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劳动同行
2021-10-29宋晨雯
宋晨雯
当前,“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幼小衔接是要一味照搬他人的经验还是走出自己的“步伐”?幼小衔接内容侧重知识的延伸还是素质的培养?让我们走近教育实践,探索科学的“衔接”思路。
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旨在树立幼儿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幼儿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初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了解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上海市普陀区豪园幼儿园将劳动教育自然融入幼儿生活,开展符合幼儿实际需要的劳动活动,一方面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助力幼小衔接。
共思劳动方法,加强自我管理。幼儿进入小学后,会有大量的物品需要自我整理。如何提升幼儿的个人物品整理能力?教师引领幼儿展开讨论,充分尊重幼儿的经验和想法,并将幼儿的个体经验进行梳理,形成“整理小贴士”布置在班级墙上,为幼儿提供整理劳动的方法支持。
为了巩固幼儿整理的习惯,教师在墙面上增加了“我的坚持日记”宣传板,幼儿每周在宣传板上记录个人物品整理的情况,对自己的整理行为进行自评,每月开展同伴间的互评,动态呈现整理劳动后的变化。通过环境支持,个人整理劳动由被动行为逐渐转变为自觉行为,幼儿逐渐养成了整理习惯、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
共商劳动分工,引发互动合作。幼儿通过值日参与每天的班级劳动,教师以劳动包干的方式,划分班级区域,由幼儿自主认领。教师将各区域的劳动内容呈现在班级墙上,不仅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还能通过墙面的互动促进幼儿分工合作。
教师还在墙面上用不同颜色的记录纸标识,呈现幼儿的劳动过程。比如,黄色记录纸呈现幼儿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蓝色记录纸呈现幼儿劳动的好方法和新发现,红色记录纸呈现劳动安全提示。通过不同颜色的标识管理,让幼儿掌握劳动的方法。
除了每天的班级劳动,每周五是全园劳动日。劳动日当天大班幼儿都会参与到幼儿园公共区域的劳动中,共同完成整理器械、清洗物品等任务,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共创劳动环境,促进自主探索。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会用到不同的劳动工具,比如抹布、刷子、小扫把等,多样的劳动工具容易激发幼儿的操作热情。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比如盥洗后,水池边总会留下一摊水,幼儿尝试使用多种工具后发现,使用海绵擦拭吸水效果最好、最便捷,幼儿在尝试中逐渐积累劳动的经验。
劳动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究的过程。在种植劳动的过程中,幼儿面临着真实的问题:比较大的果蔬园怎样浇水更省力呢?有的幼儿试着用“瓢”舀起水,顺势往前一泼。还有幼儿提出在水龙头处接长水管,哪里需要浇水,就把管子接到哪里。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怎样让一根水管有多个出水口?怎样让水管的接口处不漏水?……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得以增强。
拓展劳动场域,丰富劳动体验。生活是幼儿劳动的真实场域,我们要创设在真实情景中劳动、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首先,设置幼儿体验劳动的专用活动室。蔬果种植园、健康小厨房、巧手小当家、鲁班木工坊等功能室,可以让幼儿体验多种劳动。比如,在“蔬果种植园”中,幼儿在播种、除草、收获的过程中感悟生命的成长,体验豐收的喜悦。
其次,创设丰富的劳动活动。在“劳动换岗体验日”活动中,幼儿根据幼儿园中的不同职业组成了多个体验小组。比如,保安组在幼儿园门口维持秩序、清扫操场落叶,保持幼儿园环境整洁。劳动体验后,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并拥有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最后,开展亲子共练。我们以幼儿生活相关联的家务劳动内容为基础,以幼儿力所能及的动手操作为重点,形成了有趣的家庭劳动教育内容。通过“亲子共练”的方式实施,在家庭真实情景中巩固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开展系列劳动活动,不仅对幼儿入学适应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推动幼儿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