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0-29左文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8期
关键词:丁三醇出血量产后

左文丝

(泰顺县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500)

0 引言

对于女性而言,分娩属于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同时属于较为特殊的时刻,不仅从此升级成为妈妈,往往也会因为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疼痛而产生多种负面情绪,比如焦虑、抑郁、不安以及紧张等。针对产妇存在的负面情绪若采取应对措施不及时,则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影响,比如宫缩乏力延长,对分娩质量产生消极影响等。临床产科中,产妇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且属于诱发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临床中将产妇分娩完成后24h之内出血量在500mL以上(自然分娩)或24h之内出血量在1000mL以上(剖宫产)的情况称之为产后出血。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多种,宫缩乏力为诱发产后出血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临床面对宫缩乏力进行治疗时,过去所应用的措施主要为子宫按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效果,然而受作用时间长等问题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积极深入研究,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子宫收缩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挑选2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疗效予以了探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研究时间2015年1月起至2019年12月毕)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134例)与观察组(n=134例)。在对照组患者内,患者最小年龄不低于20岁,年龄最大不超过42岁、平均(29.1±2.5)岁,64例患者为初产妇,70例患者为经产妇;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介于21岁到43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29.0±2.6)岁,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有66例、6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年龄、孕次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常规治疗措施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比如:子宫按摩,静脉滴注缩宫素、输血输液以及肛塞米索前列醇等,避免患者发生休克。

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生产厂商: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30189)的用法用量为:当产妇为自然分娩时,用量注射250μg,当产妇为剖宫产时,用法用量为:肌肉注射宫体,用量为250μg,最大用药量不可超过750μg.完成用药治疗0.5h后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予以观察,可重复应用药物[2]。

1.3 观察和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产后出血情况(用药后出血量、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效果。一次用药后的15min之内产妇子宫产生显著收缩为显效;多数用药后的30min之内产妇子宫产生显著收缩,且子宫收缩良好以及阴道出血量显著减少为有效;多数用药后子宫没有收缩为无效[3]。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涉及到计量、计数两种资料,分别以(±s)、(%)两种不同方式予以表达,另外经t值、χ2两种不同方式予以检验,如果检验所得结果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比较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6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内容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分析

对照组患者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分别为 (188.32±18.72)mL、(270.62±27.53)mL,观 察 组 患 者 产后2h和 产 后24h的 出 血 量 分 别 为(256.42±25.72)mL、 (362.52±36.23)mL,组间比较观察组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所示。

表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mL,±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血压升高、腹泻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属于一种常发生于产期的并发症,可导致产妇死亡。而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治疗时,过去多采用催产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该药物的半衰期较短,并且该药物的代谢过快,使得该药物难以持续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同时由于该药物的给药方式主要静脉滴注,所以导致该药物的起效较为缓慢,继而难以控制患者的早期出血状况,所以严重限制了该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此外,采用缩宫素药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治疗的情况也较为常见,当缩宫素和缩宫素受体相结合后即可实现缩宫的作用,继而表现出了饱和状态。但当受体出现饱和状态时,若持续增加缩宫素的用量,不仅难以实现良好的缩宫效果,而且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当宫体部位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会不断增强缩宫,但子宫下端和宫颈部位的收缩性却会呈现出减弱的趋势[4]。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组间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63%、9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分析,观察组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分别 为(188.32±18.72)mL、(270.62±27.53)mL,观 察 组 患 者产后2h和产后24h的出血量分别为(256.42±25.72)mL、 (362.52±36.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显著,分析原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属于一种长效催产素受体激动剂,即该药物是一种前列腺甲基衍生物,可直接作用钙离子载体,具有提升肌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不仅生物活性强、半衰期长,而且所应用的药物剂量较少、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发挥出更为持久的宫缩效果以及对宫颈具有促进软化的作用。此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还能够对腺苷酸环化酶产生抑制,阻断环磷腺苷的形成,继而有效的提升了胞浆中钙离子的浓度,促使基层纤维收缩,增强宫缩,最终实现了减少产后出血量的作用[5]。有研究指出[6],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的起效速度较快、药物浓度也相对较高,因而使得临床在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15min之内,其药物浓度即可达到峰值水平,同时因为这种药物的半衰期相对较长,通常不会超过30min,所以仅仅只需给予患者1次用药即可获得较为突出显著的临床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实施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产后的出血量,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丁三醇出血量产后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