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竞游戏影视化改编的策略分析

2021-10-28李想

今传媒 2021年10期

摘要:《穿越火线》作为国内最火的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在经过影游融合后,其话题热度持续升高,老玩家用户也呈现回归态势。本文通过对过去影游融合案例的了解,对《穿越火线》成功的影视改编从三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从中得出新时代影游融合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希冀为未来影游融合的更好实现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穿越火线》;影游融合;游戏优势;改编创新

中图分类号:J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0-0083-04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影电视制作技术大大提升,电竞游戏的影视化改编也因此有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于是寻找有着强大玩家基础,画面精美,内容丰富的游戏IP成为影视与游戏二者文本转换的首要条件。游戏的影视化改编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出现,《超级马里奥兄弟》的上映掀开了游戏影视化改编的序幕。随后在21世纪初,国内外逐渐掀起了改编浪潮,《古墓丽影》《寂静岭》《生化危机》《魔兽》等相继上映,国内《赛尔号》《洛克王国》《摩尔庄园》《仙剑奇侠传》等也相继上映和播出。与此同时,国内两大游戏公司腾讯与网易瞅准时机,相继成立影视公司,开始了影游融合的探索,并逐渐将重心放到了游戏的影视化改编上。2020年,腾讯率先推出了剧版《穿越火线》,网易紧随其后《侍神令》于2021年上映,但相较于前者,后者从热度到收益都略差一筹。

剧版《穿越火线》首播,短短3天累积播放量达1.2亿(骨朵数据)。截至2021年2月1日,总计播放量18.2亿次(腾讯视频数据),豆瓣评分高达8.1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使剧版《穿越火线》成为继剧版《仙剑奇侠传》后又一部有着重要样本意义的游戏类电视剧。

一、电竞游戏影视化改编的文本优势

对于游戏与影视两种不同媒介而言,二者既有共同优势也有区别优势。首先,二者都有庞大的受众基础,受众的角色转换与共通会促使其形成现象级发展趋势;其次,游戏的随机性与竞技性会使影视文本充分发挥“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特性,增强影视作品的戏剧性;最后,二者作为市场经济中发展最为迅猛、收益率颇高的两个行业,彼此融合会带来更多收益,进而促成游戏行业与影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两种文本的深入融合(即互文性)吸取了两者的文本优势,弱化了个体缺陷,产生了“1+1>2”的效果,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一) 游戏文本优势

《穿越火线》游戏在被腾讯代理运营后,短短1年时间就一举成为“年度最佳射击对战网游”。2016年,《穿越火线》游戏获得2016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IP价值榜——游戏榜TOP10”。諸多荣誉的背后是依靠游戏文本优势中所存在的竞技性带来的庞大玩家数量。随着游戏行业的不断发展,游戏文本推陈出新,游戏文本的影视化改编成为了游戏二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1.庞大的玩家数量——观众支撑

《穿越火线》游戏于2007年发行,2008年进入玩家视野。据“游戏葡萄”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端游注册用户超5.6亿,相关电竞赛事的观看人数高达10亿人次。端游之后,《穿越火线》游戏团队开始将目光从“90后”的群体用户转向“00后”,推出手游,吸引了更多年轻玩家。

庞大的玩家数量作为最明显的“潜在”观众,使《穿越火线》游戏的影视改编在创作之初就备受关注。相较于传统靠剧情、影视明星进行宣发的影视剧,游戏改编的影视剧传播效果更直接、更有效。玩家会通过剧情、画面、音效等获得游戏归属感,达到情感认知。玩家与观众的良性转换,成为了剧版《穿越火线》收视、口碑双丰收的重要保证。

2.不可预知的游戏特性——内容支撑

《穿越火线》是一档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简称“FPS”游戏),通俗来讲就是玩家以主观视角进行射击游戏,以沉浸式的体验增强游戏画面的视觉冲击,强化玩家操作游戏的主动性和真实性。《穿越火线》超过100亿次的赛事观看人数,足以证明其游戏特性(即竞技性)下所包含的不可预知性的强大魅力。

郝伊津哈曾说过:“游戏中最宝贵的地方就在于它生命中所蕴含的竞争精神”。与竞技体育一样,《穿越火线》作为电竞游戏,其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结果的不可预知性是支撑影视改编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游戏的不可预知性为影视剧情中肖枫与路小北各自在游戏中战斗的输赢埋下未知,极大地增强了影视剧的故事性。

3.游戏自身的发展需要

作为一档持续发展13年之久的“FPS”电竞游戏,玩家流失是必然的。腾讯为挽回玩家,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最初会在特殊节日、纪念日推出一系列赠送武器、会员等奖品的活动,但持续一段时间后收效甚微。于是就想通过多年发展起来的游戏IP进行影视化改编,推动玩家回流。两者直面大众的共同点及内容的高度融合会迅速让游戏IP转化为影视IP,同时也实现了玩家与观众的角色转换,增强了游戏活力。

(二)影视改编的策略优势

《穿越火线》游戏影视改编的成功原因中,游戏文本优势虽是前提,是保证,但更多在于视听语言的运用、角色演员的选取、游戏场景的真实设定等。导演许宏宇及创作团队对于这些要素的精准把控达到了观众的心理预期,使剧版《穿越火线》大获成功。

1.双主角明星机制、打破流量质疑

明星A和明星B的启用,在剧作开拍前便引起一定争议。部分网民或玩家先入为主认为其不成熟的演技会造成影视剧改编的失败。而许宏宇导演却在采访中讲到:“我其实没有考虑到人气流量,或者他们以前是这么样的,我只相信我跟他们实际相处的感受。”从许宏宇导演的角度来看,选取这两位明星的主要原因并不来源于流量,而是适合。

明星A所饰演的肖枫在剧中是一位追逐电竞梦想的年轻小伙,在旁人都给出“游戏人生”的评价时,仍坚持认为电竞必将会登上殿堂,而他也会实现自己的电竞梦想。前期年轻小伙肖枫“不务正业”、痞帅的特质在角色穿着的加持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随后肖枫为了让父母放心,接受了父母安排的工作,在西装领带、人模人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前后着装的对比预示着梦想与现实的冲撞,肖枫做出了与戏外绝大多数观众和玩家相同的选择。而肖枫与路小北的奇妙交织,让肖枫又回到了自己梦想的电竞舞台。并且诸如“热爱是藏不住的”“连猪都敢走自己想走的路,我还不如一头猪”等接地气的台词表达,让肖枫这一角色更加深入人心。

明星B所饰演的路小北冲破了过去“童星”光环中单一诠释角色的禁锢,剧中的他有着肢体障碍,但并不影响他对于成为职业选手梦想的追求,目光坚韧,性格坚强,在高傲中又能屈能伸,将立体饱满的角色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了现实生活中身残志坚的群像特征。

双主角的设置让肖枫与路小北在平行时空中激情碰撞,情节紧凑,矛盾鲜明,粉丝基础和生动演绎共同作用,引起共情,打破了观众对于流量明星、童星的质疑。

2.搭建真实场景、营造环境氛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竞游戏所呈现的动画和特效越来越精致,所以影视剧改编对于电竞游戏场景呈现的要求也愈发严格。如今的特效技术固然可以还原出游戏场景,但创作团队按照1∶1真实还原了游戏地图,一方面,可以让演员切实感受空间环境,进行沉浸式表演;另一方面,贴合了玩家和观众对于游戏地图与剧中场景的想象,引起情感共鸣。

剧版《穿越火线》创作团队将游戏内的经典地图“运输船”“沙漠灰”“黑色城镇”等进行了1∶1还原。在展现路小北与队友的比赛过程时,第一人称视角运动与快速剪切形成了极强的运动性,并且在每一次游戏击杀后,画面中都会出现经典击杀特效与音效,打造出与VR眼镜一样的体验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搭建真实场景在整部剧中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游戏地图的真实还原,另一部分则是现实生活环境的浪漫化表达。由于肖枫和路小北是在平行时空中通过游戏相遇,所以生活环境对于二人的情感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导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对于故事表达或者画面表达是有要求的”“我不需要一个完全真实的2008年,更多是回忆里的2008年,回忆的感觉其实需要适当细化,通过影像美术去呈现。”例如,在展现肖枫2008年生活境遇时,导演并没有很直白地将一个破烂不堪、杂乱无章的小屋呈现给观众,而是在光线略微照进的小屋中加入了些许烟雾,然后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肖枫起床下床、看手机、开电视、接电话等一系列动作,展现出肖枫对于小破屋的物质满足,也间接表达了肖枫性格中的随性和自然。不仅如此,纵观全剧可以发现,2008年的回忆和2019年的现实有着强烈的对比,前者场景画面色调偏黄,后者偏蓝。颜色基调的选取,加以环境的新旧对比,让观众能够在虚实中来回游走,感受两代电竞人的生活环境、想法态度的差异。

3.诠释游戏人生、彰显青春色彩

对于没有玩过《穿越火线》游戏的许宏宇导演来讲,许多人认为他不了解电竞游戏,不能从玩家的角度去认知电竞游戏,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创作会引起玩家对于剧版《穿越火线》认知的偏颇。但许宏宇导演却解释道:“《穿越火线》有一个先天的不利条件,就是名字会让大家觉得是一个讲电竞的剧,但我需要想办法去让观众破窗,去明白这是一个与人生、情感有关的剧”。“虽然我没有玩过它,但我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对待游戏,去了解玩家的立场。”也正如他所说,故事中两代电竞人肖枫与路小北虽所处的年代不同,但他们都表现出了对电竞的热爱,肖枫昏迷11年后再次回到电竞比赛中,路小北从百城联赛打到世界舞台,从离不开轮椅到完全站立,热爱让他们排除万难,也让他们收获一切。观众和玩家可以从肖、路二人青春洋溢、不惧困苦的样子中找寻自己。

在整个故事编排中,除了最重要的“游戏”与“人生”的主题外,导演还把自己对生命与命运的理解添加进去。时空连线让路小北想到了避免不幸的方法,但无济于事又让他明白过去的不可改变以及努力面对、欣然接受的重要性。也正如剧中“Continue”队名的意义一样,生活仍在继续,无畏向前的青春才是当代青年应该追寻的青春。

二、电竞游戏影视化改编的现实局限

目前,电竞游戏影视化改编仍处于基础阶段,即改编目前仅停留于对游戏场景的还原和对视觉效果追求,而视觉效果的优化提升,需要技术与资本的双项加持。技术受限和资本观望成为了电竞游戏影视化改编的绊脚石。不仅如此,对于电竞游戏影视化改编的二度创作而言,若创作者对受众存在认知模糊,则会使剧情与游戏内容产生偏差,导致观众出戏,削弱情感认同。

剧版《穿越火线》虽然在收视和口碑上有了一定的成绩,但基于上述的现实局限,所以剧版《穿越火线》也存在此类问题。

(一)技术与成本局限

虽然中国的影视创作技术在近几十年来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国外先进的特效制作手段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尤其随着国内外电影、电视市场的连通,国外强特效的创作手法逐渐得到了观众们的普遍认可,所以对于中国电影电视的特效追求也要逐步提升。由于中外影视行业发展的差距,演员高片酬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特效投资的缺乏,无法支撑强特效。所以在特效技术制作与使用方面无法完全满足观眾需求。

(二)认知模糊

创作团队对于观众和玩家角色存在认知模糊。剧版《穿越火线》的观众并不完全是游戏玩家,两者间的身份转化也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但创作团队过分考虑玩家想法,为了满足玩家在影视剧中的游戏认同,将游戏击杀等特效完全照搬并频繁出现,会导致部分观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视剥离感,造成“出戏”等体验。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要权衡观众与玩家的接受程度,尽可能避免一边倒的影视反馈。

三、游戏改编影视剧的发展前景

影游融合,具备游戏与影视双重属性的新融合模式,它的发展一定伴随着科技与媒介的融通。但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新型游戏的创作与发行,导致各类电竞游戏热度的此消彼长。所以利用游戏IP,保持游戏热度成为了影游融合发展进步的重要方式,也成为了电竞游戏影视化改编的重要方式。

未来电竞游戏的影视化改编,除了基于游戏内容进行剧情还原外,还会进行多维度创作,如构建剧情宇宙,像漫威宇宙一般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体系和英雄IP,并辐射到其它媒介或行业,如影视人物手办、影视剧本小说化等,甚至还会创造并制作体感设备,使玩家可以切身体验经过二次创作的游戏世界。经过一系列创新创作,会使游戏IP真正成为品牌文化,从而影响更多相关产业,吸引更多玩家、观众与用户,创造更大利益空间。

(一)通过游戏内生力推动叙事

未来的影游融合会像剧版《穿越火线》最后片段所展现的赛博场景一样,用户或玩家可以通过VR眼镜甚至更发达的体感设备,感受游戏与影视带来的双重快感,而不仅是通过游戏场景的真实还原,满足玩家的情感认同。同理,游戏类影视作品的剧情发展不再是单纯通过角色冲突进行推动,而是像《头号玩家》一样,充分利用“身体介入影像”的美学特质,使受众与角色站在同一位置,探寻游戏内容,得到及时反馈并推动叙事。

(二)通过文化建构打造品牌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孕育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打造出了鲜明的文化特色。以《仙剑奇侠传》为例,游戏内画面与人物形象颇具国风特色,人物品德继承传统。在影游融合后,电视剧也极大程度地还原了游戏内容,收获了观众与玩家普遍的文化认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竞市场,拥有无可比拟的玩家优势。可想而知,未来影游融合的发展市场必将会向中国市场所靠拢。所以对于中国的影视创作团队而言,在学习国外先进制作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和利用我国文化,创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影游融合作品,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四、结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移动设备游戏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游戏玩家人数激增,为电竞游戏影视化改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玩家基础,也为游戏类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大众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促使影游融合的利益空间持续扩大。所以,未来影游融合将会成为文娱行业融合的典型代表,在符合大众审美與满足受众互娱的前提下,影游融合必将获得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影视与电子游戏之间的产业融合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孟皓.电子游戏对电影创作方法产生的影响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

[3]杨茜.专访|导演许宏宇:我不玩《穿越火线》,我想拍的是人生[EB/OL].澎湃新闻,2020-08-13.

[4]陈旭光,张明浩.论后疫情时代“影游融合”电影的新机遇与新空间[J].电影艺术,2020(4):149-154.

[责任编辑:武典]

收稿日期:2021-04-26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特色与创新分析”(gxun-chxzs2019071)。

作者简介:李想,男,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影视文艺理论与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