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历史上古琴音乐作品分析

2021-10-28杨诗语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古琴艺术性

摘要:古琴藝术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积累下了浩繁的曲目。古琴音乐历史悠久,其在中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不仅因为具有独特的演奏技巧,还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创造出一种将大自然、社会和精神融合贯通,即是对于人性的内在表达,也是对大自然的灵性和神韵的充分体现,并将融入中国哲学与其中。

关键词:古琴;艺术性;音乐思想;音乐内涵

一、古琴音乐——华夏正声

古琴音乐是沟通天地之音,是阴阳统一的表达,古琴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和的思想精髓浓缩其中,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古琴制式繁琐精致,不仅体现在外在审美价值,更多变现于古琴内在的深邃气质,无不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互补的审美倾向和精神。古琴音色多样,既有悠远忧郁、仙逸空灵;又有音色明亮、婉转留长;还有柔和收敛、柔润节制,以此来表现出古琴音乐高而不亢、低而不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之美。

二、古琴名曲

《高山流水》一此曲现存曲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表现的内容是来自两千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的故事:伯牙弹琴可以表现出他的“巍巍乎若泰山”和“汤汤乎若流水”,知音好友钟子期完全能够准确地领会到他的音乐表现。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传谱的《流水》在近代流传最广,在音乐表现和情感的抒发等方面较为出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富有清丽、悠然、明净、舒畅,仿佛雨后的西湖一般,使人情不自禁对大自然的造化发出感叹,同时曲中表达出人生轨迹,从勃勃生机的天真童年,到磨砺成长的青年时代,最后水流汇入大海人至中年的成熟,是自然之声于心智之声的相溶相化。

此曲是审美的觉醒和人觉醒的统一,将山水生命化,并被认为是象征人的生命或人格成长的作品。表达出“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之人最难觅”的志同道合,山林水运的生命意蕴,山水如人一般具有活泼泼的生命情态,以琴写山水清音,不仅仅是为了自然留声、摹写直观感相,更为传达活跃的生命。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来源甚古的琴曲。结构包括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表现的内容大多被认为是与蔡邕《琴操》中所记述的《聂政刺韩王》一曲有关。时至今日,《广陵散》依旧魅力不减,成为古琴音乐史上一颗绚烂夺目的星。在岁月的打磨沉淀中,不断给人们带来震撼,历代文人琴家为之倾倒,其不仅是古代社会的反映,也对后世人民的反封建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古琴名曲,是文人雅士借物抒情的艺术载体,《广陵散》也是唯一一部描绘刀光剑影、兵戎相见的琴曲,从标题到曲式结构的设计,再到深刻的思想,都在中国音乐中独树一帜,为我国古琴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的一首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酒狂》此曲阮籍所作,刻画出了醉酒者迷离恍惚、步履蹒跚的神态。既表现出作者性格的洒脱不凡,也显示出作者不甘随波逐流和愤懑的心情。乐曲为古琴音乐中极为罕见的三拍子,同时重音放在中间,音乐是由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高度上变化反复。音程不断跳进,低音与高音两个声部营造悲伤的和声感,节奏跌宕造成饮酒者醉意朦陇的效果,与切分节奏的旋律巧妙融合,使得乐曲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形象。但是乐曲的整体结构整齐划一,四个乐章都已主题乐句为基调,在各个乐段上再度创作,既可以强调乐曲的主题句,也可以刻画出醉酒者在不同时段的“酒狂”。乐曲中大量的迭句,声多韵少、大多使用短句,淋漓尽致表现出一位孤独的老人在独自饮酒伤神。《酒狂》以其独特的乐思成为古琴音乐史上充满悲剧境界的乐曲,通过酒和琴,阮籍表达了对世事的抗争,也在悲剧中传达了对于道的认识,是我国古代音乐珍品中的名作。

《碍石调·幽兰》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是我国唯一用文字谱保存下来的古曲,是我国运今所见最古老的琴谱。“碍石调”是指乐曲的曲调形式,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幽兰”即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抒发了抑郁沉思的情怀,音调古色古香、富有文人气质。这首琴曲抒发了一种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幽愤心情,略带幽怨的音调深刻地表达了朦胧、伤感的情绪。乐曲的旋律柔和平缓,音乐的节奏自由,旋律用音简洁、起伏轻微。

琴曲《碍石调·幽兰》正是这样一首音乐作品,在平缓的旋律与简洁的用音中流露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独白,这是一种用以自我慰籍的语言是一篇心灵救赎的乐章。音乐的内涵似可说又不可说;似朦胧又清晰。

《梅花三弄》此曲相传原是首由东晋恒伊所作的笛曲,这首琴曲的主题是一段抒情的旋律,用玲珑剔透的泛音奏出。全区以三个泛音乐段形成“三弄”效果,展示寒梅于冬日中孤傲挺立,迎雪绽放的万方姿态。全曲共分三个段落,通过音色的对比变化诠释梅花生命的翻飞和韵味,对自然的内在生命律动的深入体验、捕捉和表现。此曲借物咏怀以梅花冰清玉洁、芬芳耐寒的特性,抒发坚贞不渝、桀骜不驯的高尚情操,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其意深沉,以清音咏清物,是悦耳和悦目的统一。正是以作用于听观的艺术乐音之轻清悠扬的审美品格,对应于视觉的自然梅花香清之审美特性,是悦神和悦志的统一。以此琴之清音咏此物之清气,乃自然生命勃发的生机和人格理想的统一。结构形式严谨、人文意蕴浓厚的优秀的古琴曲作品,以其超凡脱俗不畏寒霜的境界,是古琴中咏物的佳作,成为流传千古的名作。

《离骚》此曲是由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诗人屈原的同名长诗创作的一首抒情的大型琴曲。全曲共18段,可分三部分。引子是叙述性的描写;中间部分由低沉悲愤和高亢豪爽的两个对比性的音调来推动乐曲情绪的发展,融磅礴气势和感人的激情为一体;尾声的音乐由激愤的情绪逐渐转人悲愤、忧伤的情绪,是唐代琴曲中的一部优秀作品。第七段中,节奏组合“回车延忊”,运用了大量的滚拂和滑奏、节奏上“松”和“紧”的结合,将音乐的情绪推向高潮,三度下行音为后续做准备,连续的附点和切分节奏将音乐推上去达到了最高点,用一个长音结束,让音乐得到了喘息,情绪暂时得到了释放。在第十段中,音乐具有层次感,泛音觉有穿透性,更有表现分卷车子上升的画面感。预示着诗人的幻境马上要来临,音色柔媚、如梦如幻、动感十足。第十八段中,一开始的节奏是一个典型橄榄节奏型,诗人内心的纠葛在一次次起伏,情绪从激昂慢慢抑郁,突然哀鸣状,力度速度下降,后单节拍奏出,是诗人内心的伤痛最终化为一个无言的结局。去自己极富有生命力,旋律的起伏撼动人心、缠绵悱恻、哀怨绵绵,运用不同的节奏型和节拍,使旋律起伏跌宕、音色玲珑饱满,节奏没有稳定感的表达推动音乐情绪的继续,充分体现人物形象的跌宕起伏从,收尾也恰好处全曲在安静的绝望中中止。

《阳关三叠》源自同名的唐代曲子,旋律感人,曲中包含了春日离别的惆怅,多用散音的沉缓旋律带动情绪。四季的轮转被看作阴阳二气冲和交感的必然,季节变化引起人对生命境况的深思。主要运用了羽调式,曲调悠扬婉转,意味深长。更加贴近原诗意境,哀而不伤,柔儿不弱,壮而不狂,刚而不硬。这首古曲最大的特征就在于这个“叠”字上,这首歌曲的演唱激起了大多数演唱者及欣赏者的共鸣,通过对这首古曲的演唱及体验引发了大家对这首古诗词歌曲的补充发展及二度创作极大的兴趣。也正是因为如此,叠唱部分才不会给人有重复、传总和厌烦的感觉,反而越唱越清新,越唱越感动,越长越有其独特的魅力,展示出了强大的艺术演染力,在反复中将情感推向高潮,旋律在回环再现中逐渐引向全曲的高潮,尾声部分回到商调式,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平沙落雁》明清时期的琴曲,曲谱最早见于《古音正宗》。开始为散板,节奏舒缓,音调宽阔,泛音与空弦的对比,实音与吟滑音的相衬,刻画出浩渺辽阔、风静沙平的景象;后节拍上板,旋律委婉舒展,起伏有致“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是全区的核心音调,静中有动,刚柔相济;尾声恬静阔远,空旷安详,古琴的泛音清丽透亮,余音回荡,描绘出“江天暮霭,群动俱息”的别样景致。此曲旋律引领视线随雁群的方向而流动四方、回环往复;乐曲的线性流淌中,表现出鸿雁回旋于空际、上下翻飞之状,隐含了远近取与、俯观仰察的空间美感。这种“回旋往复的视角”运用体现了宗白华先生讲过的“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发”的中国艺术特征。全曲流畅生动,手法简练,将抒情性与情节性巧妙结合,意境高远。以鸿雁的几次起落引领着旋律的渐进流淌和空间视觉的转换,在鸿雁的展翅翔动与水天一色的寥廓中,人得以彻底敞开襟抱。此曲既注重其情节性,又不乏抒情性,寄托着文人、隐逸之士的鸿鹊之志。是一部雅俗共赏、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佳作。

三、结语

从历代琴曲中了解古琴艺术的发展,不仅仅是音乐的进步,也是古琴铸造技艺的进步,古琴音乐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古琴独特的气韵相融,创造出别样的古琴音乐作品。不仅反映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精华,而且是其对于音乐文化的传承。古琴音乐作品的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在漫长岁月中没有被其他艺术作品的光芒所淹没,反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代表中国音乐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传承优秀古琴音乐作品对于中国音乐发展史具有不朽的功劳。

参考文献:

[1]李凤云.《神奇秘谱》及其调意浅探[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0(02):9-13.

[2]吕壮.《神奇秘谱》版本考[J].音乐研究,2019(06):33-43.

[3]阮海云.非遗语境下古琴音乐的价值意义和发展保护[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35(01):70-74.

[4]赵頔.中国古琴艺术的“天人合一”自然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6.

[5]左然钰娃.浅谈阮籍的音乐思想——以《乐论》与《酒狂》为例[J].中国文艺家,2020(02):109.

[6]江钰.浅析由古筝演奏的《酒狂》[J].繽纷,2016(11):120-121.

[7]李村.琴曲《碣石调·幽兰》分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03):37-46.

[8]陈迤青.古琴曲《离骚》音乐语言呈现[D].上海音乐学院,2013.

[9]仇海平.琴心琴韵古色古香——姜嘉锵演唱的古代歌曲《阳关三叠》评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01):94-98.

[10]姚春霞,霍雨蕾.从《阳关三叠》看我国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机结合[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5):254.

作者简介:杨诗语,女,2001-03,汉族,河南武陟,河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钢琴演奏。

猜你喜欢

古琴艺术性
纪录片艺术性和真实性的对比研究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访千年古琴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古琴艺术的发展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广陵古琴沪上琴箫合奏
九重环佩艳琳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