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的时代创伤

2021-10-29马雪洁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张艺谋隐喻

摘 要:张艺谋拍摄的文艺片电影《一秒钟》上映以来引起各路影评家的讨论,对于《一秒钟》的评价褒贬不一。为了对电影进行有效性评价,如何解读电影文本成为关键,对于电影内涵的探讨更是应有之义。对《一秒钟》的解读可以从隐喻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潜藏在电影文本之后的内蕴。从时代和人物、场景和意象、导演本人等角度,细致开掘背后的隐喻结构,解读电影想要表达的个人的时代创伤的情感。

关键词:张艺谋 《一秒钟》 隐喻

张艺谋在商业电影中浮沉许久之后重拾初心,时隔多年回归文艺片——《一秒钟》。《一秒钟》的上映之路格外曲折,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由于“技术原因”而撤档这个说法显然是一种托词,背后具体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电影也由此产生了两个版本。公映版删减了许多重要镜头,包括揭示张九声为什么不去直接看女儿,而选择从新闻简报上看女儿,是因为女儿争着扛面袋时发生意外已经去世。补拍了张九声出狱之后和刘闺女的重逢作为电影的结局。虽然作为观众不能看到最初的原始影片,但网络信息如此发达,关于原始版本的具体情节已经可以被轻易地检索到。尽管有所删减,公映版電影仍然保留了不少极具隐喻性的情节、场景和意象,以隐喻手法来表现在这个特殊时代下的“个人创伤”。

一、时代与人物:角色张九声的隐喻性解析

《一秒钟》的故事设定非常具有时代特性,影片开篇就出现了几摞圆头铁盘,里面装着盘成圆形的电影胶片,故事开头凭借胶片这种特殊的物品就可以定位故事发生的时间。“一场”“二场”的农场划分和新闻简报这种特殊的新闻传播方式,更是将电影的时间细致定位到中国那段敏感又特殊的时期。在后来补拍的剧情中,陈九声与刘闺女两年后的重逢就在恢复高考那年,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所以可准确推断影片前半部分的主体故事的时间是在1975年,也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为1966—1976年间,时代是对这部电影内在逻辑进行分析解构的重要因素。解决了电影的时间问题之后,就方便我们对人物进行下一步分析。

首先是男主人公张九声,在2020年11月27日上映的公映版中,张译饰演的这位逃犯一直没有名字,即便在影片末尾演员表上,这个角色的名字也是“逃犯”。从网络上搜集到的资料来看这位逃犯叫张九声,导演是在有意识回避张九声的身份。也许是为了符合逃犯的逃避心态,每当触及张九声具体身份时,剧情就会采取回避的策略。导演设置了一个精致谜语,又在电影中留下多处暗示。张九声的形象定位开头没有揭示,在和范电影独处对峙时张九声将一直戴在头上的帽子摘下,露出寸头,手拿着匕首,目露凶光,这时才正式向观众揭底劳改犯的身份。纵观整部电影回看张九声的行动可发现,他的具体行动与劳改犯身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张九声作为一个罪恶的劳改犯,在发现刘闺女的女性身份时没有伤害已经失去意识的刘闺女,反而对醒了之后的刘闺女说:“早知道你是女生,我就不打你了。”这种颇具绅士风度的行为与其劳改犯的身份并不自洽。范电影带领大家洗胶片的情节中,张九声焦急关切地加入队伍中,自白自己学过摄影还会放大技术,专职电影多年的范电影还给予他肯定。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张九声为什么会学习过这样的技术,他的身份变得更神秘。张九声劳改犯身份解开后,他与范电影的对手戏中透露自己是由于打人才进入的监狱,范电影随即接了一句“那你是被人整了”,此处是导演的一个明显的暗示。在1966—1976年间时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张九声被关进监狱,不是因为打架,导演借由老范的嘴告诉观众——“他被人整了”。在补拍的电影结局中张九声两年后出狱,通过与监狱门口的工作人员的对话可作为佐证,他是那批被归为“拨乱反正”的人,由这两处剧情可推断出张九声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人,犯罪入狱的背后或许另有隐情。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张九声的入狱也是后面一系列悲惨故事的开端,是电影的一个悲剧主题。许多影评家诟病《一秒钟》货不对板,整部电影并未体现“献给电影的情书”这一主题,批评张艺谋在题材驾驭上也失去了“与历史共振的能力”a。实际张艺谋此次的电影创作就是借致敬胶片电影之名,聚焦于小人物不能承受的时代之重,这本就是一个微观视角之下的故事。电影的整体基调是客观的,故事叙述不掺杂任何情绪,只借助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展现导演拍摄此片的真正旨归。

二、场景和意象:沙漠、胶片和路的隐喻性解读

(一)沙漠 从电影场景设置看张九声和刘闺女的家是在沙漠中的乡村,两人大量的对手戏是在沙漠中进行的。沙漠场景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张艺谋长于陕西,从小受到陕西地域文化的滋养。追溯其创作轨迹可发现他与陕西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相关性,即陕西是他的创作灵感。陕西文化滋养出张艺谋,张艺谋的电影也会不自觉反映出陕西文化。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沙漠自身的壮美,在大屏幕上可形成震撼的美感体验。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的镜头中,沙漠与人物可呈现出很多意境和谐的画面。沙漠还是一个有深度的意象语言,“一个‘意象可以一次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但如果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一个象征体系的一部分”b。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沙漠意象,是实现电影文化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影中的一个主要象征物。

在电影开头张九声在公路上行走,镜头只有他和沙漠,后续剧情就在沙漠中开始了寻找胶片之旅。为了看女儿一眼而逃离劳改所的张九声是带着戾气的,眼神闪躲,行踪鬼鬼祟祟,遇到偷胶片的刘闺女就毫不留情地打。这时的沙漠是人性荒漠,躲躲藏藏的“坏分子”和偷东西的“假小子”的人性荒漠,两个人物在人性荒漠里的行为动机都不是向善的。

剧情发展进入二农场后,沙漠所象征的内涵改变。张九声和刘闺女的行为发生了向善的转变,揭开了悬而未明的疑团,张九声偷偷摸摸是为了看新闻简报上的女儿,刘闺女偷胶片是为了还债救弟弟。随着人物行为动机的揭开,沙漠的第二层象征世界打开了——文化荒漠。1966—1976年这段时期文艺创作存在特殊性,电影成为最受人民欢迎的艺术形式。二农场四周的沙漠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电影放映员范电影得以借助电影在文化荒漠中获得特殊的地位。人们夹道欢迎胶片、自发拿私人物品拯救胶片、带板凳自行车看电影、观看电影极其专注等情节都展示出人们对于胶片电影的热爱,胶片电影是这片文化沙漠中一泓清泉。

原始版本里的最终结局是张九声被保卫科的抓走送回劳改所,在沙漠中哀嚎挣扎,这时的沙漠是人生荒漠,是人生悲剧的象征。张九声为了看新闻简报上的女儿选择劫持范电影要挟他放一晚上“一秒钟”,还没看够就被保卫科抓了。范电影偷偷塞给他的胶片也被保卫科的人搜出来扔在沙漠里。刘闺女虽然得到张九声的帮助,终于有了胶片灯罩可以去还债,但是孤苦无依的刘闺女和刘弟弟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如何生存,那群小混混真的会就此放过他们吗?人生荒漠是悲剧性的,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人被衬托得无限渺小,人越是渺小,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芒就越发珍贵,悲剧意味就越深刻。

(二)胶片 胶片是贯穿《一秒钟》全片的实体线索,由一开始的胶片被抢、追回胶片、再度被骗走、二农场送还胶片、胶片磨损、修补胶片、放映胶片、剪辑胶片、失去胶片。胶片贯穿了影片的全部情节,也借此交代各个人物的性格和背后的故事。它是本部影片的核心,人物围绕胶片活动,电影借助胶片推动情节。

沃尔夫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胶片是电影的象征,也是张艺谋对于胶片电影的特殊感情。张艺谋大学学的就是胶片电影,电影中的关于清洗胶片、拯救胶片、大循环等都是张艺谋亲自给演员示范。在相关的采访中张艺谋透露《一秒钟》是致敬胶片电影的时代,致敬胶片艺术。

电影中范电影带领大家拯救胶片的剧情和画面设计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在面对胶片时民众的态度神圣而虔诚,为了抢救胶片范電影让大家回去拿出自己家的物品,大家都非常顺从地拿出来,“挟胶片以令群众”,电影的地位被抬高。将一团乱麻式的胶片用棉被合力抬到舞台中央,幕布升起,多个明亮的大光圈打光,胶片的剪影落在幕布上被放大,舞台下面的人仰望、围观着胶片的清洗,胶片得到民众的崇拜。镜头转到幕布后,灯光角度从下往上,视觉上胶片就被抬高。视觉效果可以调动人内心隐秘的情绪,光影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可带来灵魂深处的震撼,达到烘托电影气氛的效果,这段清洗胶片时的光影设计营造出宗教般的虔诚氛围。

被牛车拖得严重磨损的胶片在被拯救之后放映出来画面仍是不清晰的,声音也都磨损得失真了。磨损电影的不仅是牛车后的沙砾,还有时代的沙砾。时代的沙砾也不仅磨损电影,还有放映电影的人——范电影。老范是除了男女主角之外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形象完整而饱满,个人故事线也非常清晰。他对电影艺术、对自己放映工作有单纯质朴的热爱。同时他也世故老辣,对群众态度高傲但对领导阿谀奉承,害怕张九声时主动谄媚,为了留住工作又可以转头就举报张九声,也可以冒着被处罚的风险偷偷给张九声塞胶片。老范身上有磨损的一面,也有保存完好的一面,就像那磨损的胶片,虽然失真但仍值得放映。

结尾处张九声被保卫科抓住送回劳改所,范电影塞给他的胶片被搜出来随手扔在沙漠里被沙子掩埋。张艺谋在电影宣传的时候说这是他对胶片时代落幕的寄托,被掩埋的不仅是那两张胶片,还有整个胶片电影时代,或者说是整个工业时代,如今胶片已经被数字技术取代,世界进入新一轮的科技时代。在世界发展中总有一部分东西被时间的洪流掩埋,我们渺小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相当于“一秒钟”,那两张胶片就代表着这一秒钟,沙漠将张九声的“一秒钟”掩埋,时间的沙漠还会掩埋掉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秒钟”。

(三)路 电影的前半部分故事大都发生在公路上,只看电影的前半部分甚至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公路电影。男主人公张九声在沙漠中的一条公路上行走,种种巧合让他与刘闺女两个人相遇、争夺胶片。二人在这条公路上展示追与被追的行为,是电影故事脉络视觉上的外化。这条路是人生之路,是人性之路,张九声和刘闺女在这条路上进行着追逐,也完成了灵魂上的救赎。

张艺谋在路演采访中透露自己创作时的一个思路,电影三个主要角色在人生上都有缺憾,都存在着残破,但并不影响他们选择去追求,也不影响他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张九声是电影的中心人物,被人整了后关进劳改所,为看去世女儿的一秒钟镜头,从劳改所逃跑又被保卫科抓回。刘闺女年幼丧母又没有父亲在身边,由于弟弟而意外“负债”,整日面临小混混的威胁,孤苦无依。范电影的儿子因意外而烧坏了脑子,他自己也面临被换掉工作的危机。三个主人公的人生中各有各的残缺,他们的人性深处也存在缺陷。范电影的故事只停留在电影院内,并没有走上救赎之路,所以他没能实现救赎。刘闺女缺少父亲,被小混混欺负,张九声在《英雄儿女》放映前打了欺负她的小混混。被弟弟烧坏的灯罩,也是张九声出面讨要到了。张九声想看女儿的心愿也是在追刘闺女过程中实现。两个人之间相互追逐的过程也是两个人目的实现的过程,同样也是两个人互相救赎的过程。在追逐过程中,完成两个人“父与女”的身份确认,人生的缺憾也因此被填补。

三、电影与导演:深沉父爱的隐喻性表达

电影的名字为《一秒钟》,一秒钟、两张胶片、一个十四岁女孩抗面袋的画面,张九声从劳改所逃出来后的动机就是这一秒钟,“一秒钟太短,不够”,所以他强迫范电影为他一遍又一遍放他女儿只出现一秒钟的新闻简报,不顾会被保卫科抓走的风险,这是他作为父亲对女儿爱的表达。通过解构人物行为、透视人物心理就会发现张九声从一开始就是做好被抓走的准备,所以他才要在电影开始之前为刘闺女去打小混混来报仇,这个选择也是张九声在去世的女儿和失去父亲的女儿——刘闺女之间做出的一种选择。

海明威提出“冰山原理”,他认为好的作品应该像海上的冰山,作者写出八分之一海面上的,将剩下的八分之七留在海面下待读者挖掘。以海面上的八分之一来表现海面下的八分之七,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象征和隐喻。对于刘闺女和张九声的“父与女”的身份确认,在电影中有几处隐喻性表达,第一次是两个人共同处在汽车里的对话,张九声谎称他是来寻找离家出走女儿的父亲,刘闺女也谎称张九声是抛家弃子的父亲。第二次是张九声第一次到刘闺女家时对姐弟俩的许诺,这时他已经自觉扮演刘闺女父亲的角色,为姐弟俩出气。第三处是刘闺女发现张九声第二次到她家把弟弟吓到后,回到电影院站在凳子上与张九声对峙,这里的刘闺女说出“你女儿怎么没被面袋子砸死”的谶言,也是在剪辑后的公映版我们得知张九声女儿去世的重要暗示。此处张九声女儿的脸投射在刘闺女脸上,构成隐喻。还有第四处,两个人被保卫科绑起来,被迫观看《英雄儿女》,通过戏中戏完成隐喻。银幕之外的刘闺女说出“我也挺想我爸”的台词暗示,银幕上的《英雄儿女》正播放王芳在战场上找到了他的亲生父亲王文清,银幕之外的刘闺女也找到了父亲身份的认领者——张九声。两个人“父与女”的关系成功确立。电影的父爱主题在范电影这个父亲身上也有所体现,由于他的疏忽致使儿子烧坏了脑袋,只能一辈子放牛,作为父亲的范电影是无限愧疚的,也是出于父亲身份的感同身受,才有后面会给张九声偷偷塞胶片。

纵观张艺谋的影片,对于父亲这个身份、父爱这个主题的挖掘是很少出现的, 电影的创作过程也就是电影导演挖掘自身的过程,所以不同的导演会有不同的电影风格。在张艺谋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父亲的精神缺席,而在《一秒钟》中张艺谋正面面对父亲角色,径直谈论父爱主题,可以说是张艺谋与父亲之间的和解,是童年时期父爱缺失的创伤的消解,也是如今张艺谋自己走入父亲这一角色之后,对父亲身份的深度理解,从自身父爱而生发的父爱主题的精彩呈现。

a 毛尖:《澎湃新闻·上海书评》,2020年11月28日。

b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丁·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79页。

参考文献:

[1] 刘思如, 刘丰溢. 从审美的原始意象看张艺谋电影《影》中中国水墨艺术与影视服装在语言表达上的共情特征[J]. 服装设计师, 2020 (10).

[2] 温宇新. 论电影《影》中的俄狄浦斯情结[J]. 美与时代(下), 2020 (7).

[3] 李俊辰. 张艺谋创伤体验的影像表达[D].曲阜师范大学,2020.

[4] 杨帆.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语言运用[J].艺海,2020 (6).

作 者: 马雪洁,辽宁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张艺谋隐喻
不会打哈欠的张艺谋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张艺谋,越轻松越出色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张艺谋的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