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2021-10-28东方

湘潮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太行山八路军根据地

地处晋冀鲁豫中心地带的太行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太行山海拔1500米以上,纵贯南北,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天然战场。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日的主要战场之一。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工作结束时讲话指出: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太行山高,可以呼远。今天,我们穿过历史,回望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武装在太行山上抗击日军的不朽传奇。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当地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并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称“八路军”),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八路军到达山西抗日前线后,即取得平型关战斗重大胜利。

1937年9月中下旬,沿平绥铁路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占领天镇、广灵、大同。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进驻五台的八路军总部指示第一二○师从西面驰援雁门关;第一一五师从东面配合友军作战,对从灵丘增援平型关之敌实施攻击。

9月14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先头部队星夜兼程抵达平型关西南的大营镇,并立即对敌情和地形进行了详细侦察,发现日军兵力较为分散,进攻平型关方向的兵力仅为一个旅;平型关山口至灵丘县的东河南镇,是一条狭窄的古道,只有一条公路蜿蜒而过,由关沟至东河南镇,长约13公里,沟深数十米、上百米不等,许多地方仅容一辆汽车通过,两侧则是平坦的高地,便于我军部署兵力、集中火力进行突袭。我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决定,在平型关东北面之小寨至老爷庙一段山沟公路上伏击敌人。9月24日,我一一五师冒雨进入伏击阵地。25日,当敌第五师团二十一旅团一部及师团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时,我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和六八六团突然对敌开火,并冲下山将敌人分割包围。在10余公里长的火线上,战士们刺刀闪闪,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经几小时激战,消滅了辛庄、小寨一线之敌。同时,我一一五师六八七团也消灭了右翼小寨村至东河南镇之敌。当日下午,灵丘援敌会合敌之后尾一部,连续攻击我六八七团阵地,均被击退。随后,我六八五、六八六团又向东跑池的日军发起进攻。这里原是友军晋绥军出击的目标,然而,国民党军队未按预定计划出击,致使被包围的敌第二十一旅团主力乘隙突围逃出。

平型关伏击战共歼敌1000余人,毁敌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千余支、轻重机枪20余挺、火炮1门、战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出师抗战的第一个胜利,也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第一个胜利的伏击战。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猖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振奋了全国民心和士气,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接着,八路军3个师又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忻口战役,相继取得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胜利。此后,八路军又组织七亘村、黄崖底、广阳伏击战,在邯长公路和汾离公路三战三捷,为开辟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打下了根基。

建立战略支点,开辟太行山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当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并告八路军各师主要负责人,指出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这一阶段,游击战争将以八路军为主体。毛泽东在电令中还对八路军的战略部署作了明确指示。

1937年11月11 日,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和顺县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关于八路军战略部署的指示,要求各部队尽量分散于各地,放手发动人民群众,组织民兵武装,扩大部队,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会议研究决定:第一一五师之晋察冀部队(晋察冀军区)和晋西北之第一二〇师部队,继续就地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放手发动群众,创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做好粉碎敌人围攻的准备;第一一五师主力一部由晋东南转入吕梁山脉,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一五师一部由正太路南下,依托太行、太岳两山脉,创建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

11月13日至14日,我一二九师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全师党员干部动员大会,决定全师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各团每个营都抽出1个连,组成工作团和游击支队,到指定地区同地方党组织与游击队一起活动,创建抗日根据地。

我一二九师分赴太行山各地的八路军或以八路军工作团的名义,或以支队、大队等名义,同各地的共产党组织相配合,组织人民武装和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建立区县抗日民主政权。一时间,抗日浪潮席卷太行山区的大小乡村。

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我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及各游击支队粉碎了日军的六路围攻,后又取得了长生口、响堂铺、长乐村、神头岭等战斗的胜利。正如歌曲《在太行山上》所唱:“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从1937年冬到1940年,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太行、太岳、冀鲁豫几块抗日根据地迅速创建和发展起来。东至津浦路,西到同蒲路,北至沧石路、正太路,南至黄河、陇海路的广大地区,成为敌后重要的抗战基地之一。在创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和第一一五师主力分别依托管涔山脉、吕梁山脉,创建了晋西北、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在太行山区站稳脚跟后,毛泽东等适时提出了向河北、山东广大平原发展,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构想。据此,八路军以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先后挺进冀中、冀南、豫北、冀鲁边、平西、山东、冀热边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创建抗日根据地,使华北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百团大战的策源地和发动地

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为粉碎日军“囚笼政策”,振奋、坚定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全国军民的胜利信心,制止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活动,1940年夏秋,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一次对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交通干线大破袭,发起以正太线为主,分别在平汉、同蒲、白晋、平绥、北宁各铁路干线配合行动的大战役。

八路军的进攻战役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因此开始称为正太战役。按八路军总部最初计划,参战兵力不少于22个团。但战役发起后,由于八路军广大指战员和抗日根据地民众参加破袭战的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一二九师(含决死队第一、第三纵队等)46个团、第一二〇师(含决死队第二、第四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也说:“不管100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作百团大战好了!”就这样,正太战役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其中心任务是交通总破袭,摧毁和截断华北敌军交通,作战重点是彻底破坏正太铁路。8月20日,战役发动后,晋察冀军区接连攻克娘子关、井陉等车站和据点,破坏铁路,毙敌独立第四、第八混成旅团千余人,缴枪千余支。此外,八路军还在井陉煤矿矿工的帮助下,迅速攻占了该矿区,破坏了该矿的全部设备和交通,使之很长时间不能修复。与此同时,晋冀鲁豫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进攻正太路中段、平汉路等线,并攻占了一批敌占车站和据点。至此,正太路三分之二被我军破毁,长期不能通车。在冀南,八路军第一二九师还破坏了大小公路,炸毁了平汉路上的几座铁桥,破坏了这段铁路,并烧掉安阳敌机场的3架飞机。晋西北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和抗日决死队第二、第四纵队出动多个团,不仅破袭同蒲路及忻县等地公路,攻占了阳方、康家会等据点,还在阳曲南北阻敌增援正太路。

后八路军总部为休整部队,决定于9月10日起结束第一阶段作战。在这一阶段作战中,由于部署周密,准备充分,部队行动迅速,充分利用了战役的突然性,因而取得重大战果。

第二阶段,从9月20日至10月上旬,其主要作战任务是扩大第一阶段战果,向交通线两侧及在抗日根据地内对我威胁较大的据点进攻。八路军主要进行了涞(源)灵(丘)和榆(社)辽(县)等战役。晋察冀军区的部队先后歼灭日、伪军1600余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的部队攻占榆社县城和榆辽公路上的小岭底、石匣等日军据点,歼灭日军1000余人,还以伏击战歼灭和(顺)辽(县)公路上行进中的一支日军运输队,缴获大量军火。此外,为配合涞灵之战,冀中部队还对任丘、河间等地区发起作战,攻克20多个据点,破坏了泊头镇至东光段津浦铁路和公路150公里,歼日伪军1500余人。与此同时,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主力也在同蒲路忻口等地开展破袭战,袭占据点多处。

第三阶段,从1940年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 日,其主要作战任务是反击日军大规模报复“扫荡”。日军的“扫荡”首先指向八路军总部和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所在地太行区。日军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使得抗日根据地遭受重大摧残。我一二九师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击退了向八路军总部及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进攻的7000余日军,掩护总部机关安全地转移至外线,迫敌于12月5日撤出太岳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军区的部队于10月底击退了占领军区机关所在地阜平的万余日军,又于12月27日迫使进攻北岳抗日根据地的1.2万日军退出根据地,并歼其500余人。我一二〇师实行坚壁清野,集中主力迫使2万日军于1941年1月下旬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结束。

在历时5个多月的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虏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日伪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车站、桥梁、隧道260余处,缴获步马枪5400余支、轻重机枪200余挺以及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八路军自身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

百团大战给日军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八路军的声望,锻炼了部队,在抗日局面比较低沉时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要作用。

铸就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叫他在哪里灭亡!”太行抗战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部英勇悲壮的历史。全面抗战期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西南、晋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无数太行儿女用生命和鲜血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铜墙铁壁,也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

八路军总部组建后,在朱德、彭德怀的率领下,立即挺进山西战场,依托山西指挥三大主力,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此期间,八路军总部一直转战于山西各地,大部分时间驻扎在太行山区。“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当年朱德的《赠友人》诗,充分表现了打败日本侵略军、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坚定决心。

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区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三三制”政权,创造“豆选”等新型民主形式,赢得了太行山区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面对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发动的猛烈“扫荡”,以及多年不遇的旱灾,抗日根据地从总司令、部队首长、地方干部到普通士兵,都和老百姓一道开荒种地、纺线织布,渡过难关。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给全体官兵提出“白天多干事,晚上少点灯”的要求,而且自己坚持“一张纸用4次”;政委邓小平房间里就支着一台纺线车,有空时就带头纺线。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也和战士们一样,每天吃着黑豆,喝着高粱糊糊,穿着打满补丁的土布灰军衣。为解决武器装备短缺问题,八路军自力更生办军工厂,仅在太行山深处的黄崖洞兵工厂,年产武器弹药就可装备16个团。

1943年2月,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农民李顺达响应边区政府“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的号召,在临时季节性帮工互助的基础上,组织李达才、路文全等5戶贫农成立了全国较早的农业生产组织——李顺达互助组。不到一个月时间,互助组由原来的6户发展到16户,并改为互助拨工大队,李顺达任大队长。互助合作第一年,粮食就获得了大丰收。到1944年,全村20户中就有19户参加了互助生产。此外,互助组还把西沟村的妇女也组织起来,专门成立了纺织、喂猪小组。1944年11月,李顺达作为互助组带头人,出席了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大会奖给他一头大黄牛和一面写有“边区农民的方向”的锦旗。从此,这面锦旗就高高地飘扬在太行山上。

英雄的八路军将士和太行人民,在太行山上团结奋战,英勇杀敌,为抗日战争乃至整个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从1937年10月到1944年10月,根据地内我一二九师主力部队对日伪军作战共1.9777万次,毙、伤日伪军12.0241万人;太行区民兵自卫队共作战3.3716万次,毙、伤、俘伪军1.1409万人。在全面抗战中,八路军将士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晋绥军区指战员牺牲1.3万多人,晋察冀军区指战员牺牲7.1万多人,晋冀鲁豫的太行区和太岳区将士牺牲1.3万多人,其中包括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全民动员,支援前线。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面抗战爆发的最初4年时间中,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发展会员300多万人,培养各级干部3000余人,总兵力7万余人,在大约70个县组建地方抗日武装,大力开展游击战争。整个抗战期间,太行山区人民先后有11.7573万人加入人民军队。我一二九师刚进太行山时,只有3个旅9000多人,经过8年浴血奋战,到1945年已经发展成30万的浩荡大军,谱写出“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壮阔传奇。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抗日战争中培育的太行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这笔宝贵财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太行山八路军根据地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太行山写生》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八路军风采录
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