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情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研究

2021-10-29杜硕硕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意突发事件舆情

◆杜硕硕

舆情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研究

◆杜硕硕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河北 065000)

本文研究舆情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建模,为突发事件民意回应与疏导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文分别从民意主体、民意主题、民众情感三大影响突发事件民意演化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采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识别可观测的民意演化影响要素,进而进行要素量化、评级,得出高风险要素。最后依据影响要素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回应与疏导策略。

舆情;大数据;突发事件;民意;演化;要素

1 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信息获取与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场所,网络民意对政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准确识别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构建科学的要素管理框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有利于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准确把握,为民意演化的把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针对突发事件民意,我国已有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研究突发事件民意的影响。例如朱水成研究表明网络民意在问题情境的感知传递、政策问题的搜寻、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问题描述的监督等四个方面对政策问题建构产生重要影响[1]。李斐对网络民意的概念、现象进行了界定与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突发性事件中网络民意的疏导加以探索[2]。二是研究突发事件民意形成模型的构建。例如阮冰等以社会网络为基础,建立民意形成演化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验证参数值对突发事件民意的控制的重大作用[3]。

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学界对突发事件民意的研究,多以宏观性的本体研究为主,本文通过民意演化影响要素识别、过滤、量化、评级的过程,制定相应的回应与疏导策略,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舆情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框架

本研究采用等级全息建模(Hierarchical Holographic Modeling,HHM)作为要素识别方法,从民意主体、民意主题、民众情感三个方面研究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建模。

2.1 民意主体要素

2.1.1网络环境

网络是突发事件民意形成的场域,其所具有的交互性、隐匿性、便捷性等特质。良好的网络环境依赖于政府、媒体、网民和意见领袖的共同努力。这其中,政府日常监管尤为重要,无论是监管媒体议程设置、网络信息质量还是意见领袖,均使民意朝着良性方向演化,实现对民意的引导[4]。

2.1.2网民参与

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参与事件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随着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相关话题的广泛讨论和反复转载,民意逐渐汇聚形成。民众会对与自己利益相关或感兴趣的事件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同时,网络环境中有众多意见领袖,他们创造和推动网络意见。

2.1.3媒体牵引

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使信息的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成为可能,媒体多渠道的发声途径能够更快引起民众对事件的关注。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积极介入其中,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通过在搜索引擎、微博、论坛等各种渠道进行议程设置,吸引网民去获取相关信息以了解事件的进展状况,或者达到某种共鸣。

2.2 民意主题要素

2.2.1观点碰撞

观点异化是指原本统一的观点发展到一定阶段,分裂出与之对立的观点[5]。观点反转是指面对同一事件,舆论一开始会把矛头指向某一方,随着事件具体内容的不断曝出,舆论态势发生转向[6]。观点极化是指在网络平台,由于极化信息源的刺激,在群体的互动过程中,群体人数占优一方的观点得到不断强化,最后走向极化。且网络环境比现实环境更易出现极化的现象。

2.2.2政府主题引导

突发事件民意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等影响,扭曲事件本身的真相。政府主题引导主要受舆情失衡态势,政府处置能力、舆情饱和度和政府公信力共同作用影响,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及时进行主题引导,有利于疏解民众质疑、解决矛盾纠纷。

今年10月,当戴鸿靖在开心地推出2018 Pét-Nat时,一位上海的高级侍酒师(Advanced Sommelier)武肖彬(Arneis)做了一个决定——放弃今年的MS考试资格。

2.3 民意情感要素

2.3.1民众感知

民众对突发事件的感知主要受认知能力、自身免疫力、媒体影响力、涉利程度和表达水平等要素影响。

2.3.2事件因素

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受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一是事件敏感程度;二是事件性质;三是事件涉及范围;四是事件造成的损伤数量;五是事件涉及的敏感人群。当突发事件的敏感程度高、性质严重、涉及范围广、损伤数量大、敏感人群多等,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网民的关注度上涨,集群效应也会迅速增加,民众情感也会随之发生快速变化。

2.3.3政府情绪引导

基于以上研究,构建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因素识别HHM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识别HHM框架

3 舆情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量化与评级

本研究进行影响程度量化与评级的思路是:一是将 HHM 框架转换为对应的指标体系(见表1);二是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进而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三是应用 ABC 分级方法将影响因素进行评级。

表1 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指标体系

3.1 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量化研究

在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对评价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专家调查法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得出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量化指标与权重(见表2)。

表2 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量化指标与权重

3.2 突发事件民意演化影响要素评级研究

采用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将影响要素分为四个级别进行评级,其标准见表4。

通过对32个影响要素进行评级(见表5)得出舆情失衡态势、政府回应力度、政府处置能力、观点极化、民意诉求途径、媒体影响力、政府公信力等7个极高影响指标与高度影响指标。

>

表3 要素量化指标权重分析

表4 影响程度评级划分标准

表5 影响程度评级表

4 舆情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民意演化的引导策略

4.1 针对民意主题要素而采取的引导策略

4.1.1加强政府主题引导,降低舆情失衡发生率

政府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的来龙去脉、造成损害、现已采取以及将要采取的应对措施与方案,减少网民的猜测、臆断,有助于避免舆情失衡和观点极化的发生。同时,政府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促进信息传播良性发展。

4.1.2加强政府处置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是政府能力的展现,更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7]。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准确发声,及时进行事件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民众公开。要不断提高透明度,使自身处于民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在充分回应民意诉求的基础上制定公共政策。当前网络传播中“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二级传播链仍然占据重要位置[8],政府应着力健全与专业领域意见领袖的协同机制,使其与政府、主流媒体共同发声,提升政府公信力。

4.2 针对民意情感要素而采取的引导策略

4.2.1加强政府情绪引导,拓展民意诉求途径

单纯说理并不能完全缓解民众的担心和焦虑,政府需要对民众进行情感上的抚慰与疏导,在情感上达成更深层次的认同。面对负面情绪,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方式,体现人文关怀,让民众从内心深处形成观点共鸣和认同。推进民意诉求途径的多样化和保持畅通,避免网民情绪极化,组建专门的民意诉求征集小组,同时,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民意诉求渠道,优化和升级线上民意诉求平台。

4.2.2强化政府回应力度,提升媒体影响力

政府回应是民众与政府形成良好关系的关键[9],政府要提高第一时间回应能力,积极回复、不回避、不逃避,解决民众问题和满足民众需求。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机制,注意信息回应的及时性、真实性,把握好回应尺度,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对民意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予以回应。同时,着力提升媒体影响力,创办高效的融媒体中心,将传统新闻的权威性与网络平台传播的时效性、泛在性充分结合,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扩展传播覆盖面,保证内容真实准确的同时,更加生动、接地气地互动交流。

5 总结

舆情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民意演化主要受民意主体、民意主题、民意情感三个方面共同影响。采用等级全息建模方法,识别可观测的影响要素,进行影响要素量化、评级。得出舆情失衡态势、政府回应力度、政府处置能力、观点极化、民意诉求途径、媒体影响力、政府公信力等高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高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疏导策略,为突发事件民意回应和疏导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朱水成,李正明.网络民意在政策问题建构中的作用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13(01):34-41.

[2]李斐. 网络民意疏导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阮冰,朱建冲,姜礼平,汲万锋.基于社会网络的民意形成演化建模与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28(02):97-100+123.

[4]陈福集,黄江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传播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12):8.

[5]张敏,刘晓彤,夏宇.重大医患纠纷事件网络舆情观点异化过程分析[J].情报杂志,2016,35(4):50.

[6]崔逾瑜,匡志达.“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J].新闻前哨,2015(10):16-18.

[7]那薇.面向基层政府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8.

[8]雷宏振,丁婉娟.意见领袖的信息特征对受众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情景模拟的行为实验[J].现代情报,2015,35(09):28-33.

[9]李伟权.政府回应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0.

猜你喜欢

民意突发事件舆情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舆情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突发事件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