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小群体焕发大能量”导写
2021-10-28柳晓红
柳晓红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群”,《说文》说“从羊君声”,还说“羊性好群,故从羊”;近代学者翻译家严复将“society(社会)”译为“群”,并说“社会者,有法之群也”。
材料二:从生活中三五成群、群策群力到QQ群、微信群,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群”,各种能量在“群”里叠加放大。这能量,固然有“负”,如谣言传播、贩卖焦虑、话术诈骗等;但更多更能主导我们生活的是“正”。今年6月,广州再现新冠疫情,有个小区被封控管理,于是建起了微信群,开始了互帮互助,大家还分享生活加油打气,彼此提醒出门戴口罩。
读过以上材料,对于“群”与“能量”,你有什么思考和联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写作此题,要思考“群”与“能量”、“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群”建立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于网络空间里。“能量”有正负之分,“群”能将各种能量叠加放大,如果缺乏理智,任意扇动“负能量”的翅膀,有可能形成裹挟横扫的飓风,破坏“群”的健康生态。生活在“群”中的个体,动辄“退群”,難以独完;恶意“害群”,终遭唾弃;唯有遵循“利群”的规则和法度,用嘉言懿行传递正能量,个体的“我”才能融汇成群体的“我们”:建党百年,我们激情澎湃;东京奥运,我们同频共振;郑州洪水,我们守望相助;抗击疫情,我们众志成城……虽彼此时空阻隔,仍迤逦远道聚合。人如此,国家亦如此。面对全球性挑战,我们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携手聚力才能推进发展,共同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大“群”的美好未来。
例文
立旗帜,扬正气
湖南雅礼中学 李灵鹿鸣
托马斯·刘易斯在《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中认为,人是群居动物,且最具社会性——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但是,不是人组成的群体皆可称为“社会”,若缺乏联合的智慧,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只算是乌合之众;能称之为“社会”的群体,应该有秩序、有规则,和谐而充满活力。社会能不断进步而非倒退,个体能实现自己而非泯灭,需要立好旗帜、广扬正气。
为何需要在群体中立好旗帜、广扬正气呢?“群”在《说文解字》中解作“羊从君声”。人和羊一样,都有群聚的习性。一群羊,需要一只 头羊;而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们,则需要一面旗帜给予指引和鼓舞。人们都有一颗向善向真向美的心,愿意追随榜样,若前方有一面高高的明亮的旗帜,人们便能冲破内心的犹豫、怯懦。要让那面旗帜再高、再亮一点,带领历史的社会的车轮,不断向前。
如何在群体中立好旗帜、弘扬正气呢?
一是加强信息畅通的渠道。托马斯·刘易斯曾这样形容群体中的隔膜:“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科技改变通讯方式,群体的联系更加快捷紧密。新冠疫情爆发时,若沟通及时,则不易恐慌,人们建起微信群、QQ群,彼此加油打气,共筑抗疫防线,携手走出阴霾。
二是需利他即利我的境界。个体与群体,是鱼与水、泥土与整片陆地的关系。鱼有水才能游弋,水有鱼而灵动。鲶鱼的活跃,促使沙丁鱼世界不再是一潭死水;每一块泥土被冲刷沉没,都会让大陆缺失一角。群体若想构成坚固整体,以克服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就得命运与共,利他即利我。
三是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即使有传播谣言、贩卖焦虑等害群的“负能量”冒头,只要每一个群体成员不吝惜自己的善意,主动贡献光与热,人在群体中感受到“正能量”,又会主动去传播,当“正能量”在群体中广泛传播,善意就成了社会的主流,社会风气也会日趋清明。
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若随意搅动他们,沙难以抵挡,甚至可能酿成沙尘暴。旗帜是点,风气是面。高擎进步的旗帜,凝聚众心;掌握正确的风向,不移正道。如此点面结合、聚沙成塔,让“旗帜”在“群”中高耸、闪耀,让“正能量”在我们的“群”中传递、放大,一切黑暗与阻碍将被团结一致、后劲充足的群力量击溃,真正的“大同社会”也终将被实现。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评点:文章旨在鼓励个体沟通、共情、担当,融合群体智慧,推动社会进步,实现自我人生。作者用鱼与水、泥土与陆地、沙砾与沙尘暴、沙塔来建构个体与群体表象下的本质关联,说理深入浅出。文中援引广泛,且对素材进行转化调整,而不是罗列堆砌,颇显作者的文学底蕴。
(指导教师:刘小莉/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