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金斗:烽火湘东铸忠魂

2021-10-30唐雪元唐新明

文史春秋 2021年9期
关键词:曾祖父革命农民

唐雪元 唐新明

1921—2021年,整整100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这样光荣的日子里,不由忆起一位革命先烈——我们的曾祖父唐金斗,他投身革命而慷慨献身93年了,洒泪祭奠,追思功德,心潮难抑。

曾祖英魂留青史

我们从没有见过曾祖父,也没有见过他生前的照片,只知道他生于1895年春,牺牲于1928年春,牺牲时年仅33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处于兵荒马乱的年代,对于穷苦人家来说,温饱尚且不易,照相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我虽然不知道曾祖父长得什么模样,但偶尔也听到家中長辈、乡中友邻谈及他。那时,我们还在孩提时代,对于革命和战争的事还听不懂,甚至不以为然,只记得爷爷家里的祖宅大门上,挂着一块“光荣烈属”牌。

每年过年时,村里都给我爷爷家送来一些肉和点心,当时家里很穷,我们小孩子欢喜得不得了,可每逢这时,爷爷总是不由得伤心抹泪。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逐渐知道了,那是因为爷爷的父亲——我们的太爷爷(曾祖父)在1928年率领农民自卫队攻打渌口城株洲团防局时壮烈牺牲了。这些送来的东西是给军烈属的慰问品,以示拥军优属,抚慰烈士的家人。

为了弄清曾祖父革命的历程,我们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特别感兴趣,知道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国人民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亦称“国民革命”或“大革命”。在这一大革命风暴中曾祖父光荣牺牲。

革命火种播家乡

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后,迅速在上海成立可以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该机构一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启发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一方面积极组织工会,开展罢工斗争,成为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

1921年9月27日,共产党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领导农民建立农民协会,发表农民协会章程和宣言,推举贫苦农民李成虎为领导人。这是中共创建的第一个农民协会。

1925年9月,受毛泽东委托和中共安源党组织派遣,湖南醴陵天福村(今属株洲县)人旷家喜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早在1921年冬,毛泽东与李立三在安源考察并开办夜校,旷家喜便参与其中,认真学习革命理论,成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骨干之一。之后,他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夜校担任教员。那个时代,投身革命需要非凡的勇气,不仅物质上极端艰苦,而且革命工作奔波疲累,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但是,面对黑暗的残酷现实,面对社会与时代的召唤,一批批有志青年不怕牺牲,勇敢投身于危险而壮阔的革命洪流中。

旷家喜回到家乡后,迅速在醴陵北二区关王庙(原鸿仙乡芦下桥、油圳村等一带)宣传中共的革命主张,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力量。曾祖父的弟弟唐金卫接受过私塾教育且满怀革命激情,很快成为旷家喜的左膀右臂。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曾祖叔既然参加了革命,自然要发展身边可靠的人加入队伍。在其带动下,曾祖父积极投身火热的革命洪流之中,并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祖父兄弟俩一起加入共产党后不久,在旷家喜的领导下,组建了株洲县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中共关王庙支部,旷家喜任支部书记,他们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和发展农民自卫军。一时间,红旗漫卷,梭镖如林,没收地主土地,没收一切所谓公产的祠族庙寺等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的农民,给予小田主减租,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1926年,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推动下,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浪潮席卷中国。在大革命的滚滚洪流下,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日益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呼声,中共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千百万工农群众开始在中共领导下组织起来。到1926年11月底,湖南有54个县成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次年1月,湖南农民协会的会员迅速增加到200万人,农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1927年1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北伐军入湘而后,平江、浏阳诸役,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使我军不至陷于逆敌伏军及地雷之险。平江之役,农民引导我军,从间道抄平江北门,敌军几疑我军从天而降,敌将陆法因势穷自杀,农民因此而牺牲者亦数十人。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

中国共产党愈发认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1926年5月,中共领导召开的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专门作出《农民运动在国民革命中之地位决议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1927年2月3日,毛泽东实地考察株洲县境内的农民运动时来到醴陵,在关王庙召开农会骨干会议,曾祖父兄弟俩有幸参加了会议。

关王庙,位于今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仙井乡芦下桥村孙公祠组的一座小山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离渌江约3千米,东西两侧为民居,南面为宽阔的农田,北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磨山遗址2千米。大革命时期,关王庙为醴陵北二区农会会址。

操戈雄起农潮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鲜血和牺牲、挫折与苦难。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月21日,经蒋介石指使,在国民党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的阴谋策划下,驻长沙的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发动了残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的反革命叛变。事变这天中文电报用韵目“马”字代表21日,史称这一事件为“马日事变”。

“马日事变”之后,白色恐怖遍及湖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长沙附近就有1万多名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革命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这一时期,曾祖父兄弟俩与幸存的中共党员,经上级指示转入地下工作,革命火种得以保全。外部革命环境仍在恶化,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发动“七一五”政变,宣告“清党”。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1927年8月1日,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在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下,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8月,中共安源党组织悄悄组织队伍,联合曾祖父兄弟俩发展保存的自卫队,一起暴动,捣毁了醴陵北二区范围的反动政权,在今仙井乡千弓塘村成立醴陵北二区苏维埃政府,由张子意任区委书记,旷家喜任主席。

暴动队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成立区、乡、村苏维埃政府,颁布8小时工作制,建立了财政、教育、司法,工会、农会、妇女会、学生会等群众组织。

为了巩固新生的地方政权,拯救穷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任醴陵北二区苏维埃政府自卫队正副队长的曾祖父兄弟俩,带领农民自卫队员打开地主粮仓和库房,把粮食和财物分给群众;领导农民“插标分田地”,对地主恶霸进行斗争,“地主、官僚和军阀的财产和土地一概没收,贫民所欠债务一笔勾销,高利贷是犯罪行为,反革命分子由人民公审,重罪枪决,轻罪罚款后释放”;先后处决了“马日事变”时残酷镇压农民的劣绅及反动分子14人,人心大快。

不久,曾祖父兄弟俩率领自卫队,截住由平江经浏阳来醴陵的李品仙国民党第八军第一师张国威部的部分溃军,缴枪200多支、弹药20多箱,打开了农民武装斗争的新局面。为了加强武装斗争领导,北二区在清水塘成立革命指挥部,由张子意任总指挥。

这时,曾祖父唐金斗家里也热闹起来,曾祖母率妇女给农军队员(即自卫队员)烧水做饭、缝补衣裳,青壮年则杀猪宰羊、下塘抓鱼慰问他们,孩子们到村口站岗放哨,老奶奶们找来当地的土医生给受伤的队员治病。夜深了,队员们没有进屋休息,而是在堂屋偎着火盆睡觉,大家深深感覺到,农军才真正是穷苦人民的队伍。

我们记得爷爷唱过一首民歌:“扛起刀枪当农军,眼也亮来心也明;穷人是我亲兄弟,富豪是我对头人。反动官兵真可恶,专帮土豪搞剥削……有了农军帮一把,当家做主有良田。”爷爷说,这首歌是跟我们的曾祖母学的。

白天,农军在村子里写上“继续斗争,再寻光明”“农军是工农自己的队伍”等标语。他们不拿群众一分一毫,特别有礼貌;临时休整时,他们帮着村民收拾院落。很多人晚上睡在村民的房檐下,向村民借门板时都会做好记号,用完后将门板一一装好归还。农军的言行,村民看在眼里,铭记于心。

当时,曾祖父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穷人白天分到地主恶霸的财物,夜晚又偷偷地送回去。曾祖父对此很是不解,经过调查才发现,这样的事并非个例。原来是穷苦的乡亲害怕反动派与地主恶霸还会杀回来,秋后算账。

曾祖父唐金斗陷入深思,对弟弟唐金卫说出了心里的想法:要想革命到底,我们只有拿起武器把反动派、地主恶霸彻底消灭光,才能真正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人。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曾祖父就带着他儿子、当时才几岁大的爷爷唐仕春早早来到刚分给自家的土地边,立誓:“今后有地种了,这都是共产党领导得好啊!党的恩情比天高,党的恩情比海深。此生我一定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誓死保卫穷人翻身当主人的成果!”曾祖父临别时,曾祖母从口袋里取出一方手帕,包上泥土递给丈夫,深情地对他说:“现在形势对我们很不好嘞,你既然是党的人,就要铁了心地听党的话,跟党走。”

风范长留在人间

1928年1月11日,中共安源党组织决定由漂沙井人、参加过北伐的易足三组织曾祖父等率领的农民自卫队,攻打株洲团防局及国民党李品仙残部。

当时,队伍中有这样的规定,同一场战斗父子同军者,子留下;兄弟同军者,弟留下。曾祖父作为大哥,他让弟弟唐金卫留下,自己率队悄悄向驻在渌口县城的株洲团防局所在区域挺进。

按战前统一作战部署,曾祖父所在的自卫队作为攻城的佯攻力量,从侧面率先发起进攻,吸引敌人火力并加以牵制,配合中共安源党组织秘密调派的主力部队一起攻下县城,占领渌口。

到了约定时间,趁着黑夜掩护,曾祖父率领他的队员发起攻击。战斗打响后,却迟迟不见支援的主力部队到来。负责守城的李品仙部本是溃败之军,军心散漫,战斗刚一打响,就误以为遭到共产党大部队合围,加上夜战,心里更发虚,遂弃城而逃。

天亮时分,败走的李品仙部与国民党另一部相遇后获知,支援攻打团防局的中共主力部队在路上遭遇国民党军伏击,李品仙立即气势汹汹地重新杀回团防局。

曾祖父等人在敌弃城后,迅速攻占了城楼,由于迟迟得不到援军支援,人员严重不足,且没有守城的重武器,面对带着精良武器去而复返的敌人联军,作为中共党员,曾祖父主动申请带领小部分人员阻敌断后,让其他队员先行撤离。

曾祖父等留下来断后的18名队员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之下,拒绝投降,手握刀、叉,奋勇冲上前与敌肉搏,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曾祖父与18名队员,身首分离,尸骨被敌人抛于荒野。当地的杨家园村民不忍烈士受辱,自发收敛烈士遗骸,并出资购买棺材,将他们一起合葬于渌口狮型山上,用麻石立碑以记。碑身上刻有“19人坟墓 杨家园众姓立”等字样。

攻打株洲团防局失败后,北二区苏维埃的武装斗争又坚持了4个多月,最后伪县政府组织一次强大的攻势,集结全县武装并勾结株洲团防局,还有当地的第六军一个团的兵力,分四路向北二区进行“围剿”。经过英勇顽强的斗争,终因敌强我弱,农军作战失利,伤亡较多,不得不将武器埋藏后,各自设法转移。1928年4月,易足三经浏阳辗转到达武汉,1930年秋不幸被捕,随即被敌人杀害,时年31岁。

同时,作战失利后,引导曾祖父兄弟走上革命道路的旷家喜,在安排农会骨干转入外地分散活动后,自己留下继续斗争。1928年5月5日,被害于关王坝,同他一起被杀害的,仅中共关王庙支部就有240多人,坝中的河水被烈士的鲜血染红……

曾祖叔唐金卫在被转移出去后,继续投入秘密的革命工作,后来家人就再也没有他的音信,至今不知其所终,关于他的故事也无从考证。

我的曾祖母,怀着对丈夫的思念,历尽千辛万苦将爷爷、叔爷爷等子女后辈抚育成人。

湘之东,有忠魂。终此生,不能忘。

2012年,株洲市委及时回应民间对烈士尊重的呼吁,在当年众烈士遇害的关王坝边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碑,在关王庙的山上修建了一处庄严简朴、肃穆幽静的烈士陵园,陵园中就有我曾祖父和他的18名队员战友的合葬迁墓,曾祖父唐金斗作为队长,有一个单独修建的衣冠冢。

时隔曾祖父牺牲93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后辈子孙秉承家乡风俗,依照古制,将曾祖父的英灵隆重迎请回宗堂。伫立烈士碑前,思绪将我们带回到曾祖父等革命先烈艰苦奋战的岁月,先人于家族中代代相传的革命历史一一浮现于眼前。曾祖父年轻的生命虽然永远留在家乡红色的土地上,但誓言无声,穿越93年的沧桑岁月,仍然直击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为后人竖起一座关于牺牲与奋斗的不朽丰碑!

猜你喜欢

曾祖父革命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我的曾祖父
装傻的曾祖父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黑暗之光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黑暗之光
粉红革命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