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2021-10-29施颖红唐玉英费燕萍

上海蔬菜 2021年5期
关键词:灰霉病酰胺叶面积

施颖红 唐玉英 费燕萍

(上海市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上海奉贤 201400)

灰霉病是造成保护地番茄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棚室番茄病果率为10%~20%,严重的棚室病果率高达50%以上,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和产量。为有效防控番茄灰霉病、减少番茄果实的农药残留,我们于2020—2021 年开展了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悬浮剂(露娜清)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有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悬浮剂(商品名露娜清,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商品名凯泽,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生产),供试番茄品种为金棚一号,防治对象为番茄灰霉病。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叶春蔬菜种植基地。试验地块前茬未种植作物,养殖蚯蚓进行土壤改良,定植前均匀撒施有机肥2 t∕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作基肥,肥水管理中上水平。番茄于2020年11月15日播种,2021年1月29日定植,种植密度2 000株∕667 m2。

试验设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悬浮剂1 500 倍液、1 000 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 倍液,及清水对照等4 个处理,3 次重复,共12 个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4 m2。番茄灰霉病发生初期用奔丰3WBD-18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药,间隔7 d喷药1次,连喷3次,用药量为45 L∕667 m2。

1.3 调查统计方法

每小区随机定点10 株,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分别于末次施药后7 d、14 d、21 d 调查番茄灰霉病的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药后观察番茄的生长发育情况,调查药剂对番茄的安全性。

番茄灰霉病分级标准:0 级-无病斑,1 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以下或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 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3%~8%或整个叶面积的6%~10%,5 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9%~15%或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6%~25%或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25%以上或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果数× 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果数× 9)] × 100

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 100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见表1。

表1 各处理番茄灰霉病的防效

由表1可知,药后7 d,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500倍液、1 000倍液及50%啶酰菌胺1 250倍液处理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3.98%、72.11%和71.99%;药后14 d,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500倍液、1 000倍液及50%啶酰菌胺1 250倍液处理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79.70%、64.15%和72.69%;药后21 d,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500 倍液、1 000 倍液及50%啶酰菌胺1 250 倍液处理处理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1.20%、70.83%和71.02%。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14 d和21 d,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500倍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均优于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000倍液、50%啶酰菌胺1 250倍液;药后14 d、21 d,50%啶酰菌胺1 250倍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优于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000 倍液。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000 倍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低于其1 500 倍液,可能是地块差异导致的,但防效差异不明显,说明该药剂浓度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影响不大。观察发现,番茄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种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番茄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建议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可喷洒50%氟吡菌酰胺·嘧霉胺1 000~1 500倍液防治番茄灰霉病。

猜你喜欢

灰霉病酰胺叶面积
玉米不同播期对拔节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
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