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补弱,弱者恒强
2021-10-28广东一考生
广东一考生
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强调了“强力意志”,他反对传统的道德,因为那有违自然之道。所以,他认为“强者并非就是天生的强者,强者是在生活的磨练当中锻造而成”。这种不屈从于命运而去顺应自然的强者意志,让尼采的“超人”学说风行一时,毕竟世界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人类社会亦如此。
毛泽东在1917年的《体育之研究》中写道:“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决定了这种转折的奥秘便在“体育之效”。所谓“效”是意志的外现,是精神的外化,更是弱者变强的关键。有“强力意志”的人,“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即使生为弱者,只要勤自锻炼,弥补自己的短板,久而久之,自然就会跳出“木桶效应”的陷阱,变为强者。你看,写下“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的毛泽东,早年间游泳、跳舞、打乒乓球、登山,73岁横渡长江,82岁劈波斩浪,年老之“弱”在他身上丝毫未见;施瓦辛格是全球“健美先生”、影视王者、美国州长,谁能想到他年少时只是贫民窟的一个瘦弱少年?“体育之效”让弱变强,便在于强化了意志,让弱者养乎其身,乐乎其心,坚乎其志,最终成为身心俱健的强者。
真正的强者永远不是靠武力来赢得尊重的,更多的是以坚韧的“强者意志”征服他人。也许你出身寒微,没有丰厚的家底,没有雄厚的人脉,但是勤于学习,锤炼意志,把握住每一次奋进的机会,你最终也可以走上舞台中央。当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寒门学子高琦玉以690的高分拿到清华录取通知书时,他激动地说:“终于等到了,激动得想哭。”高琦玉生活在安徽阜阳的一个贫困家庭。他3岁时,他母亲因为白化病离世,家里只剩下父亲……学费、医疗费、生活费等,很难想象他是如何熬过来的。留守女孩钟芳蓉、脑瘫少年石炜刚、带母上清华的残疾考生魏祥……越来越多寒门学子的成功事例,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自强不息的意志。弱者不甘于生而弱者,而自发成为强者,增益久之而变为强。
当我们成为强者的时候,大可不必沾沾自喜,因为“滥用其强”,“至强终会转为至弱”。但,“落后就要挨打”却必须谨记于心,弱者与强者只有“强力意志”的差距。當代中国已经用智慧和汗水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命运,站到了当今世界舞台的最中央,“弱国”的耻辱得以洗刷,“强力意志”功不可没。
弱者不甘于生而为弱者,以志补弱,那么弱者恒强。人如此,国亦如是。
评点:黄传福
思路清晰,行文顺畅。考生遵循写作规则,先分析材料,再概括提取“强力意志”的含义,然后举毛泽东、施瓦辛格、高琦玉、钟芳蓉等例子来论证,最终得出“以志补弱,那么弱者恒强。人如此,国亦如是”的结论,思路清晰,表述非常顺畅。
紧扣现实,详略得当。从材料中看,作者对材料的理解非常深刻,同时善于从现实取材,抓住伟人毛泽东老年时的表现来写“强力意志”的表现,抓住考生高琦玉、钟芳蓉等人的奋斗来论证观点,举例时有详有略,驾轻就熟。
要言不烦,紧扣主旨。文章概括主题的时候以标题“以志补弱,弱者恒强”来总领全文,结尾的时候又再次回扣主题,既对前文“弱者”变为“强者”的原因做了诠释,又对文章主题做了拓展,凸显了中心。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