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颅内出血MRI 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2021-10-30张晓娅杜春晖陈飞王吉傅旭明李艳华曹敬燕张海瑛徐巧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内出血硬膜蛛网膜

张晓娅,杜春晖,陈飞,王吉,傅旭明,李艳华,曹敬燕,张海瑛,徐巧

颅内出血在新生儿中发生率为2%~4%,主要是围生期窒息或产伤导致,病情危急,并发症复杂,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死亡,即使是存活的患儿也可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害[1-2]。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颅内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超声、CT等影像学特征复杂,对细小出血灶有时难以发现而漏诊[3]。近年来,MRI 在新生儿神经影像学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出血病灶显影效果好,提高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率[4-5],有助于临床早期治疗和降低病死率。本研究对188 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MRI 影像学特征以及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展开分析,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MRI 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月至2021 年3 月浙江大学舟山医院及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颅内出血新生儿188 例。纳入标准:(1)符合颅内出血的诊断标准[6];(2)出生7 d内完成MRI检查;(3)新生儿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先天性、遗传性疾病;(2)颅内感染;(3)合并心、肝、肾等疾病。其中男112 例,女76 例;胎龄32 ~40 周,平均(36.42±1.33)周;足月儿87 例,早产儿101 例;出生体质量1 720 ~4 080 g,平均(2 935.16±384.57)g;阴道分娩116例,剖宫产72 例。

1.2 方法 使用MAGNETOM Spectra 3.0T 磁共振成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32 通道头颅专用线圈。患儿在检查前20 min 采用10%水合氯醛0.5 ml/kg 灌肠镇静。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T1WI 扫描参数:重复时间(TR)212 ms,回波时间(TE)4.76 ms,接收带宽(BW)70 ms,层距5 mm,视野(FOV)240 mm,采集矩阵416×512。T2WI 扫描参数:TR 4 500 ms,TE 95 ms,BW 70 ms,层距5 mm,FOV 240 mm,矩阵512×640。SWI扫描参数:TR 4500ms,TE 95 ms,BW 70 ms,层距5 mm,FOV 240 mm,矩阵512×640。扫描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观察颅内出血病灶位置及信号变化。使用Sante MRI Viewer 软件处理MRI 图像,由2 名中级职称影像学医师独立阅片。

1.3 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CT 及其造影等检查治疗。包括是否早产、病因诊断、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观察患儿住院28 d 内预后,根据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标准,分为痊愈、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状态及死亡[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征 188 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中,蛛网膜下腔出血87 例,硬膜下出血26 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55 例,脑实质出血20 例。MRI 影像学特征:蛛网膜下腔出血SWI 低信号,T1WI 高信号,T2WI 等或低信号(图1)。硬膜下出血SWI 低信号,T1WI 高信号,T2WI 低信号(图2)。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SWI低信号,T1WI 及T2WI 等或低信号。脑实质出血SWI 低信号,T1WI 高信号,T2WI低信号(图3)。相比T1WI及T2WI,SWI 成像更加清晰,可见更加明显的低信号影。

图1 女,胎龄39+6 周,出生后5 d 行MRI 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A 为枕部矢状窦旁T1WI 高信号,其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双侧脑室对称,中线居中;B 为枕部矢状窦旁T2WI 等或低信号;C 为SWI 扫描可见枕部矢状窦旁呈不规则低信号斑片状影

图2 女,胎龄36+2 周,出生后6 d 行MRI 检查,诊断为硬膜下出血;A 为左侧枕顶部可见条状异常信号,T1WI 高信号,脑皮质较薄,脑灰质与白质分界较清楚,双侧脑室对称,中线居中;B为左侧枕顶部T2WI低信号;C 为SWI 扫描可见左侧枕顶部呈不规则低信号影

图3 男,胎龄35+6 周,出生后6 d 行MRI 检查,诊断为脑实质出血;A 为右侧丘脑区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 高信号,双侧脑室对称,中线居中,脑沟及脑室未见异常;B 为T2WI 低信号;C 为SWI 扫描可见右侧丘脑区呈不规则斑片状低信号影

2.2 颅内出血类型与早产的关系 188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中,早产儿101 例(53.72%),足月儿87 例(46.28%)。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中早产的比例均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均P <0.05),见表1。

表1 颅内出血类型与早产的关系 例(%)

2.3 颅内出血类型与病因的关系 188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中,大脑动脉瘤70 例(37.23%),大脑毛细血管瘤32 例(17.02%),缺血缺氧性脑病57 例(30.32%),凝血功能障碍29 例(15.4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中大脑动脉瘤的比例均高于硬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脑实质出血(均P <0.05)。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比例均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脑实质出血(均P <0.05),见表2。

表2 颅内出血类型与病因的关系 例(%)

2.4 颅内出血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188 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中,颅内高压129例(68.62%),意识障碍92 例(48.94%),脑膜刺激征96例(51.07%),肢体障碍37例(19.68%)。颅内出血类型与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均P >0.05),见表3。

表3 颅内出血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例(%)

2.5 颅内出血类型与并发症的关系188 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中,继发性癫痫41 例(21.81%),脑疝17 例(9.04%),广泛性脑水肿50 例(26.60%),呼吸衰竭13 例(6.91%)。颅内出血类型与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均P >0.05),见表4。

表4 颅内出血类型与并发症的关系 例(%)

2.6 颅内出血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188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中,痊愈104例(55.32%),轻度残疾58 例(30.85%),重度残疾16(8.51%),植物状态5 例(2.66%),死亡5 例(2.66%)。颅内出血类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Z=4.954,P >0.05),见表5。

表5 颅内出血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例(%)

3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较为常见,其次为硬膜下出血和脑实质出血。颅内出血多呈进行性恶化,大多数患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等症状;部分患儿颅内出血病情较轻,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症状不典型,有可能仅表现为惊厥和昏迷等。本研究188 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中,颅内高压占68.62%,意识障碍占48.94%,脑膜刺激征占51.07%,肢体障碍占19.68%,但颅内出血类型与临床表现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导致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有必要借助MRI 确诊。

SWI成像的原理基于颅脑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差异,尤其对颅内出血灶的检出敏感[8-9],出血灶的脱氧血红蛋白和铁蛋白含量高,与其他脑组织区域存在磁敏感差,SWI 使得脱氧血红蛋白产生磁敏感去相位,从而在SWI图像中表现出对比增强[10-11]。本研究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SWI成像特征,发现SWI 成像一般为低信号,这与赵沁萍等[12]和郭莉莉等[13]研究报道相符。相比MRI 常规T1WI 及T2WI 成像,SWI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的敏感性更高,出血病灶显示清晰,不易漏诊,可以观察到微小的出血病灶,这与Kim等[14]和徐松艳等[15]研究报道观点一致。

本研究分析颅内出血类型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颅内出血类型与早产、大脑动脉瘤、缺血缺氧性脑病有一定关联。既往文献报道,新生儿颅内的病因主要包括颅脑外伤、产伤、缺氧窒息和早产等[16]。本研究发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中早产的比例较高,说明早产儿易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病因主要是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脑缺氧使得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室管膜下生发层的毛细血管破裂[17]。本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大脑动脉瘤的比例明显较高,这是因为新生儿先天性脑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另外,一些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K 缺乏等导致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也会引起自发性脑出血[18]。本研究发现颅内出血类型与并发症和预后无明显关联,颅内出血的常见并发症有继发性癫痫、脑疝、广泛性脑水肿及呼吸衰竭等,易导致患儿预后不良。本研究中55.32%的患儿由于颅内出血病情较轻,救治及时,均可以获得临床痊愈。

综上所述,相比MRI 常规T1WI 及T2WI 成像,SWI 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的敏感性更高;颅内出血类型与早产、大脑动脉瘤及缺血缺氧性脑病有一定关联,与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无关联。

猜你喜欢

内出血硬膜蛛网膜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新生儿脑室内出血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扭伤后赶紧这样处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