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养老模式下的适老化设计研究

2021-10-30王泓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适老化无障碍设计产品设计

王泓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据21世纪初的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中国家庭结构正朝着小型化、核心化方向发展,空巢家庭逐渐增多,对养老的需求也有新的变化。社区养老是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使机构养老加入社区之中为老人提供多项服务,并结合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所具有的优势,让老人安心在家养老的同时还可以享受机构养老中所具有的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依据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养老模式,以社区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方式,已经成为养老发展的主流,并且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化养老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专业化服务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关键词:社区化养老;适老化;产品设计;无障碍设计

一、全球老化现象

1956年联合国发表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后果》提出,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7%时,就说明着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已经步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生育率率先进入接连下降的阶段,老龄化现象已经开始在部分国家出现。

20世纪初期开始,我国开始逐渐步入老龄化,2000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比例已经达到10.2%。据人口学家推测,在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体系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个新拐点,届时,中国人口数量将会达到峰值,老龄化问题开始加剧。205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然而目前我国在养老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准备和供给并不充分,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急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二、中国养老模式概述

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家庭养老模式把血缘关系作为纽带,由家庭中的成员为上一代老年人提供生活以及养老送终等一系列生活安排,这是一种将个人的终身劳动所得及积累作为生活基础,并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反哺式”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不仅在生活、经济上依赖子女,更多的还表现为精神依赖。这种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和家庭核心化的转变,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将会日益淡薄,我国的养老模式也逐渐过渡到介于西方的“接力式”养老和我国传统的“反哺式”之间的一种养老模式,即“弱反哺式”养老。

(一)当前中国养老现状

我国目前的养老现状堪忧。中国传统思想下的居家养老模式,在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变化的环境下,开始出现诸多不适。例如,1979年我国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近几年我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渐渐步入老年,与此同时独生子女的压力也在增加,独生子女将独自承担家庭里老人的赡养重任。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了“四二一”结构——4个老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养老负担较重。此外,现代化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快节奏的生活使现代人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加,客观上也导致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料的能力越来越弱,家庭养老的功能也日益萎缩。

我国老龄化的特点:第一,老年人口的基数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占总人口的18.70%,已有2.64亿人。第二,老年人口数量增速快。英国的老年型转化用了80年,瑞典则用了40年,而我国的转型用了不到20年就基本完成。第三,老龄化主要表现为高龄化。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增长率高达4.56%,远超过60岁以上老年人的增长速度。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老年人口总数的1/10。第四,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老龄化情况也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远超经济发展速度,形成了“未富先老”的矛盾局面。

(二)我国社区养老模式分析与定位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社区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研究及发展的热点。根据我国未富先老、老龄化加速發展的基本情况以及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政府提出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社区养老化的服务体系介于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机构之间,是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养老方式:一是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二是组织老年人探索合适的养老方式,三是建立老年服务系统,四是建立监督机制来监控家庭养老。

三、老年用户概况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逐年递增,老年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我国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新型养老体系下的社区服务就成为发展的重点。“适老化设计”顾名思义就是适合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设计,涉及老年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所用的物品与设备等,设计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

(一)老年人年龄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一章第二条:“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根据我国法律规定,60岁以上的人群被称为“老年人”。世界卫生组织则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44岁以下的人群为年轻人,45到59岁的人群为中年人,60至74岁的人群则为年轻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为老年人。

(二)老年用户的生理特点

人在进入中年之后,身体机能会逐步发生生理性变化。进入老年以后,身体机能的变化也会更加明显。研究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脑细胞的数量开始减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和细胞数将会减少20%~50%,小脑的皮质神经也将会减少25%;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神经细胞总数减少程度将会达到45%,所以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反应将会变得更慢。

(三)老年用户的心理特点

老龄化社会必然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化,多子女家庭向独生子女家庭转变,势必也会影响养老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需求也有了更多的需求。

老年用户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寂寞孤独感。对步入老年期的老年人而言,孤独寂寞是常见的心理特征。第二,抑郁焦虑感。随着年纪增加,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都在下降,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第三,恐惧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心理状况也发生异常变化。第四,怀旧情绪。年龄越长,老年人对过往的时光和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越多,往往希望随时跟身边的亲朋好友诉说过往的种种,感叹世事变化。第五,依赖心理。老年人在衰老的过程中有三种典型的依赖,即经济依赖、生理依赖、社交依赖。

四、社区养老原则

近几年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社区养老的开发及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国内掀起热潮。《中国老龄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将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00多万张。各地方政府都开始加大对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目前也已经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北京太阳城和上海亲和源等等。

以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社区养老的发展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符合老年人就近养老的意愿,成本也大大降低。在政府的扶持下,社会企业和机构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结合了居家养老以及其他养老方式,形成了以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使得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更加多层次、多元化,保证大部分的老年人都可以在社区进行养老。

五、适老化设计概述

(一)适老化设计的定义

适老化设计是指在住宅中,或在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中,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以及行动特点而相应作出的设计,其中包括无障碍设计,加入了紧急救护系统等,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或即将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的日常生活及出行。适老化设计坚持“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切实地感受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从而使设计更适应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帮助老年人,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提供方便。产品设计中的适老化往往包含在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包容性设计等设计方法中。

(二)适老化设计原则

首先,要以老年人的心理、生理以及行為特征上的特点为基础,并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与规律,结合老年人的活动空间尺寸以及功能需求、居家设备尺寸、摆放方式的规律性等进行设计,从而有效保证他们使用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其次,通过优化设计,尽可能避免适老化产品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不便,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例如,通道扶手、墙体、柜面、台面等的高度与宽度等设计都要便于老年的使用,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温暖、温馨。

(三)适老化设计发展前景

理想的晚年生活需要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不需要夺人眼球的外观,但是内部的每一个细节都需处处体现人文情怀,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适化设计就是从他们的生理、心理上出发,真正地为老年人设计,为老年人服务。

适老化设计并不是多“高大上”、多遥不可及的,一个小小的把手就可以方便大家的生活,一个智能的设计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温暖。适老化设计是一种有同理心、有温度的设计。我们希望,未来的房子处处充满温暖和人性关怀,未来的适老化设计能够实现社群和智能的结合。正如建筑师潘翼在《转动老世界——适老化设计的现在与未来》的演讲中说的:“老年人和年轻人最好的、最理想的就是一起共创好的环境和彼此能够互相扶持的生态系统。……让大家可以在公共的空间里共享余年。”

参考文献:

[1]周绍斌,李棉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两种视角与实证研究[J].学术论坛,2013(9):172-177.

[2]姜可.老年人无障碍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6(6):296-297.

[3]赵雅鹏.面向城市独居老人的智能家居养老交互系统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

[4]刘晓旭.银发智能产品设计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9):92-93.

作者单位: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童红兵名师工作室

猜你喜欢

适老化无障碍设计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城市建设莫忘关注老年人需求
养老社区建筑中适老化设计研究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