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智慧化献血服务改善献血者体验

2021-10-29潘会玲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血袋初筛献血者

——陈 虹 潘会玲 杨 茹

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献血服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1-2],各地血站纷纷探索智慧化管理在献血全过程的运用。献血服务全过程从数据化向智慧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3]。智慧化献血服务不仅体现在满足血液安全管理需要,而且也体现为满足献血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武汉血液中心结合实际,围绕献血前、中、后,提供了一系列智慧化献血服务。

1 献血服务实践

1.1 献血前服务

1.1.1 微信平台预约 在血液中心微信公众号增加预约功能,献血点自动根据献血者位置按照距离远近排序,献血者评分及评价直观可见,方便选择。

1.1.2 分时段预约 在预约献血平台实现分时段精准预约,每2 h为一个预约时段,根据献血点接待能力设置最大接待人员量(5人~20人),一方面避免人员聚集,另一方面缩短献血者等候时间。

1.1.3 献血点一键导航 献血者在预约平台根据献血点特色选择献血点,利用一键导航快速便捷了解路线。

1.1.4 预约信息跟进 献血小组长对预约信息进行追踪:(1)针对预约信息做好人员排班及物料准备,提升献血服务水平,增加献血者信任感;(2)遇见特殊情况,如献血点临时关闭、献血者延缓献血等,提前致电献血者,做到主动有效沟通,促进献血者保留。

1.2 献血中服务

1.2.1 人脸识别 在汉口火车站献血屋和中心献血屋,利用人脸识别或公安系统与献血者人脸信息进行核对校验。2020年9月-11月抽取以上两个献血点合计3 829 例献血者,识别率100%,避免了人工检测证件疏漏,提升了身份核查准确性。

表1 智慧化献血服务实施前后王家湾献血屋献血者满意度比较

表2 智慧化献血服务实施前后光谷献血车固定献血者比例比较

表3 智慧化献血服务实施前后汉口火车站献血屋血液复检合格率比较

表4 智慧化献血服务实施前后光谷献血车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1.2.2 自助登记 献血者可现场在自助一体机上登记献血信息,或使用手机在微信端口进行自助登记。自助登记较手工登记优势体现在:(1)间隔期筛查,在预约献血登记中有“间隔期是否满足”设置,提醒献血者;(2)年龄筛查,在自助登记窗口有未满18岁及超龄筛查;(3)系统筛查,对于暂缓献血及永久屏蔽献血者,系统自动提醒;(4)提高献血者档案信息输入精确度,降低二次手工输入错误率。

1.2.3 自助打印 自助登记完成后,献血者可通过自动感应扫码完成体检表打印,表格打印时间精减到5 s,缩短了纸质表格填写排队时间,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1.2.4 血液初筛结果录入 血液初筛结果经PDA登记扫描,将血型信息录入系统,若血型不符及时提示,降低了血型录入错误发生率。

1.2.5 血液采集信息录入 现场对初筛结果进行录入,同时完善关键物料及采集信息,确保采集血液信息的可溯源性。(1)血袋信息录入。护士使用PDA扫描血袋物料码,获取血袋厂家、批号、效期、规格等信息,不合格血袋及时筛查。(2)采集信息录入。使用PDA对前端献血者信息进行核对,自动录入血液采集时间,确保同一献血者的血袋、标本管、献血记录一一对应。

1.3 献血后服务

1.3.1 献血证打印及查询 PDA连接打印机后可快速打印献血证,同时可查看电子献血证,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

1.3.2 积分平台 尝试在世界城献血屋、中心献血屋、王家湾献血屋采用线上积分平台选择纪念品方式:(1)满足纪念品多样化选择;(2)纪念品发放由物流直接配送到家,提高工作效率;(3)利用大数据分析献血者需求,为改进纪念品提供参考。

1.3.3 献血回访及满意度调查 献血者在献血结束后3 h内,会收到满意度调查短信,血站客服人员对回复基本满意及不满意的献血者逐一进行电话回访,收集意见并针对性改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精细化水平。

1.3.4 辅助功能 (1)用血费用微信报销,献血结果线上查询;(2)在微信平台界面增加临时需要的界面,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增加电子感谢状查询界面,增强献血者荣誉感,有助于固定献血者保留等。

2 效果分析

智慧化献血服务优化了献血流程,强化了血液质量控制,促进了固定献血者队伍的稳定。以王家湾献血屋、光谷献血车、汉口火车站献血屋为例(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献血点采集数据差异较大),抽取2019年9月(实施前)、2020年9月(实施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统计数据表明,献血者满意度、固定献血者比例、血液复检合格率均得以提升(表1~表3),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降低(表4)。

3 讨论

献血服务始终围绕献血者展开。以满足献血者需求为根本目的的献血服务,首要解决问题是如何精准识别献血者需求。现阶段,献血者需求识别途径较多,可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微信后台评价、短信回复等方式,但受问卷内容单一、献血者选择数量有限、短信回复率不高等因素影响,要想识别每一位献血者的需求有一定难度。在智慧化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献血服务过程产生的大数据,了解每一位献血者的需求,甚至是潜在服务需求。精准识别献血者需求后,方能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例如,在取得献血者授权同意后,可以通过献血数据获得献血者健康信息,并入健康医疗大数据,给予献血者恰当的健康建议;在获得进一步授权情况下,可以通过献血者日常行为数据,获取献血者生活轨迹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其喜好和习惯,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支持。采供血机构还可以尝试与更多公共服务类软件或APP合作,整合多渠道资源,为献血者提供便利服务,体现献血者价值感和归属感。例如,与网约车平台合作,为线上精准预约献血者提供接送服务;与社会公益服务平台合作,将献血志愿者管理体系纳入公益评价体系或入职能力评价体系等。

当然,献血服务全过程智慧化建设还有待开发的信息功能[4],需持续推进。(1)献血服务方面。可利用大数据开展广泛、灵活、多样的血液科普宣传,献血前初筛数据实时上传,血液采集过程中标本留样、血液热合的自动化和可追溯,采集血液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献血记录无纸化,献血现场涵盖所有关键物料的库存管理和实时追踪,急救药品和设施的监控管理,冷链监控管理,献血环境的实时监测及预警,志愿者打卡管理,用血费用医院直报等。(2)技术应用方面。可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5]和物联网技术,建立区域血液云平台,提高采血信息储存安全性。(3)智慧管理方面。可优化智能管理系统,筛查有效数据,动态分析,及时预警,为上层决策提供依据。

说明:陈虹、潘会玲为共同第一作者。

猜你喜欢

血袋初筛献血者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利用一次性托盘承托血袋进行二次包装的技术优势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制备成分血时血袋破损的原因分析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