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善提问,提质增效共成长
2021-10-29李文
李文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为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追梦课程的顺利落地,背后凝聚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体现了教师锐意进取的探索精神。
深入理解教学“四支架”
教师设计并构建追梦课程是基于五个步骤的支持,即:产生兴趣、感知体验、深度探究、分享交流、延伸创造。其中最考验教师能力的“深度探究”步骤的推进,得益于支持幼儿发展的“台阶策略”。在“台阶”中运用“四个支架”,即:支架语、支架物、支架态、支架势,有助于教师明确支架幼儿的维度,使教师获得支架幼儿的系统的思路,为培养幼儿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支持教学的策略为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脚手架,但策略应用之初,教师在实践中出现了以下问题:“台阶”凌乱,不能很好地支持幼儿活动;对“四个支架”的理解不透彻,导致支架使用不正确;支架语的运用不到位,使良好的教育契机流失。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开展了“当电影遇到追梦主题”教研活动,播放《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让教师寻找电影中的“父亲”支持孩子追寻梦想的多个台阶。通过年级组小教研的形式,教师一同观看电影,并记录每一个台阶。教师在反复观看电影、不断补充记录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每一个台阶看似是一个单独的支持策略,其实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只有层层递进,才会推动幼儿实现最终的梦想。
单纯依靠文字说明理解支持教学的四个支架,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大型研讨活动,教师通过回顾电影中的支持性语言、动作、神态,讨论电影中“父亲”的这些行为表现给孩子带来的改变,从而真正理解了支架语、支架物、支架态、支架势的含义。教师在教研中清楚理解支持策略后,在幼儿表演创造环节尝试运用了“四支架”支持幼儿,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对接。
探寻支架语的正确打开方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通过语言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欣赏更多的美景、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语言在课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师需要利用科学的语言支持幼儿追梦的策略。
追梦课程构建中,教师最常用的支架方法就是支架语。根据表达角度的不同,我们将支架语分成六种句式,即疑问、肯定、否定、建议、感叹、陈述。由于一个好问题能够支持幼儿拓展思维,我们将问题性语言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研究,围绕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提问与对话”探索教师有效提问的方式。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恰当,会阻碍幼儿的思维拓展;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会使幼儿失去探索兴趣。
除了对问题本身的把握出现偏差,很多教师对问题性语言的表达存在很大困惑。教师努力避免封闭性问题,尽量提出发散性问题,但过于发散的问题不够严谨,无法推动幼儿发展。
我们选取了教师面对的两个共性问题,开展了诊断与分析。针对如何提问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的问题,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欠缺科学的理论支持,问题没有层次性,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导致没了下一级问题。这是由于教师没有抓住重点内容,问题不够聚焦、表述不清、问题过难,幼儿不知如何回答。教师情急之下,只能把发散性问题调整成“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等封闭式问题。
分析之后,我们开展了教研活动,请教师以“童心向党”为主题,分组设计问题。我们依托布鲁姆提问的六种类型,进行问题对接。教师通过尝试发现,一个好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好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使幼儿产生新的想法。
构建追梦课程是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的一次挑战,也是幼儿园发展的一次机会。目前追梦课程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课程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并解决。相信只要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专业素质,追梦课程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名家点评
我通过北京市大兴区第二期名校长工程与张秀梅园长相识,之后见证了追梦课程从无到有,很荣幸成为课程的合作者、见证者、喝彩者。与张园长共同构建课程,我真心为她一边实践追梦课程,一边托举年轻教师实现教育梦想而感到开心。
追梦课程有几个方面的意蕴:寻是探寻源头,思是对照初心,践是践行求真,悟是成长新知。“寻、思、践、悟”四部曲并不是简单的概略式阐述,而是落到教师工作的实处、落到课程建设的实处。这不仅展现了张园长对课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她带领团队做课程、追求梦想的专业领导力。疫情期间,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的教师团队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的课堂上拼搏,她们和北师大的博士和硕士共同讨论、共同成长,把理想中的“五步法”“四支架”在实践中运用转化、推进落实,教师们在这个过程中飞速成长。作为张园长的合作伙伴,我既为她现有的成绩感到自豪,又期待她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發展,在示范辐射作用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力岩
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附属园的教师团队,在不断地探索中构建了追梦园本课程。课程通过“寻、思、践、悟”四个环节展现了园所的教育观、教师的课程观、课程的儿童观。其中,幼儿探究“五步法”和教师支持的“四支架”策略,让我感受到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和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力。
在追梦课程中,幼儿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获得有益经验。比如,在“春日趣乐园”“彩泥博物馆”等活动中,幼儿自由探索环境、探索材料、探索玩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在规划课程、执行课程、研发课程之外,还通过适当的支持策略引导、鼓励幼儿的探究活动。比如,在“当电影遇到追梦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对支架幼儿有效学习的路径展开了讨论,并依托“布鲁姆提问六种类型”为理论依据,探索支架语的支持策略。我希望教师团队持续研究,不断完善追梦课程。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园长赵旭莹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