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2021-10-29陆丽丽黄亚梅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1年2期
关键词:宁波指标体系交通

陈 旭,陆丽丽,黄亚梅,赵 斌,王 建

(1.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2.现代城市交通技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211189;3.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211189)

引 言

20世纪50年代,国外首先提出综合交通运输的概念。当前国内外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仍未有统一定义,但阐述的核心思想相近,即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符合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按照各自的技术经济特征,形成网络设施联结贯通、运输方式分工协作、运输过程有机结合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1]。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现代性则在原有内涵上重点体现两个特征:个性化和体系化。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不尽相同,需依据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和地区的地理经济特征,合理发展不同运输方式,并有机融合形成完整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同时还需要形成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功能体系,从服务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角度可分为城市交通运输、城际交通运输和国际交通运输等。

国外较为熟知的指标体系有美国运输统计局的运输服务指数(Transportation Services Index,TSI)和世界银行构建的物流绩效指数。TSI分为货运指数和旅客指数,主要指标为月度经营性数据量,包含各运输子行业[2]。世界银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从清关效率、设施质量、运输便利性、物流服务能力、货物运输轨迹及时效性六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物流绩效指数[3]。国内学者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也进行过不少研究,对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Fisher-Ideal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陶绪林等[4]和王健伟等[5]基于改进的Fisher-Ideal法,以各运输方式周转量为主要指标分别构建江苏省运输服务指数和中国运输服务指数。周健等[6]同样采用Fisher-Ideal法基于TSI构建了运输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许云飞等[7]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编制了山东省交通发展指数,涵盖公路和水路两个子行业。黄勇奇等[8]基于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了荆门市公路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此外贾珊珊[9]通过线性加权模型构建了城市交通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了城市交通等级水平。总的来说,首先,以上的中外研究仅从交通运输领域的某一方面或者几种运输方式中选取相应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难以较好地反映某地区的真实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其次,上述评价方法各有优劣,在研究内容较少时,表现较好,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具有指标层次多、指标数量多,且某些评价指标仅能给出模糊评价结果等特点,上述评价方法较难适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按综合分的大小对评价目标进行排序和分类,还可利用模糊评价子集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直接判定目标的等级,计算综合评价结果,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要求。覃黄茜等[10]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基础性指标、经济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三大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崇左市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评价研究。但该研究未对指标的合理性以及指标与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提出的发展要求匹配度进行说明。

当前,综合交通的一体化、优质化、高效化、信息化、可持续化等发展指标将成为评价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大趋势。总体来看,目前尚未有包含各种运输方式,并且涵盖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品质、科技信息化、可持续低碳化发展等主要方面的现代综合运输指标体系。为此,本文以宁波市为例,首先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国家、省、市“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相关战略规划,构建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其次,对宁波整个综合交通的发展进行定量测算,得出并分析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最后,针对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中的短板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构建

1.1 宁波市原有指标体系评估

为研判宁波市交通现代化发展进程,2012年宁波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提出了一套交通运输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共设置了基础设施、运输服务、支持保障三大门类的指标,涵盖市域内除中心城区以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管理、交通场站建设、交通运输装备、交通配套服务、智慧交通建设等方面,主要覆盖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货运输等。

但目前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处于新的发展趋势,国家和省市层面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旧的指标体系不再适用。2012年提出的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仍然是注重各交通子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指标,缺乏综合交通一体化的综合指标,大部分指标仍然为规模性指标,缺少交通结构性指标。在目前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优质化、信息化、可持续化的发展趋势下,该指标体系中缺乏相应体现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品质的指标,并且科技信息化指标少,不能全面反映综合交通的科技化、信息化程度。同时,可持续低碳化发展指标数量少,覆盖程度不高。

1.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指标体系构建应以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信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评价涉及面广、指标内容多,指标选取时需考虑多种因素。

1.2.1 以交通强国、浙江省、宁波市“十三五”相关指标体系为引领

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的新目标、新要求,以交通强国框架体系为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主要框架,综合考虑国家、浙江省和宁波市最新“十三五”综合交通指标体系分类,构建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根据交通强国体系提出的八大体系,对其进行归并和总结,形成五个一级指标: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运输装备、创新发展和绿色安全。

1.2.2 充分体现宁波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特点

宁波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特点和方向为:全面均衡的运输体系、强大(综合)紧密的通道网络、多维立体的协调联动、精准高效的运输组织、人性便利的公共服务、智慧泛在的科技支撑、和谐持续的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最终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图1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特点

1.2.3 充分考虑现有综合交通现有指标体系

将“交通强国建设刚要”、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宁波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2012年“宁波交通运输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对策研究”及2017年“宁波构建更高标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战略研究”中提出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指标作为重要参考,从中筛选基础设施(网络规模、枢纽节点、区域衔接),运输服务(联程联运、物流发展、经济指标、绿色出行),运输装备(基础装备、技术研发),创新发展(智慧信息、前沿科技),绿色安全(运输安全、绿色环保)等方面的指标。此外,结合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的发展要求和趋势,新增各项更新的,更加契合发展趋势和要求的指标。

1.2.4 全面把握综合交通指标发展趋势与可获取性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逐步从注重规模转变到注重结构的均衡,从注重设施的“量”转变到“质”,从建设管理的粗放转变到精细、智能。结合宁波市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特征,参考“宁波市十三五智慧交通发展规划”,同时考虑指标的可获取性,在指标体系中相应的保留、增加有关交通结构、品质、港航物流服务、智能化衍生产品、交通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等方面的指标。

1.3 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强国战略要求,同时结合浙江省、宁波“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国内外先进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指标发展规律以及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指标的可获取性,从交通运输网络、交通运输服务、交通运输组织、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使指标体系适应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特征。指标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

续表1

2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计算

2.1 评价方法介绍

2.1.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这是综合评价的关键。层次分析法把复杂问题中的各因素划分为互相联系的有序层使之条理化,根据对客观实际的模糊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的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全部元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系数。

a)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

评价因素集为u={u1,u2,…,u p},p为评价指标数。

b)建立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元素值反映了人们对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认识,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可得到判断矩阵S=(u ij)p×p。

c)计算判断矩阵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A,此特征向量即为权系数的分配。

d)一致性检验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需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1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1<0.10时,则一致性达到要求,否则需重新进行判断。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值

因此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可得到评价结果。

2.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涉及到三个指标层次,共计40个指标,指标数量多,层次结构复杂,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适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最大隶属度原理,考虑被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主要包含因素集、评语集、模糊关系矩阵和权向量四个部分。

具体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评价:

a)建立被评价对象的因素集,用u表示:u={u1,u2,…,u p},p为评价指标数。

b)确定评语集,用v表示:v={v1,v2,…,v m},

即对被评价对象等级的集合,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具体等级可表示为数量,也可以是一种定性描述。

c)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在构造等级模糊子集后,要逐个对被评价对象从每个因素u i(i=1,2,…,p)上进行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被评价对象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R|u i),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 ij,表示某个被评价对象从因素u i来看对v 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一个被评价对象在某个因素u i方面的表现,通过模糊向量(R|u i)=(ri1,ri2,…,rim)来刻画。一般可借助抽样调查数据来构建模糊关系矩阵。

e)获得评价结果。可以由权向量A与模糊关系矩阵R,合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为

式中bj是由A与R的第j列运算得到的,表示被评价对象从整体上看对v 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

2.2 评价计算

YAAHP软件是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基础的综合评价辅助软件,因此,采用此软件来对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进行辅助计算。

根据前文构建的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在YAAHP中绘制完成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层次分析模型后,生成AHP调查问卷(Excel格式),分别发放给15名专家。通过回收15位专家的AHP调查问卷结果,并将15份回收的专家问卷调查表导回YAAHP,对各个层级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对所得到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15位专家返回数据计算得到的CR均CR≤0.1,满足随机一致性检验。专家数据有效率100%,最后,由软件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经整理,得到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层次分析模型各层级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表3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指标权重

评价集合定义为V={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设{v1,v2,v3,v4,v5}所对应的值为{5,4,3,2,1}。在YAAHP中编辑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等级。根据建立的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层次分析模型,并结合评价等级,生成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测评表,并将测评表发放给15名专家,专家根据宁波各个指标的现状值分别对最底层的各指标进行评价,即确定各个指标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中的某个等级。

续表3

通过回收15位专家模糊综合评价测评表数据,将专家数据导回YAAHP中已经建立好的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模糊评价模型,再综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的各个指标权重值,最终集成得到评价得分,根据得分可得到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得分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最终评价得分为3.52分。

3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分析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为较好。

从表4宁波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得分分析表中每项评价指标来看,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运输装备、创新发展、绿色安全这5个一级指标中,得分各异,对总体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创新发展三项得分在3.5分以上,说明这3个一级指标对宁波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的现代化贡献较大。绿色安全这方面得分为2.99,说明这项指标对宁波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的现代化贡献次之。而运输装备指标仅得分2.75分,为5个一级指标中最低,且得分率(综合得分/5分乘以权重)也为5个一级指标中最差。因此,若要提高宁波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的现代化程度,则应在运输装备和绿色安全这两个指标上加以提高。

表4 宁波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得分分析表

如表5所示,在网络规模、枢纽节点等13个二级指标中,技术研发指标得分率低于0.5,仅0.266,区域衔接、物流发展、经济指标、绿色出行、运输安全得分率低于0.7,这几个指标对宁波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的现代化贡献较低。因此,在未来宁波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应重视技术研发、区域衔接、物流发展、经济指标、绿色出行和运输安全方面的发展。

表5 宁波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二级指标得分分析表

4 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对策

基于对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的分析,针对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在技术研发、区域衔接、物流发展、经济指标、绿色出行和运输安全领域存在的不足,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4.1 构筑“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客货运输服务体系

4.1.1 完善多运输方式、多层次、多功能、分级的货运服务体系

进一步优化铁路货运产品,改变传统“站到站”货运模式,与公路、物流、快递等其他运输模式合作,积极探索铁路全程物流服务体系。以海港、河港、陆港、空港物流园区为主要载体,构建覆盖宁波大市及浙江省、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的公路快速专线货运网络。依托栎社机场扩建与改造,增强空港物流功能,大力拓展面向快件经营的全货机经营,尝试建设航空快件运输枢纽基地。

4.1.2 发展立体、多样化、高品质的客运服务体系

依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一带一路”的战略节点,构筑以高铁、民航、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速城际运输网络,优化铁路客运服务环境,完善民航国内外航线网络,推动城际公共交通发展。构建国家干线铁路(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郊(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都市圈轨道复合走廊,以综合交通枢纽为节点实现规划、设施、运输组织、运输服务的一体化。补齐民航、通用航空短板,重点推动宁波栎社机场成为千万级大型机场,加快互联互通的通用机场网路体系建设。

4.2 提升多式联运组织与服务能力,推动物流发展和成本降低

加快全市综合交通信息资源融合发展,组建宁波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和运营公司。打造国家级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宁波示范区,重点推进多式联运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江海河联运平台、放箱平台、订舱平台等多式联运产品,推动港口与铁路系统信息互联,畅通货代、港口、铁路、公路、海运等各主体之间信息交换渠道,实现社会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江海联运量、海铁联运量大幅攀升的总体目标,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使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工协作、协调配合的方向发展。

4.3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同发展促进绿色出行

(一)整合优化公共交通资源,构建层级分明的公交网络。

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实时动态调整地面公交线网,一方面是设计与轨道交通线网接驳的常规公交线网,形成完善的轨道和常规公交接驳体系;另一方面,根据轨道交通客流时空特性,调整部分常规公交线路。

(二)公共交通系统以“常规公交为主导”向“轨道交通为主导”转变。

轨道交通未成网阶段,常规公交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体。远期,随着轨道交通线路成网后,轨道交通将利用其更广泛的服务范围,提高交通可达性,充分发挥其快速、大运量的优势。此时,常规公交的主导地位将逐步被轨道交通所取代。

(三)加快机制改革,形成一体化的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运营管理整合是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衔接的关键。一体化的公交运营管理机构可在公共交通票价上制定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的优惠换乘方案,提高对居民乘坐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同时在运力配给上,可通过发车频次、线路运营等方面的协同,最大程度地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

4.4 建设智慧交通,促进运输安全

搭建综合交通运输监管和应急救援大数据平台,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全面加强交通运输领域的感知能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预控和应变能力,实现公路、铁路、航空等多个领域的实时全监控,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的大监管格局。

4.5 把握科技浪潮,布局未来交通科技产业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大力发展自动驾驶和超级高铁等新型交通运输技术和运载工具技术,加强智能化、数字化的先进交通装备推广,促进出行智慧化,营造“机械代人”的发展局势。

5 结 语

掌握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最新进程,本文综合考虑国家、浙江省和宁波市“十三五”综合交通指标体系分类,从基础设施、运输服务、运输装备、创新发展、绿色安全五个方面,构建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并利用综合评价辅助软件YAAHP得到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宁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指标体系按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为较好。在一级指标中,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得分较高,运输装备指标得分最低。在网络规模、枢纽节点等13个二级指标中,技术研发指标得分率低于0.5,区域衔接、物流发展、经济指标、绿色出行、运输安全得分率低于0.7。最后,针对宁波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发展对策。

猜你喜欢

宁波指标体系交通
繁忙的交通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小小交通劝导员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喜相迎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