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的诗观与诗歌的卓越

2021-10-30邹建军

星星·诗歌理论 2021年9期
关键词:诗作卓越写诗

最近十年,青年诗人熊曼为诗坛奉献了好几本精美的诗集,并发表了许多优秀的诗作,在诗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最近读到她在诗集《少女和理发师》(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让我对什么是真正卓越的诗歌和如何才能产生卓越的诗歌这个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什么是真正卓越的诗歌?每一个读者都有不同的认识,处于诗歌创作前沿的青年诗人对于什么是诗的认识,也许又是一种全新的回答。

在这部诗集里,有三首有关诗的诗。熊曼以自己作为“诗人”身份的方式,回答了什么才是自己心目中的好诗与真诗,也就是什么才是卓越诗歌的问题。她的诗歌观念正是她诗歌创作的一种总结,同时,她的诗作也正是其诗歌观念的一种注解。一个诗人如果有了独立的、卓越的诗学观念,就为他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一个诗人没有自己的诗学观念,那他要写出卓越的诗歌,恐怕是不易的,或者是难于上青天的。

第一首《为什么写诗》。在这首诗里,诗人并没有明确地指出过什么是诗,但是在此诗的三个诗节里,分别表达了她对于诗的看法。第一,咬碎了生活坚硬部分的那一声响声就是诗。诗人在这里强调的是“有声”,并且是如自己吃苹果时所发出的声响一样的“有声”,这种声音是自己所能感知的,也是她自己所发动的。第二,像耀眼的青春的“非洲茉莉”一样的东西,也就是诗。诗人在这里所强调的是“有色”,并且是自己所能够感知的,也是她自己所喜欢的“有色”,正是因此,诗人才总是想多看几眼这样的色彩,这样的形体。第三,顺着光线滴落下来的“鸟鸣”和“露珠”,也就是诗。诗人在这里所强调的是一种自然的、自动的写作,具有可以让山中的浓雾淡去几分的力量,如“鸟鸣”和“露珠”一样,要创造出一种富有生命质感的意象。综合起来就是有声、有色、有意、有象。诗人要求自己直观地、直接地、客观地、物质化地把握世界,以及世界上所存在的一切,并尽可能原滋原味地把自己的所感所知保存在作品中。

第二首《写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再一次地表明了自己对于诗歌本质的一种理解。这首诗虽然只有两节,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以就此分析出以下几点:第一,真正的诗都是来自于生活本身,所以熊曼说“写诗不能代替饮茶”。而所谓的“饮茶”,也许就是诗人的自我生活。反过来说,“饮茶”也不能代替“写诗”。“那舌尖上的回甘”正是诗的本体,如果诗人发现并表现了这种“回甘”,它就会成为一首真正的诗歌。第二,诗的产生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碰撞的一瞬,及其在这瞬间所产生的能量。诗人说在我们历经艰难之后,把手放进“春水里”搅拌的感觉,也就是诗;同时,诗人看见对岸山崖上的那一树白花闪烁时“心中的一荡”,以及自己由此而发生的“眉宇悄然舒展”,这样的情形就是诗的产生。第三,诗的表达是有一个过程的,诗人的自我把茶饮尽之后,还要还原和保留当初的“回甘”,同时诗人的手还要抽回来,才可以回忆四月过后的“芳菲”,正如华兹华斯所指出的那样,真正的诗歌总在是在回忆中产生的。熊曼在此提出的三点诗见,对于她的诗歌写作来说,特别重要。她的许多杰出的作品,也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如《薄荷》,“在一群开花的植物中间,独自绿着/需要多大勇气?发现薄荷的美/是在很久以后//当我捧起它轻嗅着,发现它的气味/不是牙膏或薄荷糖,散发出来的那样/而像鄂东南房前屋后,某种不知名的草木//有点苦涩与腥气,曾伴我整个童年/而不被知晓。在一种寂寥的怀想中/我怀抱薄荷穿过城市,犹如抱着/浓缩版的故乡”。这是一首很是令人感动的诗,什么是故乡?什么是童年?诗人以自己美丽的诗行,给出了独特而深入的答案。她这里的“薄荷”不仅是一种植物,也不仅是一种味道,同时也是一个人,并且也是一种气候与物候,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与气度,这正是诗人自身形象与气质的写照。“鄂东南”就是诗人的故乡,而那枝乡下的“薄荷”也就是自己的童年,同时也是自己的现在。读到这样的诗句,我们可以不为自己的故乡,以及在这片土地上所生长起来的美丽而自豪吗?诗人的回忆也就是“饮茶”,但同时也就是写诗,只是诗人已经以“写诗”代替了“飲茶”。

第三首《当我们谈论诗歌的时候》,“人群和车辆不见了/生活栖息在墙上/像一幅静物画/夜的深处开出了秘密的小花/一些香气似有若无//当你点燃一根烟/随雾气吐出生活的疲惫/谈论起过往的悲欣/眼里流淌着宁静的河流/同时拥有澄澈与深邃的品质//当我们谈论诗歌的时候/在八月的江滩边/宽阔的水面闪耀着神秘的灵光/波涛轻柔地拍打着岸堤/世界美且忧伤”。熊曼在这里再一次以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立的诗见:第一,诗是客观存在的。就像武汉八月的江景,那“水面上闪耀着的神秘的灵光”,那“波涛轻柔地拍打着的岸堤”,以及诗人所感知的“世界美且忧伤”,都是我们所谓的诗歌形态,虽然它们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第二,诗不一定都是写实的,在人群和车辆不见了之后的“静物画”,在夜的深处开出的“秘密的小花”,那些“似有若无的香气”等都是诗,所以杰出的诗篇总是处于一种有无之间、虚实之间、若即若离之间。第三,诗作是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有纯粹而明澈的境界,正如“眼里流淌着宁静的河流”,它拥有一种“澄澈与深邃的品质”。在我看来,熊曼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认知,才写出了许多具有高品质的诗作。而在她的诗集中,的确也有许多是这样的作品,如《爸爸去哪了》,“一个人去医院/一个人排队做B超/一个人褪下衣服/向世界敞开隐私和羞愧//一个人痛了三天三夜/她母亲颤抖动着手/在手术风险单上签字/一个人忍受着巨大的/不安和喜悦/把孩子生下来//我们去看望她和她的孩子/空荡荡的医院/外婆,女儿,外孙/靠在一起。也很温馨//我们把疑问咽下去/把祝福递上来/仿佛我们饱经世事的心灵/已经拥有对抗痛苦的能力。”熊曼在这首诗中所揭示的,正是当今中国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之一,这就是越来越多单亲妈妈和家庭的存在问题。虽然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一家人的具体情形,但自始至终没有“父亲”的出现,三口人就是三代人,并且没有一个成年男性成员出现,也没有提到任何相关的男性。诗人只是告知我们这样的痛苦人生情形,并奉上了他们的祝福、同情与慈悲,并没有人可以解决现实中所存在的这一类的问题。诗人的主观与现实的客观相遇了,看见了痛苦与悲剧,但同时也经历了人生的苦难与世事的艰难,这些都成为了她笔下丰富而灵动的诗句。优秀的诗作就是这样产生的,丰富的诗性就是这样发生的,没有深厚的生活为底子,再强大的想象力也许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就是诗人独立而卓越的诗学观念,是熊曼诗歌创作的基础,同时这样的诗观也来自于她的诗歌创作。如果我们要对她的诗学观进行理论概括的话,大致如下:第一,诗歌是来自于高度个性化的自我的,没有自我的感知与认识,就不会有卓越诗作的产生。第二,诗歌是来自于具体的、客观的生活的,诗人只有张开自己的所有感官,大胆而深情地拥抱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卓越的诗作才有可能产生。第三,诗歌是来自于诗人的主观与生活的客观的相遇,既来自于这个时候,也来自于这种状态,这个时候和这个状态本身的记录也就可以成为卓越的诗作。第四,诗是来自于诗人对自我与对生活的一种发现,并且是一種全新的发现,新的角度、新的对象、新的方式、新的意象、新的见识,才有可能产生卓越的诗作。第五,诗是来自于新的语言和新的表达,并且是一种直接的表达和本真的表达,也许没有什么外在的形式,只要本质上、内在的是诗性的,就有可能成为一首卓越的诗作。第六,诗歌来自于诗人具有穿透性的眼光,一眼可以看透生活的本相与人生的本质,但诗中所写的也许是一种现象,所呈现的也许是一种意象,但内含本质与本真,诗的味道与意趣由此而来,卓越的诗作也由此而来。生活化、自我化、平民化、本真化、本质化、现象化、直观化与意象化,这就是她独立而卓越的诗歌美学思想的具体内容,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熊曼用心所创作出来的诗作,不是古诗,也不是外国诗,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新诗,并且是当代中国诗坛最新的新诗。她的诗作与她的诗观一样,是来自于她的经历与她的生活,来自于她所认知的自然世界与人类世界,来自于她丰富多彩的强大而灵巧的内心世界。然而,最终还是来自于她对于诗的认知,来自于她卓越而独立的诗歌艺术观念,以及已经比较成型的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没有自己独立诗观的诗人,也许可以偶尔写出一两首杰出的诗作,但不可能一直写出杰出的诗作;而如果有了自己比较稳的、独立的诗观,则可以以我观物、以我写他,首首都有可能是杰出的诗作。如果我们想了解和认知中国最新的诗歌艺术发展,读熊曼的诗作也许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附:熊曼的诗两首

为什么写诗

吃苹果很多年

我喜欢咬下去时

那一声清脆的“嘎——嘣”

好像咬碎了生活坚硬的部分

昨天,我买了一盆非洲茉莉

它有好看的茎叶和花蕾

像一个人短暂但耀眼的青春

多看一眼是一眼呀

今天,我开始写诗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诗

但当我随手写下

山中的浓雾便淡去了几分

一些鸟鸣啊,露珠啊

就顺着光线滴落下来

写 诗

写诗不能代替饮茶,那舌尖上的回甘

不能代替历经跋涉之后,将手插进春水里搅拌

不能代替对岸悬崖上一树白花闪烁

那心中的一荡,眉宇悄然舒展

当茶被饮尽,手必须从水中抽回

四月过后芳菲散尽。是时候让诗出场

进行还原和挽留。那舌尖上的回甘

心中的一荡,眉宇悄然舒展。

邹建军,1963年出生,四川威远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省社科联委员。主要从事诗歌、散文和辞赋写作,著有《惟山文存》(三册)及诗文集8种。

猜你喜欢

诗作卓越写诗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现象
画与理
为你写诗
区别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读诗十二法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