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党史“三力”
2021-10-28杨飞
杨飞
党中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党的历史就是财富,要在常学常新中汲取干事创业的自信力、为民服务的亲和力、接续奋斗的拼搏力,以充满“三力”的精神状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谱写新时代发展华章。
明确“我是谁”的问题,坚定干事创业的自信力。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自信来自对党的信仰。百年風雨兼程,我们党走过从无到有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历经从小到大的“直挂云帆济沧海”,从红船到巨轮,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分析本质,是源于广大党员干部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明晰,是深植内心的自信和坚定的信仰。李大钊、杨靖宇、刘胡兰等一批革命先烈面对死亡时,依旧高呼共产党万岁,面不改色,那是心中有光、不惧黑暗的强大自信。当下,我国正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外充斥着新矛盾与新变化。身为党员干部,要进一步通过党史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增强身为共产党员的自信心,这样即使前方荆棘丛生,险滩高山遍布,我们也能做到踏平坎坷成大道,做到上不负于天,下不怍于地。
领悟“依靠谁”的问题,增强为民服务的亲和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阐明了我们党“依靠谁”的问题。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人民”两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半条棉被”的故事再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体现出来的是党群浓浓的鱼水之情。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要时刻牢记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敦敦教诲,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活动中亮出来,当好“老百姓的官”,将百姓手中“芝麻大的小事”放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尽最大的努力为民解忧排难,守护百姓脸上的笑容、心中的幸福,让老百姓发自内心觉得“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总书记好”。
谋定“为了谁”的问题,凝聚接续奋斗的拼搏力。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1921年至今,不论是战胜强敌,还是改革开放、摆脱贫困,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将“人民”的旗帜飘扬在面前,凭着一股不停歇的拼劲闯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实现了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开创了属于中国的荣光。目前,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家消除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正向着乡村振兴新目标大步迈进。“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远还没有到歇一歇、停停脚的时候,必须扛起锄头再挥地,扬起风帆再起航,聚焦民之所想、民之所痛、民之所恶,发挥愈是艰险愈向前的拼劲,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昂扬姿态开启奋斗的新征程。
(作者单位:嘉鱼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