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思政”渗透,收获融合育人成果
2021-10-28胡福进
胡福进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这一任务的关键课程。然而,要真正做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还必须把思政课的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全程。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管见。
在人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中小学的人文类课程主要有语文、历史、地理和外语等,在学科教学中应注重挖掘人文关怀、社会伦理的内涵,潜移默化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语文学科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厚植家国情怀。如初中阶段的《红星照耀中国》《红岩》等课文,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学历史可让学生了解: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坚守了道路自信;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直至中华民族的崛起,我们坚定了理论自信……
地理教学中,熟知我国疆域辽阔、山川壯丽、物产富饶、资源广布、文化灿烂、民族融合等优势,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外语的学习,可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既可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又可拓宽学生的世界眼光与胸怀格局。
在科学学科中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学类课程主要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提升其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
物理学科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文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规范操作、客观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精神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青铜器制造、陶瓷工艺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病毒分析、核酸检测、药品研发、疫苗研制等均离不开化学,这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契机。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章节可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公德,生物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体艺学科中塑造学生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体艺类课程主要有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这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意志品质、审美情趣,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载体。
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育,还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遵规守纪、热爱集体、顽强拼搏等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在教学中,可通过歌词语言美、乐曲旋律美、音响意境美、表演形态美、演唱情感美等,陶冶学生情操并净化其心灵。
美术是通过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艺术。教学中可以通过美的艺术形象,向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画卷,展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各个学科课程中,都蕴含着诸多思政元素,教师要认真挖掘课程资源,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政元素融入学科教学全程,从而实现立德树人。