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平平均血小板容积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2021-10-29季春鹏
邹 宁,王 娜,王 皓,季春鹏
(秦皇岛市第二医院1神经内科;2心内三科,河北 秦皇岛 066600;唐山市开滦总医院3心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损伤导致的急性闭塞性血栓,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发病突然、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恢复心肌血液灌注、缓解心肌缺血、维持心肌功能进行治疗,同时关注并发症的防治[2]。PCI治疗是当前治疗STEMI最有效的方法,能够充分恢复血液灌注,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3-4]。研究显示,PCI术后的STEMI患者仍有可能发生诸如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室颤、室速、卒中、严重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面临的死亡风险依然较高。有关研究发现PCI在通冠脉的同时还能激活血小板,导致形成支架内血栓,有一定心肌无复流风险[5-6],血小板活性异常可在心肌缺血损害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7]。因此,及时监测PCI术后STEMI患者的病情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STEMI发生过程中,斑块破裂导致血小板激活并聚集,进一步加重血栓形成,MPV是血小板活化的指标之一,研究发现MPV在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中均显著增高,在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发挥了作用,是一个重要危险因素[8],通过检测MPV对于PCI术后的血小板功能评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9]。本研究采用不同水平平均血小板容积评价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46.2±3.5)岁,所有患者根据其术前MPV水平,分为3组:低MPV组(MPV<7%)、中MPV组(7%≤MPV≤11%)、高MPV组(MPV>11%),平均血小板体积正常值为7-11fl。低MPV组40例患者,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8±4.5)岁,其中患有高血压病14例,血糖异常8例,血脂异常12例。中MPV组40例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3±3.8)岁,其中患有高血压病15例,血糖异常9例,血脂异常14例。高MPV组40例患者,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0±4.2)岁,其中患有高血压病14例,血糖异常9例,血脂异常15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心电图出现为ST段抬高型特征,按照《实用内科学》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确诊[10];(2)典型胸痛症状连续出现超过30 min;(3)均为首次确诊,心梗症状均于12 h内发生;(4)均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排除标准:(1)既往有冠脉介入或旁路移植病史、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史、急慢性炎症、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2)临床资料不全,未规律性服药者。
1.3 治疗方法PCI手术前,各组患者术前采用真空管抽取5mL肘正中静脉血,术前给予所有患者300 mg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和180 mg的替格瑞洛片(AstraZeneca),术中对患者按其体重静脉注射肝素(100 IU/kg)抗凝,术后次日起每早空腹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和替格瑞洛片(90 mg/次),每晚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次),服用1年时间。
1.4 观察指标
1.4.1 MPV水平的测定 各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次日抽取5 mL静脉血,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甲抗凝,选用希森美康XN5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测定MPV水平。
1.4.2 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病变血管支数、无复流患者数的测定 由实施治疗手术的两名医师采用血管造影记录3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病变血管支数、无复流患者数。血流根据TIMI标准,造影剂70岁以上患者采用碘克沙醇,70岁以下患者采用碘海醇。
1.4.3 术后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 术后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跟踪随访,记录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生存率。
1.4.4 分析MPV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手术前后MPV水平的比较与本组术前比较,高MPV组患者术后MPV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MPV组和低MPV组术后MPV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手术前后MPV水平的比较
2.2 3组患者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及无复流患者所占比例比较与中MPV组和低MPV组比较,高MPV组的病变血管支数更多、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更长、无复流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低MPV组比较,中MPV组病变血管支数更多、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更长、无复流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及无复流患者人数所占比例比较
2.3 3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比较各组患者随访1年后,与中MPV组和低MPV组比较,高MPV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室速、室颤、卒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例(%)]
2.4 MPV与梗死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容积MPV与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及无复流数呈正相关(P<0.05),中容积和低容积MPV与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及无复流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MPV与梗死相关不良事件影响的相关性
2.5 MPV与不良事件影响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PCI术后的危险因素,设定不同容积MPV为自变量,以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因变量,排除干扰因素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并发症中,不同容积MPV是诱发STEMI患者PCI术后心脏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MPV的增加可能引起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且患者预后较差,见表4。
2.6 3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曲线比较1年后随访,高MPV组死亡8人,生存时间中位数(10.82±0.39)月,中MPV组死亡2人,生存时间中位数(11.95±0.05)月,低MPV组死亡1人,生存时间中位数(11.70±0.21)月。3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MPV组患者生存期低于中MPV组和低M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3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曲线
3 讨论
本研究以MPV作为检测患者机体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就MPV与STEMI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高MPV组平均血小板容积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中MPV组和低MPV组平均血小板容积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在高MPV组中PCI术可降低MPV容积。
有研究显示,STEMI患者在行PCI后,有一定的概率发生心力衰竭、室速、室颤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1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认为在STEMI发生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后的聚集会进一步加重血栓的形成,可在造影过程中观察STEMI患者可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及无复流患者数[12]。无复流是PCI术后并发症之一,一般指梗死血管开通后,虽无明显残余狭窄和血栓等影响血流的因素,但血流明显减慢的现象,临床认为由微循环障碍、血管痉挛收缩引起[13-14]。在临床中,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15]。本研究结果显示,PCI术中高MPV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病变血管支数及无复流患者所占比例均多于中MPV组和低MPV组,中MPV组高于低MPV组,相关性分析结果也显示高MPV与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长、病变血管数及无复流患者所占比例呈正相关。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性别、临床用药、糖尿病等[16]。既往研究显示[17],高血压、血糖异常及MPV与PCI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容积MPV是STEMI患者PIC术后危险因素,提示不同容积MPV与STEMI患者预后质量以及疾病的发病程度相关,MPV容积越高,一般对应的预后质量越差[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STEMI患者PCI术后随访1年3组中引起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室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室颤、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术后1年生存曲线证实高MPV组死亡率较高,说明高MPV可预测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综上所述,平均血小板容积能预测STEMI术后PCI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预存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