,使其成为独特的花山活态文化精品,让花山岩画文化在现代文化体系中重放异彩。

一是民间文学丰富多彩。主要有神话传说,如有关花山岩画的《黄巢城》《灯笼山的故事》。近年来,江州区籍广西民间文学家谭维幸根据12个申遗区《天狗偷稻种的故事》《关刀山的故事》《万人洞的故事》等12个花山壁画上的民间神话故事,编写出版了《左江花山岩画故事集》。

二是民间舞蹈花样翻新。江州区近年致力于挖掘民间舞蹈,在传承基础上提升发展,其中风格比较独特的如祭祀性(求雨)的师(道)公蛙舞、江州镇特有的《牛角舞》和具有百年传统的左江采茶的《麒麟灯》《铜钱舞》《九龙摆尾》《六人斗金花》等,其中《麒麟灯》多次在广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展播。

三是民间传统民俗活动不断拓展。在尊重传统前提下,去粕存精,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使民俗节日活动体现时代风尚和核心价值观。如左州金山节、驮卢端午龙舟赛等,经重新打造和提升,已发展成为崇左市规模最大、民俗文化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

四是山歌文化不断提升。每年“三月三”前后,江州区各地自发形成的传统歌圩人山人海。在山歌内容上,歌手们紧跟时代步伐,“旧瓶装新酒”,用山歌歌唱美好生活和宣传党的好政策。为使山歌能更好的传承,江州区组织山歌专家到学校开设山歌课,使山歌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为提升山歌品质,江州区组织相关人员,创作了汇聚左江流域山歌曲调之大全、融现代音乐元素的两部壮族山歌剧《壮族灰姑娘》《金山神灯》,为山歌的传承和流传注入新的形式。其中《壮族灰姑娘》分别于2014年、2015年代表崇左市参加广西全区相关比赛和展演,均获得优秀奖,被誉为“壮族版灰姑娘”。

猜你喜欢

左江江州花山
花山欢来啰
悠悠左江情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广西左江、右江流域石器时代文化概述
花山请你来
我在花山等你来
《江州帖》
巫山
花山恋
花山,锦绣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