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传统文化教材研究
2021-10-28陈丽明
陈丽明
摘要:依据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原来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之上继承发展,对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进行编排和选文,使新教材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拟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研究对象,结合一定的教材理论,剖析教材,并对该阶段古诗文教学进行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传统文化;语文;分析
前言:在部编版新教材中选文中,传统篇目比重较之以往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上升。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课外古诗文朗读这一教学环节被编排在了每册教材的第三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部分,这与以往人教版教材将该部分内容放在附录部分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了课外古诗文朗读的地位,在“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指导下,进一步获得了提升。本文拟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了阅读、写作、名著导读和古诗词朗读四个部分,充分地展现了传统名篇在教材中的地位,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从语文教材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教材的相关方法出发,分析该单元的教材编排,就应该如何进行教学作出一定的探索。
一、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分析
(一)识别单元内容,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写作教学的要求中,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在九年级下册的课本中,一共有两个主题是传统名篇的单元,分别是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两个单元的结构设置也是一致的,都包含了阅读、写作、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朗读四个部分。在单元导读部分,第三单元提出,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的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并能够运用历史眼光审视作品的当代意义。还要注意在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可与第六单元略作区别,第六单元除了要求领悟精神之外,更着重于强调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异义的差异。
与九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样是介绍的都是传统名篇,即意在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下册不同的是,上册三篇古代散文主要说的是自然风光,下册的古代散文部分强调的则是人生感悟。而写作环节的设计也与教材的阅读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九年级下册阅读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是谋篇布局的技能,在前几篇文章当中就很好地展示了谋篇布局的范例。名著阅读安排的是吴敬梓的《儒林外传》,该小说采用的是白话文的写作手法,同时也有着十分庞大的叙事结构,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的学习该小说优秀的谋篇布局。课外古诗词阅读,从七八年级的诗逐渐转向了词,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对词进行积累。所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设计,结合了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之前课文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又一重要体现。
(二)把握单元特色:剖析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提炼单元特色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部分以传统名篇为主,名著导读部分和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也为这一主题。写作部分则是按照写作教材的脉络进行编写的。
结合课前学习提示、课后的思考探究以及积累拓展。可以看出阅读部分的课文及课外古诗词朗读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等,进一步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这是对于人文性的体现,而在工具性方面,注重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学习积累,并且安排篇幅更长的文章在九年级下册这个阶段供学生学习。积累拓展又提取了文章中重要的知识点,凸显出了单元特色。
(三)理解单元思路:梳理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逻辑关系
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传统文化,集中若干传统名篇在一个单元中,学生能够更连续地处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之中,感受来自于古人的精神力量。且教材采取这样的编排方式能够让学生保持一定的文言思维连续学习,方便学生在其中形成特有的思维脉络。教师在教授课文的时候也能结合这样的单元特色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安排“谋篇布局”的写作任务,则是与前面的写作教材内容一脉相承,有其独特的体系,确保学生在整个学段都能够保持着一定的写作知识的学习。
二、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总体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如汤、再、遗等)和文言虚词(于、与、也),掌握相关语文知识点(论点、论据、句式、修辞手法)及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等;(2)学习朗读古诗文,掌握朗读的基本方式。如《鱼我所欲也》前半段平淡,后半段激昂;《唐雎不辱使命》在各人物讲述事情的时候的具体情感,采用不同的语气等。把握文章脉络,并对古诗文进行背诵。(3)了解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鱼我所欲也》是论点论据式的议论文;《唐雎不辱使命》是充溢着优秀外交辞令的叙事文;《送东阳马生序》是叙事形式的序。掌握文章的不同特点,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点。
2.单元教学重难点
该单元的教学重点应该在掌握各类实词虚词的意义,理清文章脉络,能够对文章进行流畅的翻译。教学难点在于感受作者通过文章传递的思想情感。
(二)整合单元内容
1.调整顺序
该单元顺序的设置十分合理,第9课出自《孟子》,第10课出自《战国策》都是先秦时期的文章,使用的文言字词的年代相近,连续讲解两篇课文是十分合适的。在第12课的四首词中,可将《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两首边塞作品一起讲授,将《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满江红(小住京华)》这两首讲述自己志向的词连续教授,有效整合单元内容。
2.拓展资源
引导学生阅读《孟子》、《战国策》等同部著作的优秀文章,以及《师说》等与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
(三)规划单元教学过程
1.分配单元时间
根据单元文章的教学重难点,可进行如下设置:《鱼我所欲也》和《唐雎不辱使命》较多先秦文言知识的篇目,可用2课时来讲;《送东阳马生序》文章时代较近内容较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可用1课时来讲;《词四首》共用2课时来讲。“写作”和“名著導读”可各占1课时,课外古诗词诵读则可安排晨读等。
2.安排单元活动
可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进入课堂,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建构,体会其中丰富的感情。
3.布置单元活动
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活动的布置是最合适的。同时把握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可设置基本作业和提升作业两种,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结语
综上所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由传统文化篇目编制而成,具有其独特的知识要点和文化内涵,教材的编制符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师生的实际需求。该单元的设置为教材的传统文化部分知识,基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值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探寻。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如何把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课堂[J].启迪与智慧(中),2021(08):91.
[2]丁焕.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6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