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榜

2021-10-28中创碳投联合研究团队

财经 2021年22期
关键词:碳价高碳总量

中创碳投联合研究团队

電力和供热等行业是耗能主力。图/视觉中国

2021年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开局之年。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正式提上日程后的一年里,所有与减碳相关的工作都开始提速,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各方都在摸索、试水。

中金公司估算,参考2020年的价格水平,未来40年,碳中和将撬动约140万亿元投资。如此庞大的资金将流向何处?在40年的减碳之路上,哪些行业的命运将被改变?哪些企业又将首先受到冲击?

首当其冲的,是高耗能行业。2020年度,中国碳排放总量约99亿吨,占全球总量四分之一以上,居全球首位(见图1)。而能源相关排放,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约占中国碳排总量的90%。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覆盖的八大重点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占交通运输业总排放的10%左右),是耗能主力。据中国碳核算数据库2017年数据,八大行业的碳排总量合计约占全国碳排量的80%(见图2)。

图1:全球及各国历年二氧化碳排放量

单位:亿吨。资料来源:BP能源、Wind。制图:颜斌

图2:八大行业碳排放占比

注:图表中的“钢铁”在数据库中准确表述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制”,“建材”准确表述为“非金属矿物制品”资料来源:CEADs

以当下全国碳市场约50元/吨的碳价来计算,企业每购买1万吨碳排放权,就要增加50万元成本。在总量控制较为严格的欧洲,碳价约为50欧元-55欧元,每购买1万吨碳排放权,成本高达400万元人民币。

碳排放数据对高耗能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衡量经济效益还是制定发展规划,碳排放带来的额外成本,都将成为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而企业增加的成本,也将以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转嫁出去,最终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为支撑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上述八大重点行业,已经连续多年开展碳排放数据核算,并上报给政府部门,但目前并未对公众公开。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首批纳入2162家电力企业,后续将逐步纳入另外7个行业。

为了增加公众,尤其是普通投资者对企业碳排放情况的了解,《财经》杂志联合中创碳投公司,共同设计编制了《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以及《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总量榜依据公司披露,及我们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大到小排名;强度榜依据“每万元营收碳排放量”,由高到低排名。排名靠前,意味着碳排放表现相对负面。

这是在上市公司碳排放披露水平参差不齐现状下的一个努力成果,也是一次突破。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向公众普及碳中和知识,也希望能够推动上市公司更加主动地披露相关数据、采取减排行动,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碳价高碳总量
经济增长与高碳排放脱钩
我国碳市场研究进展与前瞻性分析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考虑碳价下限的燃煤发电碳减排投资及其政策分析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欧盟碳价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欧盟碳价影响因素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过硼酸钠对高碳烯烃的环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